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读书报告
医学院临床医学
11362163 陈嘉良
读完《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邓小平同志对问题的解剖力充分展示了其作为中国改革事业领航者的伟大风范。

从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的提问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部分外国人对在文化大革命中部分犯下重大错误的领导者的蔑视以及文化大革命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领导者的怀疑甚至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看好。

然而,邓小平同志用最尖锐的言语回应了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质疑,同时也是所有外国人对中国前景的质疑,而回应过后,邓小平同志也用实践证明了一切。

在这里,首先我想对“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关于“四人帮”的提问上一直在突出强调一个个人看法: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所犯下的错误是可以与“四人帮”的罪行同等的。

然而,邓小平的回答却又在突出强调另一个问题:毛泽东不是文革灾劫的根源,他永远值得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称颂。

很多人说:”毛主席在其生命的晚期所犯下的错误完全掩盖了他之前所创下的伟大功业。

“对此,我呈极力反对的态度。

首先,完全这个说法本来就是片面的,其次,我认为文革时期毛主席的左倾错误是不能与他带领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的伟大功业联系起来的,我们不把文革思想归入毛泽东思想的范畴里,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且,搞”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这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他见证了资本主义曾经带来的失败与伤害,而且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马列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成功更加坚定了毛主席的想
法,但毛主席却对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错误的估计,把革命的对象搞错了,以至于犯下了“打倒一切”与“全面内战”这两个重大的错误。

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错误又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毕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缺乏经验,我们党从长期严酷的战争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认识。

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统治阶级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更加确切地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层便开始尝试着沿用和照搬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过分重视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来解决。

党内还普遍存在着对马列主义的误解与条文化,群众在缺乏深刻认识的情况下容易被鼓动和渲染,宣传者在得到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后便开始嚣张,坚持认为这是对神圣的马列主义的保卫与弘扬。

而且,毛主席在带领全国人民通过战争来建立新中国后,其威望达到了顶峰,他在思考阶级性的问题上的错误想法促进了推崇个人主义与个人批判的恶性集体的萌芽,以至于被旨在谋权变革的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所利用,他希望“乱了敌人”但最终却乱了自己,他希望通过“天下大乱”来达到“天下大治”但却一直停留在“天下大乱”的层面上。

然而,毛主席最后也真正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部分错误,在粉碎了林彪集团后也抑制了“四人帮”的盛起,可惜他却一直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左倾”思想。

我想,这大概就是毛主席被许多国人和外国人所过分贬斥的原因之一。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损失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或语言来衡量的,说到底,它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唯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提供了反面教材。

第二个,我想来谈论一下“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问题。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其明智之处在于思想上的创
新,对以往中国所引用的马列主义进行重新的审视,特别是在实事求是这个问题上,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的需要;在于经济体制上的创新,以共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于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完成了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以清代末期闭关锁国的错误决策为教训,要从大跃进时期的盲目竞争中积累教训,更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中获取经验,我想,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构成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开放政策伟大成功的基础。

此外,党还对改革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明确并坚持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改革,我们不能模仿一些国家一样,追求一步到位的改革。

举个例子,戈尔巴乔夫虽然深刻认识到当时苏联所存在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却希望可以通过全面改革来实现苏联形势的迅速扭转,他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

他还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道路说白了就是实行专制的道路,这无疑加剧了苏联政局和人们思想的混乱,加速了苏共党亡政息的步伐。

戈尔巴乔夫的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经验,我们的改革开放不仅不能追求一步到位,更重要的是不能抛弃了社会主义这个根。

毫无疑问,我们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但当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适应发展的趋势而将这种改革开放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改革都无疑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并不等于冒险,不等于由上天来决定成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积
累后所迈出的谨慎的一步,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迈出这一步后是否会马上掉进一个之前我们无法发现的坑里。

但,至少我们不会摔得太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