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15
生产许可证制度、矿产开发特许、物资 购销特许、专卖特许,某些产品的高税 率、高关税、进口配额、供给配额等。
16
进入壁垒与社会福利
进入壁垒与垄断力量相联系 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获取 规模经济
进入和退出过程需要增加额外成本
17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4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 点。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网络 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5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市场容量OM的大小; 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一个产业的 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 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 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产量小于 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 MES的企业的生产成进入壁垒
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 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 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
即进入阻止,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策略性 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影 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而改 变竞争环境的行为。
进入阻止 掠夺
18
一、进入阻止
进入阻止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障碍, 进入和进入阻止是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博弈过程。
1、限制性定价 2、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3、干中学 4、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5、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
11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 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 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卡茨和夏皮罗(Katz and 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 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 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 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 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承诺
22
扩展形式的限制性定价博弈图
在位厂商
固定技术
进入 (1000,-100) 新厂商 ×
不进入 (2000,0)
10
必要资本量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 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 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 位企业高的原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 风险 。
8
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 在位企业在任 一产量水平下 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 者
9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 产工艺; (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 供应渠道; (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 长的人才; (5)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 的资金成本。
14
政策法律制度
自由进入可能导致市场的进入过剩。新进入者的利润又 有一部分是从在位厂商手中夺过来的。从在位厂商手中 夺取利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经营偷窃效应”。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 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 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一般来说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 生变量,所以由此导致的进入壁垒是结构性进入壁垒。
12
产品差异化
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 的有效控制权。 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 立的良好声誉。 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 销售渠道的控制。 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 着不对称性。
13
第六章 进入和退出
第一节 进入壁垒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1
第一节 进入壁垒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 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 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2
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 :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 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重要经济因素。 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就意味 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 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 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 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 在进入壁垒。
19
1、限制性定价
如果一家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出定在某一 水平,以至新企业进入市场后发现所剩下来 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盈利,那么在位企业就运 用了限制性定价策略。
20
实力相当企业的限制性定价模型
价格 行业需求
P*
p'
AC
进入者的剩余需求曲线
qe
qi
产出
21
为使限制进入定价可信和有效,在位厂商必须遵循一种 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在位厂商在进入发生后在限制进入 价格p'水平上生产qi单位产品是最优的。如果两家厂商的 平均成本曲线相同,那么在新厂商的大规模进入发生时, 在位厂商将保持其产量不变的声称是不可信的。使阻止进 入定价可信的关键在于,在位厂商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 市场环境,这样当进入发生时,在位厂商具有生产qi单位 产品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