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时安排:课文45课时综合性学习14课时口语交际7课时习作15课时回顾拓展15课时总计96课时一、课程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本册会读写120个左右的新字,部分学会运用。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主要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感受自然1山中访友2*山雨3 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课时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8*中少年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2课时第三单元心灵之歌9穷人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12*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方法。

13课时第四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13只有一个地球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青山不老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12课时第五单元初识鲁迅17少年闰土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9*一面20*有的人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3课时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认识诗歌,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学习创作诗歌。

12课时第七单元人与动物21老人与海鸥22*跑进家来的松鼠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学习作者如何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1课时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学习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和表达感受的方法。

12课时三、课程实施(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具体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提出课程实施建议:识字写字:1.学生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方法和能力。

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 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生字作适当指导。

2.加强词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可采用听写词语、选词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有安排,因此教师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课上确保学生的写字时间,要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继续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阅读:1.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练习。

教学中,学生要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六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默读,进而学会浏览。

2.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3.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如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了解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感受选材的别具一格等。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

4. 积累在于运用。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

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

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5.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6.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将课外阅读量分散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交流与评议。

口语交际:1.要通过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勾起话题,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2.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的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

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3.在口语交际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当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启发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4. 每一堂语文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

还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拓宽口语交际的渠道。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习作:1.注意激发兴趣,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2.要虚实结合。

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造假,不瞎编。

写想象的习作,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要求不宜过高,主要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4. 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

综合性学习: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