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

②前两名、第3、4名各编为一组:进 行单循环赛;
2.2.4篮球比赛成绩计算方法与名次评 定:
❖ 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得0分,积分多 者名次列前;若两队积分相同,按两队之间比赛的 胜负决定,胜队名次列前;若3队或3队以上积分相 同,则按积分相同队之间比赛的胜负场次决定,胜 场多者名次列前;如胜负场次仍相同,则按他们之 间比赛的得失分率(总得分/总失分)大小决定,得 失分率大者名次列前;仍相同,则按他们在全部竞 赛中的得失分率而定,得失分率大者名次列前,如 表17-9所示。
❖ 双循环比赛是指所有参赛队在比赛中均能相 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竞赛中的得分多 少、胜负场数决定名次。
❖ 双循环的编排方法与单循环相同,只是在第 二循环时,是否重新抽签要视比赛规程中有 无明确规定。
2.2.3分组循环制的编排方法
❖ 分组循环就是把参加比的赛队分成若干组,各组先 进行单循环比赛,排出各组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 段。一般在参赛队多,竞赛时间性有限时采用。
81组 69 52组 77
2
1
56组 65 58组 68
1
1
61组 75 1
39组 76 1
8
1
1 1. 041 7
组组
98组 26 69组 81
1
1
69组 87 1
76组 82 76组 70 64组 65 75组 90
1
2
1
1
8
1
1 0. 960 8
组组
24组 58 77组 52 87组 69
1
2
2.1.1单淘汰制的编排方法
❖ ①竞赛场数和轮次的计算 ❖ 场数=参加队数-1 ❖ 轮次=参加队数的以2为底的幂的指数。如8个队参加比赛,即为三轮,
因为8=23;如参加比赛的队数不是2的乘方数,则比赛的轮次是一个稍 大的一个以2为底的幂的指数,如14个队参加比赛,按16队的轮次来计 算,因为16=24,即为四轮。 ❖ ②第一轮参加比赛的队数的计算 ❖ 用(N-2n)×2的公式计算,N代表队数,2n代表略小于队数的2的乘 方数。如13个队参加比赛,即(N-2n)×2=(13-8)×2=5×2= 10,有10个队参加第一轮比赛,三个队轮空。 ❖ ③编排方法 ❖ A:如参加比赛的队数正好是2的乘方数,就按照图17-3所示,逐步进行 淘汰。
1
8
1
1 1. 029
6
组组
26组 88 75组 61 65组 64 42组 85 69组 68 77组 73
1
2
2
1
2
2
67组 71 1
11
4
组组
56组 85 76组 39 90组 75 63组 64 69组 65 92组 54 71组 67
1
2
2
1
2
2
2
12
3
如果只有三个球队参加比赛,并用上述的步骤(得失分率完全相同)不能决出名次, 则用得分数来确定名次排列。如图17-10、17-11所示。
2
74组 55 2
86组 44 2
85组 42 2
64组 63 2
13
2
组组
46组 56 65组 56 82组 76 55组 74
1
2
2
1
77组 71 2
68组 69 1
65组 69 1
10
组组
76组 81 68组 58 70组 76 44组 86 71组 77
1
2
1
1
1
73组 77 54组 92
1
1.1.4制定工作计划
❖ 根据组织方案、竞赛规程和竞赛的主要工作日程计划,由各 部门拟定具体工作计划,经组委会批准后执行。
❖ ①竞赛处的主要工作:竞赛的编排工作并编印比赛秩序册; 做好裁判员组织和学习工作;审查运动员参赛资格;绘制竞 赛的表格;检查竞赛场地器材;召开领队和教练员会议,讨 论有关问题。
组 17- 7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
1—6
6—4
2—6
6—5
3—6
2—5
5—3
3—1
1—4
4—2
3—4
1—2
4—5
2—3
5—1
③抽签
排好轮次表后,用抽签方法(抽签方法在竞赛规程中说明),将各队抽到的签号 填入竞赛轮次表中。
④编排竞赛日程表:根据比赛的日期、时间、场地、服装颜色等排出比赛日程表 (表17-8)。
1 第一轮 第二轮
2
第三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17-4
冠军
为了避免水平高的队过早相遇而被淘汰,可 设种子队,把种子队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使 之最后相遇。
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其他各队在秩序表上的 位置,再填上队名、日期、场地、时间,即为 比赛日程表。
2.1.2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
1.3竞赛的结束工作
❖ 1.2.1各部门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 1.2.2组织好闭幕试总结和颁奖。 ❖ 1.2.3安排各队、裁判人员离会。 ❖ 2.篮球运动竞赛制度与编排方法 ❖ 篮球比赛通常采用的比赛制度有淘汰制、
循环制和混合制三种。选用比赛制度应根据 比赛任务,参赛队数多少、时间、场地、经 费等情况确定。
❖ 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为:竞赛进入第二轮后, 要把失败的队再编排起来继续竞赛,再次失 败的队则被子淘汰,胜者继续与上一轮失败 的队进行比赛。只失败一次的队还能参加决 赛。并有可能夺取冠军,如图17-5所示。
1
1
2
1
3
3
4
7
5
5
6
7
7
7
8
1
2
2
4
2
6
8
8 3
5 1
5
5
1
图17-5
2.1.3淘汰制编排应注意的问题
表 17- 10 A表 B表 C表 表 表 表 表 表
A组 B
82组 75
A组 C
64组 71
B组 C
91组 84
表 17- 11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组 组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组 组组
A
2
1 1 3 146/ 146 1. 0 3
❖ ①为避免强队相碰,可先确定种子队; ❖ ②应把轮空队分别排列在上、下两半区; ❖ ③确定其它比赛名次时可进行补赛。
2.2循环制
❖ 循环制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单循 环是指所有参赛队在竞赛中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 各队在竞赛中的得分多少、胜负场次来排列名次。 单循环一般在参赛队不太多,比赛时间较长时采用。 双循环是所有参赛队在比赛中均相遇两次,最后按 各队在竞赛中的得分多少、胜负场次来排列名次。 双循环一般在参赛队少,比赛时间较长时采用。分 组循环是指参赛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比 赛,决出小组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比赛。分组循 环一般在参赛队多,比赛时间有限时采用。
组组组
组组组
组组组
























组 17- 2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1.2竞赛期间的工作
❖ 1.2.1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严格赛风赛纪,团 结协作,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 1.2.2及时公布竞赛结果; ❖ 1.2.3组织裁判员及时总结,改进工作,加强
比赛成绩的管理,提高裁判水平。 ❖ 1.2.4做好技术资料的分析、归类和存档工作。 ❖ 1.2.5检查场地设备器材。 ❖ 1.2.5及时通报和处理有关问题。
B:贝格尔轮转法:贝格尔轮转法是国际上采用的一种编排方法。表17-7为6个队参赛 轮次表。其轮转方法是:(A)最大号数(尾数或0)左右摆,右下号数提上来,先 摆后转,按逆时针方向转移。(B)也可根据参赛队数的多少来确定轮转位置的数 目。即3或4个队,依次轮转一个位置,5或6个队,依次轮转两个位置,7或8个队, 依次轮转三个位置等,每增加两个队,则增加一个轮转位置。
❖ 在编排时,把参赛队平均分成左、右各一半,左一半号数由序号1依次 自上向下排,右一半号数按数序依次自下向上排,然后用横线相连,即
构成比赛的第一轮。从第二轮开始,轮转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常用 的两种:
A:固定轮转编排法:固定轮转法也叫常规轮转法,是我国传统的编排方法。表17-6 为7个队参赛轮次表,它以左边第一号固定不动,逆时针转动,逐一排出。
2.1淘汰制
❖ 淘汰制是指竞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后,即失 去继续竞赛的机会,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 加竞赛直至确定最后优胜队。失败一次失去 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制;失败两次失去 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制。
❖ 淘汰制的优缺点:优点:节约竞赛时间;缺 点:除第一名外不能合理确定其余名次,比 赛机会少,胜负有一定偶然性,目前很少采 用。
组 17- 8 组 组 组 组 组
组组 组组
组 组
组组
组组组
组组 组组
组 3组 00 组 × × 组 组 — × × 组 组 组 4组 30 组 × × 组 组 — × × 组 组
组 7组 00 组 × × 组 组 — × × 组 组 组 8组 30 组 × × 组 组 — × × 组 组
2.2.2双循环制的编排方法
2.2.1单循环制的编排方法

❖ ①比赛轮数和场数的计算
❖ 竞赛轮数:参赛队为偶数(双数),则轮数=N-1;参赛队为奇数(单 数),则轮数=N
❖ 竞赛场数:N (N 1)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