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录像的拍摄方法与技巧
摘要:本文从实践经验探讨摄制精品课程录像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拍摄方法技巧
拍摄好精品课程录像,拟定一个完善的拍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用电视手段展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让观众对所表述的教学主题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需要摄制者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掌握拍摄技巧,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
一、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摄制人员要先和教师沟通,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然后进行策划,确定方案。
精品课程录像的拍摄,一般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为了达到更好拍摄的效果,我们考虑到多媒体教室中拍摄的特殊性,把机位的选择、光线的运用、计算机显示器屏幕闪烁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机位的设置
对现场拍摄机位的设置,是我们对画面创作的第一步。
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从教室整体环境出发,从教学内容表达和艺术表现形式出发,从理顺画面布局出发,确立各机位画面取舍顺序,使画面切换有序,镜头语言完美。
如我们在拍摄精品课《军事高技术知识》时,在教学摄制现场将机位设置成三角形布局。
以三个不同机位视点,对现场画面进行有序转换,构建整个课堂教学镜头语言叙事框架。
尽可能地把课堂教学中最精彩、最生动、最贴近教学内容表达的场景展现出来。
当机位以黑板为前方,将一号机位设置于正后方中间处,角度稍微偏高,俯拍教学全景画面,以便在录像开头、结尾用全景画面交待环境;将二号机位设置在前排左或右方为宜,主要用于捕获学生听课状态、回答问题、讨论、做笔记等镜头,同时要注意抓拍好个别学生的听课神态、表情等;三号机位设置在左或右中方,便于与一号机位形成呼应,拍一些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板书和演示镜头等。
这种三角形机位布局,明确各机位分工,强化了电视画面视觉的连续性,使所表述的教学内容构图完美。
另外,教室的照明、墙壁的颜色、教师讲授的姿态等,也是我们确定机位时要考虑的因素。
(二)光线的处理
在多媒体教室里,为了使投影效果更好,通常把窗帘拉上,把投影屏幕前的灯光关掉。
而我们拍摄时需要明亮的光线,低亮度下拍摄的画面质量明显下降。
既要使投影屏幕上的内容清晰可见,又要保证拍摄需要的正常光线,该怎么处理呢?
1、把计算机信号接入切换台
通常摄像机拍摄投影屏幕上的画面不够清晰,出现变形。
我们可以把教师机输出的信号,一路直接进人投影仪,一路通过视频转换卡在电脑中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输送到切换台,采用淡人、淡出、混合等特技与摄像机的信号进行切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摄像机拍摄的任务,而且保证了画面的质量。
2、区域布光
在拍摄教师讲课,包括板书、教师的神态、与学生互动等场景时,要求给予较亮的光线。
辅之一点人造光源,使整个摄制环境光是一种散射光效的状态,确保整体画面色彩统一。
我们用三基色冷光灯作为主光源,分别布设主光、副光、侧光及顶光等,保证场景的正常曝光量。
而对投影屏幕区域给予较暗的布光或不布光。
3、改善投影仪质量
尽可能地选用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投影仪,这样即便是在较亮的环境下,屏幕上的内容也是清晰可见的,从而解决了教师授课场景曝光不足的问题。
4、避免计算机显示器屏幕闪烁
在拍摄电脑显示器的近镜头和特写时,通过画面会看到显示器闪烁和出现条纹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是显示器的场频和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不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使两者的频率达成一致或成整数倍。
如果用PAL制式的摄像机,则将显示卡的场频调到100Hz。
如果用NTSC制式的摄像机,则将显示卡的场频调到60Hz或120Hz。
二、拍摄技巧
摄制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摄制技巧应用等问题,它包括画面景别取舍、镜头运动、角度选取等。
虽然拍摄前已认真分析研究过,但实际拍摄时,仍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精品课程录像的摄制,实际是一个视听电视教材的制作。
受众群体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和效果。
各种摄制技巧的应用,是为教学主题、教学效果服务的。
(一)景别的应用
景别这种特殊效能电视语言的应用,不仅展示了课堂中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而且能满足受众群体视觉和心理的欣赏要求。
我们在摄制《经济法基础》精品课时,就对景别功用进行如下划分:远景、全景去表现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
展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内容,以满足受众全面观察、了解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要求;中景用于表现教学中部分细节,像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讲台前的活动,学生听课反应等。
近景、特写多用于强化教学中某一细节,像实验操作、教学挂图、实物演示等,充分强调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以上对景别的处理,使教学结构层次清晰,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传授面。
(二)镜头的运用
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
推:在拍摄过程中,画面的构图由大范围景别向小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就是推镜头。
它把某一主体或视觉重点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引起观众的注意,有强调主体的作用,如引导观察板书、教师的动作表情、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实验现象等。
拉:拉镜头是画面构图范围由小景别连续过渡到大景别的拍摄方法。
如由特写、近景拉出全景或远景。
它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如起幅是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慢慢拉开,落幅是学生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
摇:摇镜头是保持摄像机机位固定不变,景别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拍摄的轴线方向,以水平或垂直方向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
其目的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
如为了强调整个课堂气氛,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
移:摄像机置于一个运动的物体上拍摄,即边移动边拍摄的摄像技巧。
在精品课程拍摄中一般不用这类镜头,只有当被摄体被前景挡住无法正常取景时才使用。
跟:摄像机镜头紧随物体或人拍摄,使运动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中相对固定的位置。
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
总之,精品课程录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把握其拍摄的特殊性,充分运用拍摄技巧,才能展示精品课程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