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期
2011年2月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Vo1.31.No.1
Feb..2O11
文章编号:1005—2992(2011)01—0048—04
单端行波测距新算法的研究
齐 爽 ,翟玉成2,刘立伟 ,张木子 ,韩学军
(1.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2.长春供电局双阳农电局,吉林长春130600)
摘 要:传统的单端测距算法需要考虑时间和行波波速两个因素,本文在原有的单端测距算法的 基础上消去了行波波速参数,提出了一种不受行波波速影响的的单端测距新算法,与之前的单端行波测 距算法相比该算法不受行波波速的影响的优点,而且计算方便、精确。经过ATP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验 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用该算法在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测距误差可以保持在4O0 In以 内,更好的满足了电网的可靠运行要求。 关键词:单端故障测距;行波;故障距离 中图分类号:TM773 文献标识码:A
高压线路上精确地故障定位对于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定位对电网的安全稳
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主要有2类:阻抗法和行波法。与阻抗计算法相
比,行波测距法有定位速度快、准确度高且不易受系统运行方式、线路参数、故障阻抗和故障类型等因素
影响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到如今行波的测距方法也有很多,比如A型、B型、C型、D型、
E型、F型u ,它们的测距精度会受到线路长度、行波波速、GPS定位精度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献[2]
利用区分前向行波与反向行波的极性的方法来区分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但该测距方法需
要利用行波波速进行测距;文献[3]提出一种根据阻抗法来确定故障发生在线路的前半段还是线路后
半段的算法,但是阻抗法自身就存在很多缺点,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测距精度的要求;文献[4]提出一
种不受行波波速影响的双端测距算法,虽然不受波速影响,但是需要借助GPS定位系统,增加了成本,
也增加了误差因素。
本文采用小波模极大值对行波到达母线的时刻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到的电压行波极性来确定是故
障点反射波还是对端母线反射波。该算法不需要计算行波波速只需检测单端三个波头的到达时间就可
以对故障线路进行准确精确的测距。
1 行波波头的奇异性检测原理
小波变换具有很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本文采用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来对信号进行检测。
)的小波变换是 )(S=21),在尺度.s下,在 。的某一邻域,对一切 ∈( 一 , + )有
I )l≤l 。)l (1)
则称 。为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 )为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
如图1所示,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与信号突变点是一一对应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极性表示突变
点的变化方向,模极大值大小表示突变点突变程度 。信号奇异点的位置、极性等特征信息可以利用小
收稿日期:2010—11—15 作者简介:齐
爽(1985一),男,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研究 第1期 齐爽等:单端行波测距新算法的研究 49
波变换准确提取,所以利用小波模极大值可以表征故障信息。
2 测距新算法的实现
2.1 相模变换
为了消除三相高压输电线路的耦合影响,通常需要通过相模变换将三相电压、电流进行解耦,并转
换成0、 、 这三个模量
I ,I ta l 1『- 1 l i I=S I i6 J=寺I 1 —1 L
1 0
式中: 、i。为解耦后的电流线模、零模分量,i
i i。为母线处侧得的三相电流,本文采用检测线模
分量进行测距,因为流经大地后,地模分量会受到
很多干扰,不容易检测。
2.2 故障点反射波与对端母线反射波的区分
本文采用区分到达 侧母线的电压行波极性
的方法来区分故障点反射波和对侧母线反射波,由
图2所示的行波网格图可知,故障发生后由有故障
点传来的在t,时刻到达 母线的电压行波 ,,由于
阻抗不连续在母线处会立即产生行波反射波j} ,,
k 为m母线处端电压反射系数。此行波继续在线
路上传播,同理当到达故障点时会再次发生反射得
到反射波后 ,,|i},为故障点处电压反射系数。此电
压行波会在t 时刻到达 母线。
另外,由故障点产生向JIV端母线传播的电压行
波,在Ⅳ母线处发生反射得到反射波 r,k 为Ⅳ
母线处的电压行波反射系数,反射波到达故障点处
会发生折射,折射波为6 M,,6r为故障点处的电压 蛐州 ]'
5o0 l(xx) l5o0 21)()I_)25o0 3()o()35(IO 4000 45o()5【啪
图1 故障电流波形及其模极大值
图2行波网格图
折射系数。该行波继续在线路上传播,在t 时刻行波6 r到达 母线处,因为反射系数k<0,折射系数
b>o,可见初始行波 与由故障点的反射波 同极性,初始行波 与由Ⅳ侧母线的反射波 极
性相反,这样就可以对采集到的波头加以区分。
2.3 测距算法
本文采用单端故障测距,只需要在 母线上采集故障行波信号,行波传输图如图2所示,当线路发
生故障有故障点向两侧发出故障行波,行波到达 母线时刻为t ,行波经故障点反射波到达 母线时刻
为t ,行波经Ⅳ母线反射在到达 母线的的时刻为t,,本文提出的测距新算法只需侧得行波到达的这三
个时刻就可以精确侧得故障距离:
1 fd= (t2一t1) { 二
1 , (3)
I d=L一 (t2一t1)
式中:d为线路上故障点距 母线的距离; 为线路全长; 为行波在线路上的传播速度。
解上式方程组得到测距公式为: ㈣㈣ ㈣㈣0 ∞0 ㈣ 6 5 4 3 2 l 一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第3O卷
L 2t, (4) £3+£2~ 】 ’ 、。
则可以得到故障距离:
d= t2 ×L. (5) 3十 一Z 1 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行波测距公式,由上式可见此测距公式中不包含行波波速,所以不受波速影
响,所需要的测距参数更少,只需测得 £:、t。即可,即简便又提高了测距精度。
3新算法的仿真验证
单端测距算法进行故障测距。
设在输电线路上M母线100 km处发生单相接地
短路故障,过渡电阻选100 Q,通过对得到的电流行波做 50C
相模变换得到线模5 ̄JJt,在用小波变换就可以清楚地看挺100(3
出三个行波波头到达M母线的时间。通过测量得到
1=0.834 3 ms,t2=1.506 ins, 3=2.180 ms,根据本 2o。
文提出的测距公式可得到故障距离为d=99.89 km,需0
测距误差最大为110//1。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
测距算法测得的故障距离非常精确。
通过在不同故障距离和不同过渡电阻下进行仿
真,得到测距结果如以下各表所示。可以看出测距
误差可以保持在400 m以内,所以经过ATP仿真表
明此测距算法都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可以满足实
际工程需要。以下各表是对故障在不同过渡电阻和
不同故障距离的情况下侧得的数据。其中表1为新
算法的测距结果,表2为原有的单短故障测距算法 图3仿真模型
、刀‘- :
500 l000 1500 2O00 2500
故障电流波形与行波到达时间(d=100kin) 侧得的结果,表3为双端行波测距算法在各个情况下的测距结果。
表1
新算法的仿真结果 第1期 齐爽等:单端行波测距新算法的研究 51
单端、双端测距算法必须根据行波波速结合检测母线出的行波波头到达时间进行测距,由表1、表
2、表3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测距算法由于避免了行波波速的影响,测距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3.2误差分析
本文提出的算法消去了行波波速,测距结果不会受行波波速的影响,只需精确测量三个行波波头到
达母线的准确时间即可精确测得故障距离,采用小波模极大值对行波波形畸变点进行检测,由于利用小
波对行波波头检测精度很高,在对波头到达时问检测方面的误差很小,测距误差可以忽略。
4 结 论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行波单端测距方法,此算法具有很多以往单端算法所不具备的优点:测距算法不
受行波波速影响,测距精度更高;不需要确定故障发生在线路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只需根据电压
行波极性确定检测到的是故障点反射波还是对端母线反射波,最主要的优点是无论在线路什么地方发
生故障,只要检测到三个波头到达时问就可以通过测距算法得到故障距离,测距算法简单、可靠。通过
ATP/EMTP仿真证明该方法的精度很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葛耀中.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的原理与技术(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81—240. [2]Jamali S.,Ghezeljeh A。.Fault Location On Transmission Line Using High Frequency Travelling Waves[J].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 gineers,2004,1(5—8):220—223. [3]Ngu Eng Eng,Krishnathevar Ratnar.Single—End Traveling Wave Based Fault Location on Two Teminal Transmission Lines[C].2009 IEEE Region 10 Conference.2009:1—4. [4] 郑州,吕艳萍,王杰,等。基于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J].电网技术,2010,34(1):203—207. [5]覃剑,陈祥训,郑健超,等.用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8):6—10.
Research of on a new single terminal Fault Location Algorithm
QI Shuang ,ZhaiYu.cheng ,LIU Li-wei ,ZHANG Mu-zi ,HAN Xue-jun
(1.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iin Jilin 132012;2.Changchun Power Supply Bureau Shuangyang,Rural Power Board,Jilin Jilin 130600)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ingle—ended locating algorithm needs to consider that the time and the traveling wave velocity,the algorithm of this paper has eliminated the traveling wave velocity on the foundation of origi— nal single—ended locating algorithm,a new single—ended locating algorithm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traveling
wave velocity is presented,the impact of traveling wave velocity is excluded com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single— ended fault location algorithm,this algorithm is convenient,accurate.The utility of this algorithm has been veri— fled by the ATP simulation results._The location algorithm is with elTor no more than 400m in EHV.Traveling
wave velocity long transmission lines,It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power grids operation better. Key words:Single—end fault location;Traveling wave;Faul
t d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