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
1.某地靠近城市,农民又有长期种菜经验,前几年农民种菜收入相当可观。
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改种菜为种粮,结果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09安徽卷37)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分)
3.(2012徐州质检)
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它的形成,为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4.(2011全国卷)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0分)
5.基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需要,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集中优秀
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知识与技术手段,对SARS 病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2003年5月27日武汉大学宣布: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出抗击SARS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
经科学试验证明,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
武汉大学在世界上率先找到抗SARS药物,这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6.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试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试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
有了第四种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7.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经历了以下探索历程: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改革开放以前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
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阅读材料,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
(2)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8.(2011广东文综)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6分)
[参考答案]
(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应尊重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2)材料中的上级部门没有调查研究各地实际情况,从主观出发,下达要求各地增加粮食产量的文件,某地方领导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上级文件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
(1)能动地认识世界。
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2)能动地改造世界。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参考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了这一道理。
(2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体现了这一道理。
(2分)
(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这一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2)①应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需要而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正确结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基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需要”、“集中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
学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知识语技术手段”,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
用。
④“经科学实验证明,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
功效”,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试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在发展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
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