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站房地下结构自防水体系施工方案

地铁站房地下结构自防水体系施工方案

一、概况1、工程概况青岛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高铁及地铁站房等工程,其中地铁部分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结建工程机场站及明挖区间工程,施工图中8号线起始里程为右CK5+891.5,终点里程为右CK6+923.4,长度约为1031.9米,市域快线起始里程为右CK0+000,终点里程为右CK0+508.4,长度约为508.4米,地铁站房建筑面积约31000㎡。

2、防水概况2.1地下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2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包括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2.3防水等级及标准地铁站房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地铁明挖区间及盾构井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不予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

二、编制依据1、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2、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3、《地铁设计规范》(GB50107-2013)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003版)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6、同时还应满足国家、地方和其他相关行业规范、规程和标准。

三、结构自防水技术要求1、防水混凝土1.1地铁站房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统一取为P10,站房主体结构顶板、底板、侧墙均采用C45防水钢筋混凝土。

1.2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1.3裂缝控制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1.4地铁车站部分采用150mm厚C20P8防水混凝土垫层+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其余部分为150mm厚C20P10防水混凝土垫层+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5对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5.1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工作,浇筑混凝土的基面上不得有明水,否则应进行清理、避免带水作业。

1.5.2配制混凝土严格控制坍落度损失,不得产生泌水现象,且流动性和工作性要好。

1.5.3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不宜超过65℃;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表面应有保温措施,缩减内外温差;混凝土的降温梯度不得大于3℃/d;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采取温控措施,必要时采用冷却管等措施。

1.5.4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控制在2m以内,超过2m应采取溜管设施下落;分层灌注每层灌注厚度不超过300mm,侧墙一次总灌注高度不应大于5m;两泵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浇筑完成之后及时保温保湿养护。

1.5.5加强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捣鼓过程中出现欠振、漏振、过振;在振捣过程中不得出现泌水、离析等现象。

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施工缝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再铺设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材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四、附加防水层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1、附加防水层选择1.1防水材料顶板(拱)及顶出风亭、出地面楼梯间侧墙采用2.5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其他侧墙和结构底板(拱)采用1.5mm厚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满足GB/T23457,GB50108-2008),其中自粘胶膜层(含减粘层、不含覆面层)不小于0.5mm,单面粘型。

1.2防水层铺设与围护结构接触侧墙、底板结构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不与围护结构接触侧墙采用砖墙辅助措施,同样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

1.3防水层保护底板防水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及保护层总厚50mm),顶板防水保护层先铺设一层400g/㎡的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隔离层或者对覆土小于3m,顶板上方有绿化种植的设置1.5mm厚PVC塑料防水板耐根系穿刺层,再铺设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附加防水层施工技术要求2.1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要求2.1.1基层处理要求顶板平整度D/L≤1/50。

D是相邻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是相邻凸面间的最小距离。

所有不满足要求的部位予以凿除,并用1:2.5水泥砂浆找平;基面保证洁净、平整、坚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2.1.2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凿除,并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胶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压实;当基层上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应骑缝各100mm先涂刷1mm厚的单组份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后,然后立即黏贴增强层,最后涂刷防水层。

2.1.3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mm*50mm的钝角或R≥50mm的圆角,所有阳角部位均应做成20mm*20mm的钝角或R≥20mm的圆角,转角范围基层应平滑、平整。

2.1.4阴阳角和施工缝部位应先涂刷防水加强层,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加强层再涂刷大面积防水层。

2.1.5对覆土小于3m,顶板上方有绿化种植的(地铁区域里程为8号线右SK6+438.891~右SK6+478.171、市域快线右SKO+025.000~右SK0+064.720及8号线右SK6+660.380~右SK6+782.891、市域快线右SK0+246.500~右SK0+369.011)顶板需在涂料防水层上设置1.5mm厚PVC塑料防水板耐根系穿刺层。

2.1.6聚氨酯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基层处理及验收→涂聚氨酯专用底涂层→阴阳角、施工缝等特殊部位防水涂膜加强层→立即黏贴增强层(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黏贴增强层,防水增强层均指16~20耐碱玻纤网格布)→大面防水层→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采用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在浇筑细石混凝土之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400g/㎡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隔离层或1.5mm厚PVC塑料防水板耐根系穿刺层。

立面(顶出风亭及出地面楼梯间侧墙)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进行保护,所有泡沫塑料片材的发泡率为25~30倍。

2.1.7注意事项①雨雪天气、五级风以上的天气及气温低于5℃时不得施工。

②涂膜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成膜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③涂抹收口部位应与基层粘结牢固、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并应在收口部位采用防水砂浆覆盖。

④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甩搓应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⑤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环境或冬季低温环境)对防水涂料的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温度下的成膜速度和质量。

⑥顶板按要求回填,回填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物。

人工夯实每层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0mm,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

只有回填厚度超过50cm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2.2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施工技术要求2.2.1基面处理要求①铺设防水卷材的围护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度满足D/L≤1/20,D 为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为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

所有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凸出部位应凿除,并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凹坑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填平;底板垫层采用混凝土自找平处理。

基层表面应坚实、干燥,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基层表面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和污物等部位存在。

②不平整部位采用1:2.5的水泥砂浆找平,如基层较差需铺设400g/㎡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缓冲层进行保护。

③基层表面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堵水处理或临时引排。

④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mm*50mm的钝角或R≥50mm的圆角,所有阳角部位均应做成20mm*20mm的钝角或R≥20mm的圆角。

2.2.2防水施工工艺阴阳角、管件横穿部位等附加层施工→防水层施工→除掉卷材隔离膜→保护层2.2.1阴阳角部位应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为50cm,转角两侧各25cm。

2.2.2当有管件等穿过防水层时,先铺设此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必须采用满粘法固定于基面上,大面防水层应满粘在加强层表面。

2.2.2防水层采用机械固定的方法固定于围护桩及垫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2cm,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脱落。

2.2.3相邻两幅卷材的有效搭接宽度为10cm(不包括订孔),上幅压下幅进行搭接。

搭接缝范围内的隔离膜必须撕掉,搭接必须采用与卷材相配套的专用黏胶,短边搭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

2.2.4预铺防水卷材隧道施工,长边存在空白边时,其搭接也可采用双焊缝焊接方式,然后采用配套双面黏胶粘带覆盖白边进行处理,保证黏贴面朝向后浇结构部分均可满粘,焊接时注意防止过热破坏防水。

搭接端应平整、密贴、不得出现翘边、漏胶、虚接。

明挖施工长边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采用配套黏贴带搭接,粘结强度不小于1.0Mpa。

2.2.5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除掉卷材的隔离膜,并立即浇筑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侧墙防水层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避免防水层受到破坏。

2.2.6侧墙不与围护结构相接时,需要在侧墙的外侧做370mm厚砖墙,沿砖墙纵向每3m设置一道构造柱(墙高小于两米不设),构造柱尺寸370*370mm。

墙顶设置圈梁,超过4m高的墙沿竖向每3m设一道中间圈梁,圈梁尺寸为370*370mm。

2.2.7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均应设置防水加强层,侧墙和底板施工缝加强层采用1.5mm厚丁基橡胶自粘防水卷材,加强层宽度为50cm,加强层与防水层应满粘粘结;顶板施工缝加强层采用 1.0mm厚聚氨酯涂料,加强层宽度为50cm。

变形缝防水加强层采用1.5mm厚丁基橡胶自粘防水卷材,加强层宽度为1m。

2.2.8注意事项基面有明水流时不得进行防水层的铺设工作;垫层表面的积水应予以清除;卷材表面积水时,应排除干净再浇筑混凝土;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五、细部结构防水1、变形缝防水构造1.1变形缝部位涂料防水阴阳角加强构造附图如下1.2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外防外贴法施工顺序如下:预埋中孔型钢边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预留凹槽→先浇筑段结构施工→衬垫板→后浇筑段结构施工→聚氨酯密封胶1.3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外防内贴法施工顺序:围护结构或砖墙→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防水层→防水加强层→预埋中孔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先浇筑段结构→衬垫板→后浇筑段结构→聚氨酯密封胶1.4轨顶风道变形缝防水层做法1.5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如下:150mm厚细石混凝土垫层→1.5mm厚P类预铺式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层→1.5mm厚丁基橡胶自粘防水加强层(双面自粘)→50mm 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预埋外贴式止水带、中孔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先浇段结构→衬垫板→后浇段结构→聚氨酯密封胶1.6中楼板变形缝防水层做法2、施工缝防水2.1侧墙纵向施工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预埋丁基橡胶腻子镀锌钢板止水带→底板及侧墙根部500mm处先浇段→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后浇段侧墙2.2侧墙环向施工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平板型钢边橡胶止水带→先浇段结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后浇段结构2.3顶板环向施工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预埋平板型钢边橡胶止水带→先浇段结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后浇段结构2.4底板环向施工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预埋平板型钢边橡胶止水带→先浇段结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后浇段结构2.5特殊部位施工缝防水构造施工顺序:先浇段结构→预埋注浆管、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遇水膨胀聚氨酯止水胶→后浇段结构备注:特殊部位施工缝防水构造指堵头桩位置的施工缝,其防水做法在侧墙与顶底板处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