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体验式教学

浅谈体验式教学

浅谈体验式教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骑自行车、游泳这些活动我们学会后,即使不常接触,也不会忘记。

但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公式、古诗词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脑海。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体验式教学与演示教学所带来的差别。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必须学习体验式教学,掌握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进行体验式教学,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它的特征是什么?它与传统的演示教学有什么区别?它又有哪些形式?如何融入到常规教学中?以下是我个人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在国内外均被很多专家认可并研究,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以及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实现途径以及建立体验式教学模式。

同时,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领域也被广泛研究和认可。

体验式教学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

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式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感悟力、学习力,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提升综合素质。

正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是什么
㈠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教授者,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㈡体验式教学强调尊重与信任。

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的。

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

㈢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飞“我——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

㈣体验式教学更注重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四、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演示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㈠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学习效果明显。

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所学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记
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情感的体验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体验式教学保证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更好
的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体验式教学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启迪与暗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㈡体验式教学的劣势
●学习速度慢。

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演示教学,教学进度慢,不完全适用
于现阶段的教育要求。

●课堂纪律难以保证。

体验式教学要求的情境游戏等会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
的情况出现。

●活动空间的限制。

体验式教学对于活动空间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难以
满足。

●教师经验不足。

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的一知半解造成体验式教学难以展开。

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有哪些?
㈠游戏模拟,角色扮演。

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㈢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㈣小组讨论,演示评比。

六、如何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常规教学中
㈠创设具体的学习意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主题,创设具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动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挂图、故事、音乐等手段,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和讲授内容的桥梁,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㈡自主思考,合作研究。

根据所创设的情境与讲授内容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出联系。

由教
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找到答案,让学生在相互的质疑和辩证中,逐渐的完成知识的建构,找出内在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知识。

㈢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促进活动体验的生成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也无法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总结,所以要学生与教师通力合作。

学生的体验可能是片面的、薄弱的,因此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强化这种体验,并帮助学生整理和提炼,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㈣联系生活,开拓思维,实践创新。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

学生通过自我的体验,得到判断,学到新的知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导入生活,同时将生活导入课程。

让学生通过联想、举例等方式,拓展知识范畴,加深知识的难度,培养创新能力。

㈤课堂回顾,反思从体验到判断是思维过程,形成知识的自主架构。

体验式教学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当学生体验——判断——创造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授课内容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七、体验式教学案例分享
《第一次认识分数》
㈠故事导入
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今天他们有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分蛋糕。

那他们是怎么分的呢?小强说:“现在有两个蛋糕,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蛋糕,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

小明,你同意吗?”
小明:“两个蛋糕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只有一个蛋糕,小明和小强要怎么分呢?
㈡新课内容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现在只有一个蛋糕小强和小明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小强和小明分这个蛋糕。

(开始动手分蛋糕)
现在谁能给小强和小明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蛋糕?
学生1:我们要公平、合理。

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蛋糕,把蛋糕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老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

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
(0.5、1/2)(黑板板书: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

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
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学习分数。

(板书:“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

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一半。

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时板书)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拿出打印的图形图片资料)。

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

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

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

)(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


老师鼓励: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

同学们,看黑板这里:(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
(圆,是。

三角形,不是。

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

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

)(资料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

)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

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资料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

)(资料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