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一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四课时计划:1课时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过渡〕: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
)〔老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一起来判断它们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电脑打开多组图片〕〔活动中的师生问答〕“巧克力”是不是自然资源?(不是,巧克力不是自然界的)那么“闪电”呢(有个学生回答:“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
闪电不是,它现在不能提供福利。
)〔老师小结〕:这就对了,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过渡〕自然资源有很多,那我们怎么进行分类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本P54第二段:自然资源的分类。
”同时,朗读结束后看看屏幕,判断这些图片都是属于哪些类型的自然资源。
同时我们就来个比赛,除了老师找出的这些资源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各类自然资源的其他例子,看谁举得多。
〔电脑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1、气候资源:热能(太阳能),降水,光能,风能等等;2、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3、土地资源:山地、平原、耕地、农田、丘陵、草地等等;4、生物资源:(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植物资源:木麻黄、大米黄、多种桉树、银合欢、杨树等);5、矿产资源:铁、锰、铜、铝、金、钠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充):能源矿:煤有色金属矿:钼、锡、钨、锰、铅、锌、镍、铜、铝土、锑、镁、铅锌黑色金属矿:硫铁、铁建材:石灰岩、高岭土、花岗岩、金刚石、石灰石非金属矿:硫、磷6、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盐场等等。
(当同学列出汽油时,其他同学可以说:“不是,汽油不是自然界的,是石油提炼的”)〔老师补充说明:“汽油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不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老师小结和过渡〕:同学们非常的细心,在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资源都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看到大屏幕:〔展出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资料:我国有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因而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娱乐的胜地”。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目前世界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这些矿种我国几乎都有,其中我国的钨、锑、锡、稀土、煤、石墨菱镁矿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
)*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我国野生动物中有450多种兽类,占全球兽类总数的10.7%。
另外,我国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的动物。
如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扬子鳄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老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哪个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学生踊跃回答:我国资源丰富)〔老师小结〕: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
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就有160多种,是世界少数几个矿种比较多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教师〕:接着我们再来另外一组材料:〔展出另外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教师〕: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学生:人均不足)〔教师提问〕:我国是个资源大国,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总结〕: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终究还是有限的,我国的人口众多,居世界首位,平均起来就很少了。
[过渡] 最近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汽油的价格有什么变化吗?讨论:同学说:“现在4块多一升了,好贵呀”老师:记得去年才2块多,你们知道为什么涨价这么块吗?(学生:能源有限呀!”)〔老师〕:这和燃料有限有关系,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同学们很关注生活,这很好!”〔电脑放映资料〕有资料表明:世界主要矿产的可开采年限约为:原油45年,天然气56年,金、银、锡、铅只可开采20—30年,铁矿石230年。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1/2。
据有关资料,我国部分矿产可开采年限,铁矿约70年,铜矿约69年,钨矿约15年,汞矿约18年,原油约19年等。
如果不能找到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它们总有一天是要用完耗尽的。
因此人类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找到更多的后备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不断地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用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来代替它们。
这种种的资料表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师表扬后小结〕: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通过以上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总结出了自然资源的第一个特征:1、数量是巨大的,但是又是有限的。
(电脑打出)〔过渡〕同学们请看屏幕中的“铜矿图片”、〔教师〕:这是一张“铁矿石”,我国铁矿石的种类很多,根据矿石中的成分不同,我们进行了分类,最重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铁矿石常按其含铁量的高低分为富矿(含铁量高于50%以上)和贫矿(含铁量在45%~50%以下)。
在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
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
我国铁矿的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多数都是贫铁矿,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第二个特征:质量存在差异。
〔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5-56,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三副有关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图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和主要金属矿石的分布图。
根据这三副图和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来完成屏幕中的练习题:〔电脑展示练习题〕〔教师小结〕:从练习中,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我国石油、天然气、煤、铁及其他金属的分布都有哪些规律?(北方多,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刚我们分析的都是实体资源,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著的自然资源,可是生活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资源,就如太阳能。
降水多的地方相对云量就会多一些,云对太阳光会有什么影响呢?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它的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对太阳辐射量解释——读出昆明、广州、北京三地的总辐射量——在上海和乌鲁木齐连一条直线,指导学生阅读太阳辐射的一般规律:东少西多,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均高。
*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青藏地区)分析原因(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再加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分析原因(处在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的交汇处,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教师小结〕:通过活动题,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的第三个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电脑放映)〔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然资源有限,而且有的燃料使用的年限也不多了,同学们很着急,课本P55中玲玲同学也产生了:“如果石油都开采完了,我们怎么办呢?”的疑问?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注意呢?〔学生讨论〕用其他的来代替如太阳能、风能;到其他星球寻找新的能源”;用核能;过原始生活,出门走路;用地震、海啸的能...〔老师归纳补充〕同学们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好,但过原始生活现在还可能吗?你愿意吗?(“不可能,不愿意”)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过原始生活不太可能,也不愿意,课本中贝贝给大家出了这样的主意,(电脑打出:“说不定到哪一天,海啸、地震、风暴等都会成为自然资源”)那么你们觉得贝贝想的有可能实现吗?还有利用太阳能、到其他星球找能源,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学生]:可能,风暴、海啸、地震都蕴藏有巨大的能量,但需要技术,我们现在洗澡有的不是用了太阳能吗?;〔老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你们想想,以前我们不能利用太阳能来洗澡,现在已经可以了,再有我们的汽车也开始利用太阳能了,最近也发现了一些新能源了,比如说“可燃冰”,[电脑展示“可燃冰”的资料,让学生一起朗读,了解一种新的能源]“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