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打标机软件说明书

激光打标机软件说明书

激光振镜标刻排版系统V2009一、系统配置1.微机一台,至少256M内存。

2.VGA显示器。

3.光驱一只,至少2G硬盘空间。

4.Window98/2000/XP操作系统二、系统安装1、接运行光盘上激光振镜标刻系统目录下的Setup安装程序,再按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安装结束后,为方便起见,可在通过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的方法将安装目录下Lasermark.exe运行程序拉到Windows屏幕桌面上。

2、掉计算机电源,将软件加密狗插到打印口上或USB口上,将DA卡插到计算机PCI插槽上,DA卡外接线参考第六章。

3、DA卡驱动程序安装a、插入DA卡重新开机后电脑屏幕右下方提示“发现新硬件”(如图3-1),点击提示;b、出现安装驱动提示,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即第二选项,再点击下一步c、在浏览项中找到驱动程序所在的文件夹(如C:\mark程序),再点击下一步开始安装d、安装过程出现以下画面:e、最后系统提示找到新硬件,请点击完成。

4、运行光盘中加密狗驱动程序。

三、系统启动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Lasermark快捷方式即可进入程序操作界面。

四、系统维护与升级可随时与开发商联系以索取最新软件升级信息。

五、软件操作(一)软件界面上图即为本系统软件操作界面,它主要由菜单区、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列表框、属性页等组成。

(二) 菜单区菜单区包括文件操作、图形设计、编辑、选项、帮助等主菜单选项。

文件操作菜单下拉后有新建、打开、保存等子功能菜单;另外,还有与打印有关的各功能选项。

图形设计菜单下拉后有各个图素生成子功能菜单。

编辑菜单包括与剪截板有关的三个子功能菜单(剪切、拷贝、粘贴)。

上述三个主菜单选项所对应的子功能菜单都有工具栏中的各个快捷键与之对应:其中图形设计菜单与左端工具栏对应;文件操作菜单和编辑菜单与上端横向工具栏对应。

选项菜单下拉后有工具栏、状态栏、删格显示等三个标记选择子菜单,分别用于显示或消除工具栏、状态栏、编辑区网格。

当子菜单前打钩时,表示处于显示状态。

帮助菜单用于提示版本信息。

工具栏菜单区属性页 状态栏编辑区列表框(三)状态栏在屏幕的最下方的状态栏主要用于提示当前操作或状态。

当鼠标光标处于各个子功能菜单或工具栏的快捷按钮之上时,在状态栏的左边部分会出现文字提示,以说明将点击的菜单或按钮的具体功能。

当鼠标光标处于编辑区时,在状态栏的中部会出现当前横纵坐标,用以提示鼠标光标的当前位置。

状态栏中有当前的标刻时间及标刻累计计数显示。

另外,在状态栏的最右边部分有当前步距的显示。

(四)列表框列表框内的各个列表项表示编辑区中的已生成图形元素。

随着编辑区内的图形元素的改变,列表框内的列表项内容也随之改变,如下图所示,编辑区内出现了一个圆型图素,一个矩型图素,两个文字图素。

列表框内与之对应出现了直排文字1、直排文字2、矩形1、圆形1等列表项。

列表项文字末尾的数字用以区别多个同一类型的不同图素。

可通过用鼠标点击列表项的方法来选择当前图素。

如上图所示,当点击列表项圆形1时,当前图素是编辑区右下方的圆形。

当编辑区没有任何图素或有图素而没有任何选中图素时,当前列表项是列表框最上方的参数设置选项。

参数设置选项与系统参数设置相联系。

可以通过点击上移或下移按钮改变图素的标刻顺序。

(五)属性页属性页是用于显示并修改当前图素或系统设置的参数。

对应于编辑区的每个不同状态,在属性页区域中可提供1—3个属性页,可通过点击属性页页眉实现不同属性页间的切换。

在每个属性页中,有不同的编辑框、按钮等用以实现参数的设置或修改。

其具体功能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

本节将重点介绍系统参数设置属性页。

此属性框的第一页为图层属性,如图所示,主要用于对不同图层的激光输出参数进行设置。

在此属性页中有12个编辑框和其相应的微调按钮用于对参数的设置。

微调按钮的步距大小显示在状态栏的右端,可用横向工具条中的步距增大和步距减小两按钮实现对步距的调整。

对应单选按钮,可以设置从黑色到白色共8个颜色图层,可以与不同颜色的编辑图元相对应,从而实现分层激光输出。

1.空程速度:不出光时的移动速度,范围为1—7000(mm/s)。

2.标刻速度:出光时的输出速度,范围为1—7000(mm/s)。

3.激光功率:激光标刻机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100(%)。

4.跳转延时:用于设置空程运动后,光笔开光前的时间补偿(us)。

5.开光延时:用于设置光笔开光前的位置移动时间补偿(us),可用于消除由于激光首脉冲而导致的“火柴头”现象。

6.关光延时:用于设置光笔关光前的位置移动时间补偿(us)。

7.折点延时:用于设置光笔移动方向改变时的位置移动时间补偿(us)。

8.标刻次数:某一颜色图层的重复输出次数。

9.激光模式设置:可设置连续出光和脉冲出光两种方式。

在脉冲出光情况下,又设置激光控制PWM波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

10.连续标刻:选择此项时,标刻处于重复不休止的工作状态,除非按ESC键,一般用于机器测试。

11.统一各图层参数:按此按钮可使所有图层参数与当前图层参数相同。

12.计数清零:此按钮使状态栏中标刻计数值回零,重新开始计数。

13.智能边框设定:点击此按钮,扫描域可自动外切于编辑图形。

14.F2红光边框:按热键F2或点击此按钮,光笔以红光方式沿扫描域边框路径行走,此时不出激光,主要用于定位,按ESC键停止。

15.F3激光边框:按热键F3或点击此按钮,光笔以出激光方式沿扫描域边框路径行走,按ESC键停止。

16.F4红光测试:按热键F4或点击此按钮,光笔以红光方式沿图形标刻路径行走,主要用于定位,按ESC键停止。

当点击此属性框上端的定位域设置时,出现如上图所示的属性页,它主要用于对定位域的参数进行设置。

定位域指的是编辑区中的红色外框。

也是红光输出的对象。

上属性页中各对应项目解释如下:1.横向偏移:扫描域的中心横坐标。

2.纵向偏移:扫描域的中心纵坐标。

3.区域宽度:扫描域的宽度。

4.区域高度:扫描域的高度。

5.分辨率:在扫描方式输出及图形转换的场合起作用,单位是点/毫米。

6.扫描间隔:在扫描方式输出及图形转换的场合起作用,用以确定扫描线之间的距离。

7.区域形状:单选按钮,用于确定扫描域形状。

8.扫描方式:单选按钮,在扫描方式输出及图形转换的场合起作用,用于确定扫描方式。

凹版:凹版扫描输出,将定位域中图形部分标刻;凸版:凸版扫描输出,将定位域中图形部分以外的区域标刻。

9.扫描线方向:单选按钮,用于选择扫描线为横向或纵向。

(六)编辑区编辑区是各个图形生成、修改、变换的区域,可在参数设置中改变编辑区外框的大小。

但此外框相对于设计的图形来说只是起位置与尺寸的参考作用,图形可超出此外框范围。

可移动编辑区边缘的水平和垂直滚动条来移动编辑区以获得更大的视野,也可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步距增加和步距减小按钮来放大或缩小编辑区。

在编辑区中最重要的操作是像皮条操作。

像皮条是指有八个控制点的虚线方框,在点击左端工具栏按钮生成任何一个图素时,随之也产生了一个像皮条。

在编辑区最多只有一个像皮条,像皮条与所控制图形或图形组合有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鼠标左键的点击、拉拽、移动、松开等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像皮条的产生、移动、变形,从而达到对像皮条所控制图形的变换。

捕捉某一图形对象有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用鼠标点击某图形。

2.通过点击列表框中某图形所代表的列表项。

3.拉动像皮条使之包围选中的一个或几个图形。

4.在须选择多个图形时,可在选中一个图形基础上,按住Ctrl键不放,同时再点击别的图形。

(七)工具栏工具栏有两个:上端工具栏与左端工具栏,主要由各个功能按钮组成。

上图为上端工具栏,当鼠标光标置于各个功能按钮之上停留片刻,会出现一黄色的飞行图标,提示此功能按钮的名称,同时,屏幕下端状态栏出现此功能按钮的作用解释。

现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对上方工具栏中各功能按钮功用作一详细说明。

1.新建:更新编辑区,清除编辑区中所有已编辑图形。

2.打开:打开文件,将已存储文件调入并显示到编辑区。

3.保存:存储文件,将编辑区中的所有编辑图形保存到指定文件中。

4.剪切:将编辑区中的选中图形保存到剪截板中,同时清除所选中图形。

5.拷贝:将编辑区中的选中图形保存到剪截板中,不清除所选中图形。

6.粘贴:将剪截板中的内容提取到编辑区。

7.标刻:启动标刻。

可通过热键F1代替此操作,标刻过程可通过ESC键终止。

8.放大:放大编辑区视图。

10.缩小:缩小编辑区视图。

11.居中:将选中图形对齐到编辑区正中央。

12.左右:将选中图形从左右对齐。

13.上下:将选中图形从上下对齐。

14.X轴镜像:将选中图形沿X轴镜像。

15.Y轴镜像:将选中图形沿Y轴镜像。

16.模式:设置选中图形的输出方式。

点击此按钮,屏幕上弹出上图所示对话框。

输出或显示方式:有顺序轮廓、逆序轮廓、填充和轮廓+填充四种方式。

对应于填充方式,又可设置扫描线方向和扫描线间隔。

对于轮廓+填充方式,可单独设置轮廓图层颜色,使填充和轮廓勾边采用不同的激光加工参数。

17.扩距:增大微调步距。

18.缩距:减小微调步距。

19.颜色:改变所选中图形的图层颜色。

20.打散:将图形矩阵列打散为一个个分离图形。

、21.群组:将分离图形合并为一个图形。

20.参数设置:当点击此按钮时,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它包含三个属性页,主要用于对振镜参数、辅助轴参数和校正参数进行设置。

此属性框的第一页为振镜参数设置,主要用于一般性的振镜系统参数设置。

上属性页中各对应项目解释如下:1.标刻范围:编辑区或输出区域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2.标刻延时:标刻前的暂停时间,主要用于对自动化设备的匹配。

3.横向偏移:版面的中心横坐标。

4.纵向偏移:版面的中心纵坐标。

5.横向比例:实际输出与编辑图形的横向比例,默认状态下为1.0。

6.纵向比例:实际输出与编辑图形的纵向比例,默认状态下为1.0。

7.栅格尺寸:编辑区中的栅格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10.曲线精度:用于设置样条或圆弧等曲线的节点间隔精度。

数值越小,精度越高,曲线越平滑,但标刻速度越慢,一般设置为0.05-0.5mm。

11.标刻次数:对所有编辑图形的加工次数。

12.雕刻完毕提示音:用于选择雕刻完成后扬声器发出提示声音。

13.雕刻完毕到位信号有效:用于选择雕刻完成后5脚输出高电平有效信号。

14.雕刻完光笔回归原点:用于选择指示红光在激光雕刻完成后的位置。

15.原点X、Y:用于确定指示红光的位置,可起定位作用。

16.输出方式1:单选按钮,用于选则单工位或多工位输出方式。

在单工位方式下,输出屏幕排版内容;而在多工位方式下,输出的是多个事先编排好的模版文件,而其调用和输出顺序由安装目录下的“模版替换.txt“文件决定。

17.输出方式2:单选按钮,用于选则全部输出、扫描域输出或选择输出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