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行上课用课件

琵琶行上课用课件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 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 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
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 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 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 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诗人正是借 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yì mǒ 掩抑 抹
bèng bó
yè 幽
fǎng
霓 裳 冷涩 乍 迸 帛

3、《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 什么故事?( 结合注释1ǔ)
荻 (dí)
铮 (zhēng) 悯然
(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niǎn)
抹 (mǒ)
挑 (tiǎo)
六幺
(yāo)
舫 (fǎng) 教坊(fáng)
红绡
(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 (jiān)
呕哑(ōu yā) zhā) 霓裳(nícháng)
bì)
嘲 哳 (zhāo 钿头银篦(diàn
走 进 文 本·小序
课文分析鉴赏
•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 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 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 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
(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 (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 曲。
课文分析鉴赏
• 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子), 自 叙少小(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 漂 泊沦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 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 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 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 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 炭翁》、《红绒毯》等。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
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
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
事诗。
琵琶行
检查预习
3、拼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迸(bèn ɡ )幺(yāo)阑(lán)干 B湓(pén)江 贾(jiǎ)ɡǔ 篦(bì) C嘈(cáo)钿(diàn)呕哑(ŏu yā) D嘲哳(zhāo zhé)zhā 舫(fǎng)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dí sè
xián
荻花 瑟 瑟 拨 弦

ní cháng sè zhà
事 概 况

交 代
时 间
文 前 面 ,
定 下
说 明
、地
作 者
了凄

写 作 的

、人
这 一 段
原物小
•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第一诗段: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 声。(诗的引子)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第一层: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
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 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 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暮色暗淡,更使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天 贬江州司马 下”的宗旨。
以前)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卖 炭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伤 (即自贬江 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诗为主。感伤诗: 州司马到死) 命”道家“知足不辱” 《长恨歌》《琵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第三层: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 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 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 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 人。 )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 显出荒凉寥落。 )
•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即主客都下马 登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助兴的音乐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第二层: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 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 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 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 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 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 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 人的话感动了 ),是夕始(才)觉有迁 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
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 赠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 (命名)曰(叫 )《琵琶行》。
感的因和序在

, 故。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 •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 称“刘白”。
• 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 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 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
• 诗歌风格:注重写实,浅显易懂; 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琶行》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闲适诗:《赋得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 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 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 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 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 深有感受。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