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训练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训练【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僧面佛面沈祖连一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
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
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
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
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声,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
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
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不,我怕。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心中没数。
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
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就万事大吉了……二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懵了。
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怎么办?怎么办?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
正是女局长慈眼识才,他才得以提拔。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心中没底,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
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1. 试简要回答,这篇微型小说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答:2. 小说开头描写唐三彩马“光滑”的质地“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的形态,表明了什么?答:3. “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4. 谈谈《僧面佛面》的主题或写作方法。
答:(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雁阵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
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
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
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
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
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
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
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
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
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狗娃没回头。
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 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 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 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 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 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9分)父爱无价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
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
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
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
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
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
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
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
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
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
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
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
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
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
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
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圣诞节终于到了。
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
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
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
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
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
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
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1. 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A. 父亲是一位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 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家。
C. 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 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艺术品。
2. 获得儿子的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位并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得,他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 因为念及旧谊B. 被老人的父爱感动C. 为使拍卖顺利D. 不忍画像受冷落4. 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6. 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
【试题答案】(一)1. 妈妈和女局长的面子是僧面,爷爷和老局长的面子是佛面。
护短(溺爱等)与包庇等。
2. 表明“小伟极想得到它”是出于少年儿童的单纯幼稚的好奇心。
3. 不同点:(1)动机不同。
小伟因为害怕,动机幼稚单纯;大伟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动机复杂阴暗。
(2)态度不同。
小伟说实话,态度真诚;大伟说假话,态度虚伪。
4. 本文把两个时间相距较远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思奇特,含义深刻。
通过事件发生后有关僧面佛面的作用描写,揭示了生活中太多的溺爱、护短与包庇,是人生潜在的危机和悲剧的深刻道理。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也颇有特色。
首先,细致的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极为成功,从中体现了人物在“僧面佛面”的关怀下发展变化,揭示了“僧面佛面”的危害,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