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蔚志升)
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蔚志升)
B,提问的真正目的: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七,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
教授:一个男同学记者"我":一个女同学
台湾同学:一个女同学旁白:全班同学
刚才通过朗读,同学们都明白教授的问话,其实教授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即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
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大家:"咔咔"
反衬了我的成功,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教授:
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负责台湾问题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三,通过文体知识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
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我和教授对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注意对话过程中的环境描写)
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教授: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2、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
3、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
教学难点
评点和批注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感悟----联想想象---思考探究
教学过程
备注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
一,导入课文
奥运会上当中国人拿到金牌时,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当国歌响起时,运动员为什么会眼含热泪?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到刁钻古怪.
"我":"概括地讲","愿意"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大家:"窃笑","哄","笑","竖"
大家的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回答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金牌越拿越多的原因是什么?但我们也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与国家的强盛至关重要。
呆在国内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中国情节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结尾明确)
八,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怎样表现爱国情怀呢?
板书设计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
对话的四个回合:
1、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2、关于国籍的回答
3、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4、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教学反思
授课人:蔚志升
教案审阅人:
审阅时间:
总结: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的分析
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
1,提的问题难度高
2,对学生的熟悉了解
3,提问思路敏捷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我":
1,讲到台湾.
2,年轻的父辈.
3,仍健在的父辈.
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大家: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第四个回合: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教授:
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
2,中国富强的标准
"我":"站","狠狠","一字一字"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动作,语言,神态
五,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课时教案
动漫专业高二语文备课时间:2014.8.31上课时间:2014.9.1教案序号:1-2
课题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法
讲授、讨论、练习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主旨。
3、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的回答。
教学重点
1、梳理各个回合问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我":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
2,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