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论认识论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论认识论复习

必修四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1.(2016·南通二模)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做出是否“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016·纪元中学月考)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

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

有人因此总结出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

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16·仙游一中)“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

”这启示我们()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16·全国大联考Ⅱ卷)长期以来,科学家就知道眼睛可以透露人们的内心世界。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法赛尔撰写了能够将“惊鸿一瞥”转化为指挥轮椅行动、敲击鼠标或者开展瞳孔游戏的算法。

2015年法赛尔建造了一种护目镜,能够记录用户的眼球移动过程,并传输数据给计算机,软件将数据翻译成机器指令。

几乎所有运动受损人士都能应用这项技术,上述现象说明()①科技产品的属性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改变②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试想有一天,只需对着手机说几句话,它便会自动精准识别你的需求,“一站式”轻松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

这并非幻想,“虚拟助理”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最近,百度公司在汉语语音识别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在安静环境下,汉语普通话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接近97%。

这说明()①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能逐渐实现由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②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发展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本领越来越强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是认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下图)掀起了争论热潮。

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

这说明()①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④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2016·中原名校联考)可见光通信是利用LED灯的光线实现“有光照就能上网”新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研发团队采用光学和电学相协调的处理方法,突破了可见光空间通道互干扰高效抑制等关键技术,实时通信速度至50gbps(比特每秒),进入集成化微成化设计与实现阶段。

材料表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前提③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6·豫东、豫北模拟)前瞻性研究注重对对象的牵连性、影响性、可发展性的把握,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潜在性)的挖掘。

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提前把握具有潜力的对象是异常重要的。

可见,做好前瞻性研究需要() ①把握研究对象运动中前进上升的必然趋势②分析把握研究对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③推测未来,创造关于研究对象的幻想世界④不断深化对研究对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16·威海二诊)科学家发现,在已知最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

而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成为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个生命域之外的“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有力证据。

这一新发现佐证了()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显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0.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

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

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大数据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印证了100年前爱因斯坦对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在一片嘈杂的背景噪音中,一声“噗”的声响,如水滴落水,持续时间短暂得不到1秒,这正是由引力波转化成的宇宙之声。

人类探索引力波经历了长期的历程,引力波的发现将让人类了解宇宙起源真相。

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惊人的,可以破解任何自然界难题B.自然科学的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D.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从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1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根据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的不断调整过程。

这表明()①认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②认识是在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

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

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

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自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

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OUT,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

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

14.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W市着力在精准扶贫中突出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

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1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加快转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脱贫能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业科技在贫困村生产中的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好基于IP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在线答疑等形式的农业科技传播活动。

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1)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第一二单元答案1、解析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入选。

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信息强调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入选。

③④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 A2、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于实践的重要性,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解析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要正确对待时间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故③④符合题意;①中的“只有……才……”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时间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故②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