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练习新版商务星球版一、基础达标1. 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B.气候湿热C.地表崎岖不平D.风俗习惯2. 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因纽人特别耐寒B. 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 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 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3. 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运输D.能源利用4. 下列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叙述中的不正确是()A.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B.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5.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图片能反映炎热干旱气候特征的是()A.A B.B C.C D.D6. 有关我国南北方旧式民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多用砖瓦、竹木建屋,南方多用土坯垒墙B.北方注意防寒、保温,南方注意通风、散热C.北方屋顶坡度小,南方屋顶坡度较大D.北方室内砌有火炕,南方屋内备有竹床二、综合提升1. 将下列各地的民居与影响其特点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A.因纽特人住的冰屋 a.热带雨林气候B.东南亚人住的高架屋 b.热带沙漠气候C.西亚人住的墙厚、窗小平顶房 c.寒带气候D.我国南方人住的砖瓦斜顶屋 d.亚热带季风气候2.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影响环境(2)关于材料中提出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A.这些地区是我国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B.有助于防止高温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的现象C.有助于防止凉季潮湿期间人们易患的风湿病、腰肌痛等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1. B解析: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
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
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2. C解析:聚落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建筑特色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由此可见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3. A解析:气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作物的熟制与活动积温有关,积温值越大反映作物的生长期越长。
气温与降水也影响着农作物的选择,如湿热地区适合种植水稻,较为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小麦等。
4. B解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目前,我国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
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5. D6. A解析:A.南方夏季高温多雨,旧式民居多用砖瓦、竹木建屋,北方冬季寒冷干燥,旧式民居多用土坯垒墙,故符合题意。
B.北方冬季寒冷,旧式民居注意防寒、保温,南方夏季炎热,旧式民居注意通风、散热,故不符合题意。
C.北方降水少,屋顶坡度小,南方降水多屋顶坡度较大,故不符合题意。
D.室内砌有火炕,南方屋内备有竹床,故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提升1.解析: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属于寒带气候,居住冰屋;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为了很好的通风散热,居住高架屋;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为了隔热和防风沙,居住墙厚、窗小的平顶房;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了便于排水,其屋顶是砖瓦斜顶屋。
2.(1)A (2)A解析:(1)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可以推判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故选A项。
(2)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不能归结于这些地区高温所形成的,我国夏季具有“火炉”之称的城市还有南京、武汉。
另外,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有“火州”之称,夏季气温更高,以上地区气温比湖南等地都高。
所以该题选A。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习题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基础巩固题1.世界人口增长大大加快是在( )A.十八世纪以前B.十五世纪以后C.十八世纪以后D.二十世纪以后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xx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 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该村xx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2%B.O.2%C.1.0% D.O.4%3.某城市面积大约xx平方千米,市内人口大约为500万,则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 ) A.xx人/平方千米B.2500人/平方千米C.4000人/平方千米D.250人/平方千米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 )A.非洲、欧洲B.亚洲、大洋洲C.亚洲、北美洲D.非洲、南极洲5.下列关于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增长快B.发达国家增长快C.所有国家都增长快D.欧洲国家增长快6.下列四个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亚洲东部和南部B.非洲北部C.北美洲东部 D.欧洲7.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8.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的优劣是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集中了世界总人口的90%以上9.世界上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语言、文字B.宗教信仰C.身体外部特征D.社会制度10.西欧、东南亚、北非、南非四个地区中,其主要人种依次是( )A.白、黄、白、黑B.白、黄、黑、黄C.白、黄、黑、黑D.白、黄、黄、黑二、强化提高题11.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多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1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A.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改善B.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C.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3.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发展历史悠久B.气候湿润,地形平坦,工农业发展较早C.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D.水能资源丰富14.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也大B.用人口密度大小表示人口疏密程度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减小D.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城市、工业和交通都较发达15.下列关于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采取经济鼓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控制人口的增长B.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C.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鼓励生育,不利于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D.不同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各不相同16.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C.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日本人所属的黄种人最优秀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回答17~19题。
1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C.③D.④18.四国人口中出现负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19.①国最有可能在(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非洲20.右面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过多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互相协调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消耗过度,资源短缺21.关于城市人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较低B.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发展越快C.城市人口过多会带来住房拥挤、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噪音等问题D.城市人口过多会产生大量占用耕地、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