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五单元课题一化学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我
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今天,大家好!我是阳平二中的李少辉。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我们知道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我先谈一谈我的教学理念。
其实在学习新课程后,新课程所体现出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一直以来都指引着我的教学。
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使知识变得鲜活,使课堂焕发活力。
今天我的说课也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
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的角度去过渡的第一站。
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
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页 1 第
二.学情分析: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可分割。
而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目标,
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就必须要做到?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是怎样一种情况呢)知识状况:学生已经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1(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能力状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探究实验(2 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在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好奇和兴奋的状学生对于化学实验,(3)心里状况:态,往往渴望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教法分析:古人曾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方法本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的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就一种趋向和条件,整个的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
节课中我主要采
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通过“激疑—探究—形成”这条教学思路,以及五个教学环节,最终让学生自主到底这个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学生脑中的呢?让我们一那么,形成质量守恒定律。
同走进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四(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会给我的学生放一段关于狄仁杰断案的视频。
在这段视频课堂之初,
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1.中,狄仁杰遇到了两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将学生的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让学生思考: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
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
这样,我以身边的实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
例创设情境,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突更是为下一实验探究环节提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阶段。
(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页 2 第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探究前我需要向学生再次明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探究来论证自己的猜想。
节,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确探究内容,即第一部分介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三个部分,总和是否相等?让学生心中有目标。
第三部分是学生亲自实第二部分教师演示探究实验,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使学生学习一是通过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践阶段,而之所以这样安排,对整二是考虑到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个实验的过程还不熟悉,需要在动手前先向老师学习。
我向学生介绍的对化学反应定量研究作出贡献的第我们看第一部分:首先,另一位科学家是拉瓦锡,一位科学家是—波义尔,他认为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了,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再次引发学生的他用较精确的实验法测得反应后质量不变。
我也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思维冲突,主要是实验现在做实验之前,强调观察的角度,准备的演示实验是红磷的燃烧。
而这样学生观察我的演示实验,不仅学习了探究过程,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
我为学生准接下来是学生的探究实验。
且使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
“碳酸钠和稀盐备的探究实验共有两组,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针对不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酸的反应”。
一个比一个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比一个做的认真,同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实验,做的细致,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结果发现“碳酸钠和稀盐酸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碳酸钠和这个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反应”老师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稀盐酸的反应后质量减小?学生很快就有了结果,学生对以下两个改进装置比较满意,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
另一个是锥形瓶上塞上插有针一是仿照我的演示实验,在锥形瓶口系一气球,
这样通过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管的单孔橡胶塞。
学生改进装置后重新探究,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1. 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2.反应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应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
即化学反就要带领学生继续探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让学生分析我以电解水为例,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动画演示反应的过程,讨论这样几个问题,学生会观察
到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页 3 第
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
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学生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讨论质量守恒的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
(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这个环节,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中心,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总结。
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适用范围,应用以及实质。
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当学生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后,就可以利用定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
以此扩大知识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狄仁杰的迷惑”。
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五)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为了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务。
这样,我们通过反馈练习和拓展延伸两个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设计反思
总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贯穿“激疑—探究—形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体现了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
真正的做到使我们的学生在沉浸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正如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批评与指导!谢谢大家!
页 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