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散电流监测装置要求

杂散电流监测装置要求

1、用户需求书的响应以及技术方案一、杂散电流监测系统技术规格书的响应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防护系统。

应答:我公司将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应答。

1.2 工程概况4 号线一期工程联系两大重要交通枢纽武昌站和武汉站。

一期工程线路起于首义路站东端,下穿中山路和铁路站场,经紫阳东路、傅家坡一路、中南路、洪山广场、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罗家港、武青四干道至终点武汉火车站。

4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6.482km,均为地下线,设站15 座。

4 号线一期工程在青山落步嘴设青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座,在铁机村站西侧设线网管理服务中心及主变电所一座,同时与2号线共用中南主变。

4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集中式供电方式,利用2号线中南路主变电站,新建1座铁机村110/35kV主变电站。

一期工程共设10 座牵引变电所,其中正线9座,车辆段1座。

每座车站和车辆段均设降压变电所(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合建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

中压供电网络采用 AC35kV 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混合网络,牵引网采用 DC 750V 接触轨下部授电,走行轨回流方式,允许电压波动范围500~900VDC。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为750V.DC,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电力负荷为一级负荷,变电所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失电时由另一路电源带全部一、二级负荷。

4 号线一期工程初、近、远为6辆车编组(4动 2 拖),远景年为8辆车编组(6动 2 拖)车辆型式为变压变频交流传动车。

供电系统按“无人值班”设计,杂散电流防护系统也必须满足“无人值班”条件。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并作为卖方制定投标技术文件和供货设备的技术依据。

应答:我方已知并满足以上要求。

1.3本招标采购范围杂散电流防护系统一套,含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单向导通装置和排流柜。

投标人应在投标时向买方提供设备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产地、单价等内容;对于非供货商生产而需外购的主要产品(监测装置、单向导通装置、排流柜等)要附产品供应商给投标人的供货协议,供货协议中包括设备规格型号、产地和单价。

如果投标人对该产品的投标价格低于供货协议价格,则按照供货协议价格补齐。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杂散电流防护系统一套1.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监控系统(含软件)1 套2.单向导通装置 5 台3.排流柜9 台4.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 批详见本用户需求书5. 伴随服务应答:我方已知并满足以上要求。

2. 采用标准本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没有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供货商所提供的设备、元器件和备品备件,除满足本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但不限于此:1) CJJ4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2) GB4942.2-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3)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4) 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5) MT 210 《煤矿通信、检验、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6)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7) GB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8) GB10411-89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9) EN50122-1 《Railway applications—Fixed installations》10) EN50122-2 《Protective Provisions against the effects of straycurrents caused by d.c traction systems》本技术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供货商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应答:我公司提供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设备除符合以上标准外,还满足了如下标准:GB/T 5170.5-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GB/T 5170.2-199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试验设备》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验方法试验Fe和导则:振动(正弦)》3. 使用条件3.1 安装地点:户内、户外。

3.2 周围空气温度最高: +43℃(24 小时平均值不超过35℃)最低: -18℃日温差: 25K区间隧道:最低温度为5℃,正常和阻塞运行时,隧道内夏季最高温度≤40℃。

供货商必须同时考虑日照及现场散热困难等因数的影响。

3.3 海拔高度≤1000m3.4 相对湿度(25℃时)日相对湿度平均值不大于 9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不大于 90%在高湿期内可能产生凝露,供货商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所供设备在高湿期内安全可靠地运行。

3.5 污秽等级Ⅲ级3.6 雷暴日≥90 日/年3.7 地震烈度7 度3.8 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 0.3g地面垂直加速度: 0.15g应答:我公司提供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设备完全符合以上要求,而且可以满足更加苛刻的使用环境要求。

周围空气温度最高: +65℃最低: -40℃日温差: 25K海拔高度:≤2000m4. 系统构成本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采用车站(变电所)监测和控制中心集中监测二级监测系统。

全线在各牵引变电所内分别设置一台杂散电流监测装置。

该装置经过通信电缆与该站两端的信号转接器相连,信号转接器通过通信电缆下连传感器,各监测点传感器经由测量线与该点结构钢和整体道床测防端子对应的参比电极相连,实现对该分区结构和整体道床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数据采集。

四号线杂散电流防护工程设计中设置了排流网,牵引变电所设置了排流柜。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采用按供电分区监测、集中管理的方案,即在每一个牵引供电分区内设置一个子系统(包括传感器、监测装置和排流柜),每个子系统的监测装置与牵引变电所内的电力监控系统(即SCADA)联网,由电力监控系统为每一个监测装置分配相应的以太网电口和独立IP区段,通过电力监控系统的物理通信通道,与设置在调度中心的杂散电流监控主机通信。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借用电力监控系统物理通信传输通道,全线自成系统,在监控中心设立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监控主机,负责全线测量、控制,可实现数据保存、查看、检索、报表、曲线、分析、预测等功能。

监测装置与排流柜通信,采集数据并控制排流。

为了节省牵引变电所内的空间,监测装置要求能够安装在排流柜内。

经杂散电流监测系统转发到综合维修基地供电复视机房的微机管理系统,通过微机管理系统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打印等作业。

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由参比电极、整体道床测防端子、主体结构测防端子、测量线、传感器、通信电缆、信号转接器、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组成、微机管理系统组成。

应答:我方已知并满足以上要求。

5. 系统功能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的输入端与从沿线各监测点引入的信号电缆连接,实时采集监测分区内的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钢轨对结构钢的接触电压,参比电极自然本体电位,并对数据进行A/D转换,计算、存贮、统计并通过变电所内通信网络,将统计结果传送到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应答:我公司完全满足以上要求。

5.1 测量功能该系统应能够测量整体道床结构钢筋对周围混凝土介质的极化电位,能测量钢轨-结构钢电压,并能测量各个供电区间轨道对地过渡电阻。

1) 实时监测道床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2) 实时监测隧道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3) 机车停止运行时,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4) 轨道对地过渡电阻。

应答:我方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完全满足以上要求,并且可以通过监测装置对排流柜进行控制,完成排流动作。

1.主要测量内容1.1 结构钢筋极化电位正向偏移平均值地铁轨道漏出来的杂散电流能否引起结构钢筋的腐蚀,以杂散电流引起结构钢筋的电压极化电位偏移值来确定。

因此在《CJJ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中的3.0.5条中规定:对于钢筋混凝土地铁主体结构的钢筋,极化电位30分钟内的正向偏移平均值不得超过500毫伏。

这一条作为设计地铁监测系统的依据。

1.2 钢轨对结构钢筋的电压值轨道与站台间(钢轨与结构钢间)有时会出现异常电压,为了保护乘客和铁路员工的安全,免遭钢轨与结构钢间接触电压的伤害,根据标准VDE0115第一部分(6/82)所规定:轨道与结构钢间的电位差(接触电压)不得超过92V。

另外,根据钢轨对结构钢的电压值,可以了解钢轨的运行状态,判断钢轨有无裂缝。

1.3 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参比电极用于测量结构钢的极化电位。

但是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值时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度。

监测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对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2.传感器负责原始数据的测量,测量参数共有5大类:(1)实时监测钢轨对整体道床结构钢(主排流网)电压(最大、正平均、负平均、最小);(2)实时监测道床结构钢的极化电位(最大、正平均、负平均、最小);(3)实时监测隧道结构钢的极化电位(最大、正平均、负平均、最小);(4)机车停止运行时,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5)轨道对地过渡电阻。

3.排流柜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与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相连,并将其排流数据存贮在杂散电流监测系统中。

在监测系统在测试过渡电阻时,排流柜可提供排流电压,排流电流信号。

每个供电区间子系统内监测装置通过从传感器和排流柜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到该区间内轨道对地过渡电阻值。

5.2 数据处理功能系统应能根据经理论和工程实践证明的数学模型将测量的数据自动进行处理,计算出监测点的极化电位正向偏移平均值等参数,并打印出各种数据、曲线和报表。

主要计算功能如下:1) 道床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电位变化情况;2) 隧道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电位变化情况;3) 每半小时结构钢极化电压的正向、负向平均值;4) 结构钢极化电压最大值、正向平均值、负向平均值、最小值;5) 各个供电区间轨道对地过渡电阻;6) 本体电位,每日定时校正。

应答:我方已知并完全满足以上要求,并且有效功能不限于此,如下所示:数据处理功能:1)供电区间内钢轨对道床结构钢电压分布情况2)道床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电位变化情况;3)道床结构钢极化电压最大值;4)钢轨对道床结构钢的电压(接触电压)最大值:30分钟一次;5)道床结构钢的极化电位(极化电位)平均值:30分钟一次;6)参比电极的自然本体电位:每天一次;7)供电区间的过渡电阻值:每天一次8)排流柜的故障信号5.3 通信功能每个供电区间内的监测装置定期向传感器、排流柜发出数据采集命令,数据按指定的格式上传到监测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