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征文范文六篇【篇一】《守望初心》通过历史革命讲述了我们的初心——争取广大百姓的幸福,打破地主阶级制度,人人享有土地,人人当家作主,此本书的后记,作者表达了十九大报告学习的感悟,从古至今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未变,至始至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表明了此书的诞生源自一颗初心追寻先辈的初心。
此本书的中心线围绕着红军革命的主题延续,通过无数个家庭为革命牺牲的壮举折射出初心力量的强大和红军革命的悲壮。
此书主要以采访纪实,锁定贺龙家族及洪家关一带的老百姓,通过“觉醒”、“抗争”、“蒙难”等十三章细腻描述亲情的留恋不舍与家国天下的情怀,红军的英勇执着与红嫂的刚烈不屈在此书中流转,绵绵不息,荡气回肠......以殷成福家族寻亲为开篇,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在西藏成长,至土匪的消失,寺庙的罗巴喇嘛才敢将他的身世告知于他,兜兜的五角红星让他对家乡的思念不减,即使从未离开过高原,时间的磨练让他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但身上的血脉,心里的牵挂让他归乡心切,在回家的路上跪拜、招魂,希望能将一路长征的英烈带回家。
殷成福全家八口特批全部出征,死散一半多,为革命生为革命死,如今,终于等到了亲人团结相聚的一天。
春生与阿香、贺文倍和陈小妹、贺士谦和谷珍珍等等夫妻的思念,战争时的等待与支持、团聚时的依依不舍,渲染了红军的英勇,也诠释了红嫂的坚强。
刘氏兜头、陈氏兜尸,彰显了跨几个世纪都如出一辙的不屈担当和血性英勇,此书通过几对夫妻的生死分离,渐渐浮现当时洪家关的女人们拉开漫长而艰难的守望。
全文以红嫂在战争中做出的牺牲为主要内容,讴歌红嫂特能扛,特别是湘妹子,用红辣椒的辣抵抗各种艰难险阻,哼着辣椒谣壮胆,烧辣椒驱寒生希望,种辣椒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吃辣椒祛除五毒八病。
红嫂不仅能和红军并肩作战,做好后勤工作,还能解决红军的后顾之忧,照顾好老小,让香火延绵,此佳作让大家不仅知晓红军,更加客观了解当时红嫂的特殊贡献。
“不怕女人长得乖,只在火坑歪;不怕男儿长得丑,要在四方走”,充分表达了当时不把男儿往山赶,不当红军,就会被人视为没出息的思想,“桑植有个贺文常,不怕虎来不怕狼。
两把菜刀砍盐局,拉起队伍帮穷人”,彰显了贺龙将军的勇猛,也彰显了人民的爱戴,诠释了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着贺龙将军,“桂花开花香喷喷,香过满院香过村。
千香万香我不香,单爱我朗当红军。
”红嫂的思君之情在民谣中满溢,还有很多民谣一直贯穿着整本书的进展,朗朗上口,脍炙人口。
本书报告文学类的题材,让我们见识了红嫂的伟大,让我们更加充分了解历史,不忘党史,不忘初心,且行且珍惜,重视女性,激发现代女性对新时代的贡献!【篇二】《笑着活下去》是一本文辞犀利、个性鲜明的作品集。
本书集结了27个小故事,我在书中看到了我学生的影子,他们过着北漂的日子,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磨难,是一场洗礼;一场伤痛,更是一场觉醒,一场成长!因为走过,累过,哭过,才会成长;痛苦过,悲伤过,寂寞过,坚持过,才会飞翔,才会笑容灿烂。
小故事读起来亲切自然,也畅快淋漓,挺过瘾的。
所有故事讲述的这一切都只为告诉人们:人生不易,但请笑着活下去。
用自己的笑容去看待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夺走了你的笑容。
人生只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在一天天缩短生命的距离,我们只有用宽容与爱心去拉长生命每一天,学会并懂得去面对现实生活,去面对每一个给予自己痛苦与快乐的时刻,丰富着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人生也是快乐的。
作者坚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
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作者的感悟:“不将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德。
”我也有同感。
我们这样加倍努力,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坚韧、更独立、更自由、更坦荡的自己。
我们这样全力以赴,就是为了有底气拥抱自己的人生,不必委屈迎合,就是为了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苟且将就,就为了好梦成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流着泪也要吃饭,被打倒也要重来。
我相信,这样为生活拼尽全力的你,一定会和更好的自己撞个满怀,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不是吗?愿每个人都能够一往无前,愿大家始终脚步坚定,能够在面对坎坷的时候坚持初心,不忘使命,即使被打倒也依然热爱生活,认真努力。
余生,愿我们都加倍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只有在布满陡峭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脚跟变的更稳;人只有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身体变的不怕伤痕;人只有在布满危险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战斗力变的无比之强!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需要用心呵斥,那生命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每颗星都有其光芒的璀灿,每缕清风都会送来惬意的凉爽,每滴甘露都会滋润原野,都会留下不朽的诗篇。
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适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珍惜当下,积极乐观地笑着活好每一天!【篇三】温故知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效果,更是一种方法、鼓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倡导。
就是说:书要反复读,反复读能获得前所未懂、未知的“新知”!常人读书在“温故”方面往往做得不怎么好,不乐意“炒现饭”!谓之:“饭炒三遍,其味寡淡!”其实很多名家大家都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吕思勉先生介绍他早年读经、史、子,就是第一天读新课程要读五十遍,第二天读三十遍,第三天再读二十遍,每天读书一百遍,这样循环渐进,每篇文章都要读到一百遍。
难怪先生成为历史学家、古文学家!常人读书:求快、贪多,不重“温故知新”。
原因有多种,关键有两点:一是好奇心重;二是试错浪费。
人心都有好奇的一面,总觉得读新书过瘾,从而养成了追逐新书新观念的习惯,“好读书不求甚解!”书是读了很多,内化了多少?又技能化了多少?仅仅就是多浏览了一些书本,满足了一时的好奇心而已!还有一些书,要么深奥难懂,要么浅薄无含金量。
读书人因为没有“导读”,不知道什么书好,什么书不好,为了求知只好拿了自己十分有限的读书时间去试读,读到一本好书就还想再读一遍,可惜没有时间;读到一本不好的书或者坏书,也要霸蛮钻研一番,白白浪费大量时间(其实还有金钱,买书对读书人来说并不算“便宜得很”)。
近一年来,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多读书,却又是“囫囵吞枣”,食之无味又消化不良。
有时候读到一些很好的书,计划要重复读几遍的,结果呢都因为读新书的好奇心强烈把时间占完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温故知新”了!读书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读书是为了求知,求知在于“学以致用”。
【篇四】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拥有一间大的书房,书房里摆着一排排长长的书架,书架上放满了大人书和小人书,书房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大书桌和一把木椅子,闲暇时分,安然入坐,品茗阅读,神思情往。
与成千上万个文人墨客、穷酸寒儒和仁人志士对话交流,在无始无踪的时空里遨游,生活是多么的惬意。
现实生活中,我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很快就超越了小时候的梦想。
不但是拥有了一间大的书房,而且还有第二间、第三间书房,藏书达数万册。
这还不算,还在不停地买书,以至于三间书房都放不下了。
太太也对此发出了善意的“警告”,“家中六间住房,你的书房就占用了三间,你还在不停地买书,我看你的书放到哪里去?”对此,我也有了想法。
一方面是将那些没有地方放的书,用纸箱将它们装起来,不摆在书架上。
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控制自己买书的速度,不是自己最心仪的书坚决不买。
可说是这么说,一旦遇到那些虽然不是自己最心仪的书,但看上去品相好,又不可能再版的书,心里总是庠庠的,不买书的念头随即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后还是买了,不过最好还是避开太太的眼光,否则的话,又要引来她的一番唠叨。
我甚至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专门盖一栋楼用来藏书,成立一个私家书院,但这要花费很多钱,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似乎还不具备这种实力,可能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书太多,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又不可能新建书房,于是,书归何处?现在成了我家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我也试图想过几个办法,一是采用淘汰法,将复本和品相较差的书淘汰出去,卖给废品店。
二是部分捐赠给图书馆。
但想来想去这两个办法都不可行。
先说淘汰法。
淘汰法是指先根据一定条件和标准,对全部备选方法筛选一遍,把达不到要求的方案淘汰掉,以达到缩小选择范围的目的。
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读书。
纸质书籍是文化积累的基本载体,是知识分子一生中所读、所思、所著、所依的生命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所收藏的这些书大部分是古旧书籍,其中绝大多数是几十年来,自己走南闯北,历尽艰辛,精心从书店、古玩市场、网购以及其他途径得到的,而现在要我从数万册书中,挑出一部分,作为几角钱一斤的废品卖给别人,说实在话这样做心里是很难受的,也是做不到的。
先不用说花的价钱如何如何,肯定是比废品贵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单单是自己挑书、买书所花费的精力和体力,也会使我在第一时间打消将书籍当废品卖给废品店的念头。
在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精心买来的书却被抛弃,“几毛钱一斤”卖掉了,这岂非咄咄怪事?当年的书都是铅印出来的,与当下的胶版印刷质量无法同日而语。
那么小的字号,多亏了当年印刷厂的那些工人师傅。
但是,旧书的诞生时代,出版界是相当严肃的,各种环节,丝丝入扣,团队合作,严谨正统,责任校对,三番五次,精益求精。
所以,极少纰漏,几乎都是浓缩的精华。
首先是正版。
盗版书勃兴并没有特别长的历史。
一般旧书是绝少盗版的,尽可以放心使用,喂养眼睛,滋润心灵,旧书实在是物美价廉,没有电磁辐射,不用消耗电力资源,而且可以反反复复使用,如果不是真心破坏的话,一生也弄不坏,可以说是一次投资终生受益,福及子孙,泽慧后代,堪称仁人君子的首选。
其次是书香味浓。
现代人讲求所谓的速度效率,以至于减少了许多生产环节,粗制滥造的书籍俯拾皆是,汗牛充栋。
真正的旧书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端庄典雅,没有今天书籍的妖媚与风骚,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好。
捧读这样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被古典文化浸淫,言谈举止自然潇洒自如,魅力四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品味,审美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境界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再次是纯朴端庄大方。
就像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农村一样古香古色,自自然然。
没有功利化的写作,没有浮躁情绪的宣泄。
如涓涓溪流,曲曲弯弯,流经血液,深入灵魂。
滋润了我们的思想,纯洁着我们的精神。
像绿色食品一样,营养丰富,原汁原味,老少咸宜。
古旧书籍本身就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优雅迷人,顾盼生辉,有内涵,有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