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模电第6章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电路
模电第6章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电路
1 R1 C 2 1 1 j R C 1 2 R C R C 2 1 2 1
F
1 1 3 j RC RC
1 o 3 j o
33
6.4 石英晶体振荡器
1、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工程技术中,常要求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十分稳定。如 通讯系统中的射频振荡器,数字系统中的时钟发生器。 频率稳定度:衡量振荡频率稳定程度的质量指标。定 义为在特定时间内频率的相对变化量f /fo。 LC振荡电路中Q值对频率稳定度有较大影响,Q增大, f 稳定度提高。
1 o RC
12
1 fo 2RC
2)起振条件及振荡频率
RC网络谐振时满足自激 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1 振荡频率: f o 2RC
1 R3 由同相放大电路:A R4
1 由选频网络可知,谐振时: F 3 F 1 3 由幅度起振条件: A A
或 R3 2 R4
反馈元件
27
2)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电路在LC并联回路谐振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振荡频率即为谐振频率: f o
1 1 CC 2 LC 2 L 1 2 C1 C 2
28
例1:判断图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并说明理由。
29
解题步骤: a图:由于静态时线圈的直流电阻很小,L1、L2可视为短路, 电路的直流通路如e图所示。可以看出,三极管的基极电位和集 电极电位相等,都为+Vcc,集电结无反偏电压,故三极管无放大 作用,该电路也就不能产生振荡了。 b图:该电路为共射电路。Ll为反馈元件,交流等效电路如f图 所示。假设输入端B极电位的瞬时极性为+,则C极反相为-,LC 回路另一端为+,Ll的另一端应为-,即反馈信号极性与原假设的 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所以为负反馈,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故 不能产生振荡。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如矩形波、 三角波、锯齿波。广泛应用于测 量设备、数字系统和自控系统。
2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正弦波振荡电路 电压比较器 非正弦波振荡电路
3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石英晶体振荡器
4
6.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振荡电路中,是利用正反馈产生自激振荡。 但正反馈的引入只是为振荡提供了必要条件,而 非充分条件。 1、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
31
例2:试分析图5-10所示电路是否能够振荡?
32
解题步骤: 由图中可知该电路是一个电容三点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且三极管 为NPN型,Rb1、Rb2、RC和Re共同决定其静态工作点。它们的阻值合理, 可以满足放大条件。接在三极管集电极的电感L与基极之间有Cb隔直, 且通过C1到地,因此,L的存在不会破坏静态工作点,放大环节可以 正常工作。三极管为共射放大形式,输入输出反相,满足的条件。 电路中的电容Cb、Ce容量较大,可视为交流短路,因此画出交流等效 电路。根据三点式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别,由发射极向外看分别 是电容C1和C2,而由基极向外看则是电容C1和电感L,满足“射同基 反”的正反馈,即,则,符合相位平衡条件。三极管V的Rb1、Rb2和Re 组成了分压式直流电流负反反馈放大形式。因此,温度变化时,静 态工作点几乎不变。当正确地调整Re的阻值时,可以达到稳幅的目的。 所以该电路能够产生振荡。
B. 若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其他两 端相位相同。
25
2)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电路在LC并联回路谐振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振荡频率即为谐振频率:
1 fo 2 LC
26
1 2 (L1 L2 2 M )C
4、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
1)组成
三极管的负载并 作选频网络
共射放大电路
Chapter 6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波形产生与变换是电子技术中广泛使用的电路。 波形产生电路:在无外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能自 动产生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幅值的交流信号。
波形变换电路:能把外加输入信号的波形变换成指 定的适合于系统应用和处理的波形。
波形产生电路
正弦波产生电路:广泛应用于通 讯、广播、电视等系统。
超前 移相
滞后 移相
反相放大电路在通频带内的 移相为180。 三节RC电路为移相兼反馈网 络,对某一频率可实现180 相移,从而满足振荡条件。
1 振荡频率: f o 2 6 RC
15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 选频作用较差; 频率调节不方便; 输出波形较差。 一般用于振荡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9
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文氏电桥(RC串并联)振荡器 同相比例 放大电路
RC选频网络, 兼正反馈网络
10
Z1、Z2、 R3 与R4形 成四个桥臂
1)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Z1 R1 (1 / jC1 )
R2 Z 2 R2 //( 1 / jC 2 ) 1 jR2C 2 U Z2 f F U i Z1 Z 2
13
3)稳幅环节
为了改善振荡波形,一 般采用外稳幅电路。 R4采用正温度系数的热 敏电阻,可起稳幅作用
R3 Uo IR4 PR4 TR4 R4 A 1 R 4
Uo
也可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作R3。
14
2、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器
移相网络采用RC移相器(最大移相90) 。电效应:当石英晶片的两电 敷银层 极间加一电场,晶片会产生机 械形变;反之,机械力又会在 晶片上产生电场。 压电谐振:当某一特定频率的交变电压作用于晶片 时,能使晶片的机械振幅最大。
36
3)等效电路与阻抗特性 石英晶体的压电谐振可用LC回路的电参数来模拟。
Zo Z f o2 1 jQ 1 f 2 1 fo 谐振频率 2 LC L Zo 谐振时Z 为纯电阻性 RC o L 1 L 品质因数,Q值越大,选频特性 Q R R C 越好,谐振时阻抗越大。
20
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1)组成
反馈线圈L2。将反馈 信号送入放大器输入 端。交换反馈线圈的 两个线头,可使反馈 极性反相。调整反馈 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 反馈信号的强度。
阻抗变换
共射放大电路
21
三极管的负载并 作选频网络
2)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相位起振条件:
在谐振频率fo 处满足 相位平衡条件。 振荡频率约为谐振频率
1 fo 2 LC
幅度起振条件: 只要选择合适的变压 器匝比,都能满足幅 度起振条件。
22
优点: 1)只要改变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C,即可改 变振荡频率,故适于制作频率可调的振荡器。 2)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匝比n或互感M,使电路容 易起振。 3)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匝比,可适应不同负载的 要求。
30
c图:该电路为共基极电路。C1为反馈元件,交流等效电路如g图所 示。假设输入端E极电位的瞬时极性为+,C极电位与E极电位同相也 为+,LC回路另一端则为-,C2的另一端应为+,即反馈信号极性与原 假设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所以为正反馈,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故 该电路能产生振荡。 d图:该电路为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L2为反馈元件。交流等效电 路如h图所示。假设输入端B极电位极性为+,则C极反相为-,由同 名端可确定反馈到B极的信号极性-,所以为负反馈,不满足相位平 衡条件,故不能产生振荡。
17
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选频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电感反馈式(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容反馈式(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8
1、LC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
1 j ( R j L ) C Z 1 j R jL C
一般R <<ωL,则
19
L 1 ( j ) j L RC C Z L 1 1 j R jL 1 j 1 2 R LC C Zo L o L 1 L Zo 2 Q fo RC R R C 1 jQ 1 2 1 f fo 2 LC
R1 R2 R C1 C 2 C
o
1 RC
11
幅频特性:
F 1 o 2 3 o
2
相频特性: f
arctan
o o
3
当ω=ωo时,电路达到谐振, 电路呈“电阻性”,此时
1 F 幅值最大 3 f 0
缺点:振荡频率不宜太高,一般在100MHz以下。
23
3、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
1)组成 三极管的负载并 作选频网络
共射放大电路
24
反馈元件
注意:分析三点式LC振荡电路时:
三点式LC并联电路 由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选频网络
中间端的瞬时电位一定在首、尾端 电位之间。
三点的相位关系
A. 若中间点交流接地,则首端与尾端 相位相反。
1 L Q R C
R
L C
L体积, R(线圈损耗) 且分布电容C 。 C电路中不稳定电容C(分 布电容、杂散电容)影响。
34
LC选频电路的阻抗频率响应
(a)幅频响应
35
(b)相频响应
石英晶体具有很高的Q值及等效L/C值,由石英 晶体组成的振荡器其频率稳定度可达106~108。 2、石英晶体的特性与等效电路
16
RC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R、C 的数值。 1 1
fo 2RC
fo 2 6 RC
若提高振荡频率fo ,必须选择较小的R和C值。 例如,桥式振荡器。 选R=1kΩ,C=200pF,则 fo=796Hz R基本放大电路的负载加重; fo C受到管子结电容和分布电容的限制。 结论: RC正弦波振荡器只能用作低频振荡器。 振荡频率的范围:1Hz ~几MHz 当振荡频率高于1MHz时,采用LC正弦波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