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进行剖析,从复仇的实质着手分析,然后分别从老恩肖、亨德雷以及凯瑟琳三个人物的方向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并对这个悲剧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复仇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以一个曲折的复仇故事为主线的小说。
由于人们在阅读这个复仇故事的时候,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小说《呼啸山庄》也被称之为现代文学的斯芬克斯。
《呼啸山庄》主要以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为主体。
希斯克利夫矛盾的人格,一直都是这个复仇故事当中最令人费解的谜团。
希斯克利夫一方面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热情,另一方面又有着异乎常人的残忍,他的爱和恨在小说当中都是相当分明的。
小说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沉重的复仇感,任何的愉快都是夹杂着仇恨和阴暗的。
因此,本文旨在对《呼啸山庄》之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进行解读以及剖析,联系《呼啸山庄》当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分析,对希斯克利夫这个拥有复杂人格的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一希斯克利夫复仇实质:人生痛苦的不断轮回《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以自己近一生的时间开展着复仇计划,他没有在自己的人生当中获得幸福,尽管他的这种强烈的复仇之火,彻底地给两个山庄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是实际上,希斯克利夫也是这场漫无止境的复仇里最大的不幸者之一。
在小说中,希斯克利夫用尽了自己的能力去抗争,他从低下层的弱势群体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身材变得高大,而且举止也非常的有礼貌、庄重,完全和过去的粗蛮无礼划清了界限。
希斯克利夫如此刻意地改变自己的一切,目的只是为了复仇。
他成为了一个田庄的支配者,但是已经失去了任何的生活动力,因为地位以及财富对于希斯克利夫已经没有了意义。
虽然复仇给予了希斯克利夫快感,但是这种快感很显然是非常短暂的,因为希斯克利夫已经习惯了仇恨,这种仇恨的价值观已经严重地扭曲了他看待世界和社会的眼光。
所以,希斯克利夫的生活和人生都是痛苦的。
在凯瑟琳死去之后的二十年当中,她的魂魄一直都在希斯克利夫的房子外面的荒原之上不断地游荡以及徘徊,甚至哭泣,她不停地在呼喊着希斯克利夫的名字。
悲惨的哀叫声以及呼喊声,每一天、每一个晚上都没有真正断绝过,凯瑟琳的灵魂成为了荒原里面的流浪者,她已经迷失了回去的道路。
希斯克利夫听到这些,又如何能够真正释怀呢。
但他的内心已经被仇恨所蒙蔽,所以在自凯瑟琳去世之后,他深深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中的痛苦,不再对别人有着怜悯和爱意,而人们也不再对这个可怜的人有所怜悯,希斯克利夫完全滑落到仇恨的深渊当中。
对于希斯克利夫而言,他要赠送给全世界的礼物就是复仇,并且他信仰着复仇,复仇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精神支柱。
当希斯克利夫的女管家对自己的主人劝说着学会原谅的时候,希斯克利夫并不接受,他说道:“上帝也无法有我这样的满足,我只懂得一条最好的方法”,这个最好的办法,显然就是植根于他内心深处的复仇。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观念最终演化成为自己的精神信仰,甚至最终变成了吞噬着他自己灵魂的地狱。
当小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说:“希斯克利夫先生,没有一个人是爱你的!无论你把我们整得多么悲惨,只要想到你的残忍最终还是来源于你内心处更大的悲伤,我们依然还是报了仇,因为你依旧是悲伤、痛苦以及可悲的。
”从小凯瑟琳的这句话当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理解到这位复仇者先生,希斯克利夫内心的那种痛苦的根源。
希斯克利夫是无比孤独的,他通过复仇,并不能够真正弥补他灵魂深处的卑微和空虚,他依然还是承受着他生命里的悲哀、孤独以及仇恨,他的生命只有不断增加的伤痕,而不能够真正实现人生的超脱。
在十八年的复仇生涯里,希斯克利夫自以为生活在仇恨的快感当中,但是很显然,他也置身在痛苦的人生地狱里面。
爱是给予,而不是剥夺。
希斯克利夫的痛苦就是来自于他自己本身,他无法释怀痛苦,仇恨的火焰已经深深灼伤了他的人格,而他一方面又被凯瑟琳的爱所谴责与折磨。
他所谓的复仇的快感,是没有办法真正弥补早已消逝的爱,这种复仇行为于事无补,每一次复仇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很快就消失了,他的心理长期都只能是无比痛苦的不平衡。
所以,希斯克利夫的精神最终是必然走向垮掉的,因为他的心思只是眷恋着过去的美好生活,但是不会真正珍惜眼前的真实世界,因此,希斯克利夫只能够不断地在痛苦的轮回当中受尽折磨,最终唯有在死亡中让他的灵魂得到解脱,走向真正的心灵平衡里面,去到一个全新的没有痛苦的世界。
二希斯克利夫复仇与人格悲剧的形成1 老恩肖的抚养:暗藏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惨命运,主要还是由社会的环境素所造成的。
因为老恩肖的慈悲之心,因此,希斯克利夫被作为弃儿得到了收养。
恩肖老先生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希斯克利夫不是自己亲生骨肉而有所忽视,反之,他以平等的心态赋予希斯克利夫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权利。
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希斯克利夫在这样富裕的家庭当中,会自然而健康地成长,并且收获健全和谐的人格,最终能够得到幸福的名誉以及各种美好的事物。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希斯克利夫的到来,使得恩肖家的平静被打破了,并且带入了纷争以及麻烦,让这个本来平静的家庭陷入到斗争之中。
老恩肖的亲生儿子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产生了嫉妒,进而让老恩肖整日处于闷闷不乐当中,很早就撒手人寰了。
老恩肖去世后,亨德雷控制了整个家庭,他对希斯克利夫百般虐待,把他当做仆人一样使唤,而面对这一切,希斯克利夫却没任何办法抵抗。
老恩肖先生的死,象征着一个和平宁静时代的结束,最终迎来了狂风暴雨。
失去了老恩肖的保护,希斯克利夫注定最终走向了残酷的洗礼之中。
2 亨德雷的折磨:人格扭曲亨德雷是希斯克利夫的人格最终扭曲的一个重要的命运砝码,随着希斯克利夫的到来,矛盾就在两个人之间蔓延开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亨德雷并没有把自己的父亲老恩肖当作重要的亲人,而是认为老恩肖是自己生命当中的压迫者,所以他就常常念想着自己所承受过的那些损害以及压迫。
当亨德雷成为一家之主之后,他开始非常残忍地折磨着他的弟弟希斯克利夫,“弥补”了他自己在过去所受到的所谓的压迫。
在深层次的角度看,亨德雷想要把自己不愿看到的爱给彻底摧毁,以此避免给自己高贵的家族留下不可抹去的耻辱。
亨德雷明白自己的妹妹凯瑟琳和这个出身卑微的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将可能会受到社会的耻笑,不能够为社会所包容。
对于亨德雷来说,尊贵的王子拿着玻璃鞋寻找灰姑娘辛德瑞拉,又或者是美丽的仙女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农夫相结合,这些都只不过是传说中的故事,不可能被他所容忍。
因此,亨德雷决定对希斯克利夫继续进行着折磨。
希斯克利夫进而处于一种非常严重的人格边缘状态,从圣洁的人转化成为魔鬼。
希斯克利夫在家庭的夹缝之中,面对着亨德雷的百般折磨以及诅咒,他最终以骄傲以及强硬的态度面对着世界对他的仇恨,痛苦而又偏执地维持着自己生命里面的最低等的尊严,然而亨德雷最终摧毁了希斯克利夫所有的美好幻想。
3 凯瑟琳对社会的妥协:希斯克利夫无法释怀的痛苦凯瑟琳最终决定对社会进行妥协,这是希斯克利夫人生悲剧当中最为致命的一个因素。
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根据美国的心理学者马斯洛所介绍的,人类的需求层次分成五个基本层级,而爱和需要是一个人类实现温饱和安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需求。
希斯克利夫对于爱和心理的归属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他对于自己的爱情,是耗费了他生命中的一切去维护的,并且把爱当作比任何其他的东西都要高贵的东西。
马斯洛认为生活之中的真正成就,就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最为高级的一个需求,特别是进行自我实现的需求。
高级的人生需求能够满足更为高级的内心欲望,进而在主观上造成更多的幸福感以及生命的丰富感。
因此,自我实现水平高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博爱的人,在人性的发展当中是最为完整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希斯克利夫也没有办法逃脱这一点。
面对着亨德雷的残忍对待和百般侮辱,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迅速地发展起来。
老恩肖先生去世之后,与凯瑟琳的爱情,便是希斯克利夫最大的生命乐趣和精神寄托,它是希斯克利夫悲惨的生活中唯一的阳光。
作为一名被捡拾和抚养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一无所有,没有拥有任何东西的希斯克利夫,渴望通过爱情来支撑自己的生命的运转。
但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社会地位非常悬殊,凯瑟琳是一个上流家庭的高贵小姐,而希斯克利夫只不过是乡野之间被人遗弃的孩子。
没有地位,更没有财富,在把金钱以及地位视为一切社会的准则的维多利亚时代,希斯克利夫无法谈论婚姻,爱情对于这个穷苦的人来说,犹如蓬莱仙山,遥不可触。
在残酷的现实和金钱以及地位的压迫下,凯瑟琳不得不放弃自己曾经的爱情。
在去画眉山庄住了五个星期之后,她从过去的野丫头转化成为端庄贤淑的淑女。
而对于自己的改变,凯瑟琳非常现实地说道:“现在,如果我要嫁给了希斯克利夫的话,那么我的地位就被降低了。
如果希斯克利夫和我结了婚,那我只能和希斯克利夫一起去讨饭吃了。
如果我嫁给了林顿,那么我可以帮助希斯克利夫真正站起来,并且成功地摆脱哥哥亨德雷对他的欺负和压迫。
”这就是凯瑟琳向现实低头的真实原因。
而面对着自己的恋人,端庄美丽的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则非常羞惭,他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自卑,自尊心也大大地消减而去,他预感到凯瑟琳将离开自己。
因为,凯瑟琳面对的不仅仅是林顿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选择,而是画眉田庄以及呼啸山庄的选择,也是现实与文明理想之间的选择。
最终,现实战胜了一切,凯瑟琳放弃了自己曾经狂野的爱情以及率真的本性,选择嫁给门当户对的林顿。
希斯克利夫悲愤之下,只有默默地带着痛苦以及遗憾,放弃了凯瑟琳,离开了呼啸山庄。
三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无数财富,带着满腔的恨意回到了呼啸山庄。
而面对成为有钱人的希斯克利夫,曾经拒绝他的画眉田庄以及呼啸山庄则都敞开了大门来迎接这位昔日被人看不起、被欺凌的年轻人。
从这些现实我们都可以看出希斯克利夫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从上文可以看出,穷苦的、被压迫的低下百姓和富有的千金小姐之间的爱情,的确是相当崇高的,而且也是让人无比感动的,但是再美的爱情,都无法超越财富以及阶级之间的差别。
所以,尽管从始至终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都没有消减,但是她依然没有从世俗的藩篱中真正解脱出来。
凯瑟琳最终的选择,不仅仅毁掉了自己的爱情、青春乃至于生命,也亲手让希斯克利夫,这个曾经让她爱得疯狂的男人,成为了复仇的暴君,留下了无穷的痛苦以及遗憾。
三结语综上,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以及他的复仇,最终开始了,却无法停止下来。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不仅仅是呼啸山庄的悲剧,更是希斯克利夫本人的悲剧,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下等人和上等人,金钱与地位,这些丑恶的限制,最终让一个生性纯良的人走向了复仇之路,可以说,这是人性与社会的悲剧,值得让人深深感叹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