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如何合理创设数学情境

论如何合理创设数学情境

论如何合理创设数学情境
发表时间:2011-10-10T09:05:56.88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严萍[导读] 情境的创设要和学生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较高的关联度,切忌喧宾夺主,偏离了数学的轨道。

严萍(丁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0)
一、对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解
数学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在一定的场合与学生一起营造一种数学学习环境和氛围,以求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更积极地开拓思维,更广泛地发展能力。

必须指出和强调的是,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应该并不只限于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而创设的情境,它还包括基于数学知识本身、基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创设的情境。

二、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和学生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较高的关联度,切忌喧宾夺主,偏离了数学的轨道。

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切勿过高或过低远离学生的知识经验。

情境的创设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能偏离教学轨道。

三、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
1.借助自然现象创设情境
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flash 模拟日出现象,来引导学生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又形象直观,情境选择比较合理。

2.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在讲解“算法的含义”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模拟中央2台《购物街》的“高了低了”这个游戏。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看过中央2 台的《购物街》没有?
生:看过!
师:《购物街》中有一个游戏“高了低了”,竞猜者如果在30秒内猜出某种商品的价格,就可以获得该商品,否则得不到。

现在我们简化模拟这个游戏,我扮演主持人,现在有两个号码对应两个商品,价格在2000 元及以内(一台洗衣机1550 元,一个手机1350 元),请四个同学帮忙,其中两个同学作为选手甲乙,一个同学作记录员,一个作计时员,限时20 秒。

(学生热情很高,从中挑选了四人。

)开始游戏。

甲选手挑选了2 号商品为一款手机报价“2000”,教师说“高了”;甲报价“1000”,教师说“低了”;甲再报价“1500”教师说“高了”;甲报价“1100”,教师说“低了”;甲报价“1400”,教师说“高了”;甲报价“1200”,教师说“低了”;甲报价“1400”,教师说“高了”;甲报价“1350”,教师说“对了!”然后乙开始游戏,乙选手的报价是:2000-1000-1500-1600-1550。

学生讨论甲乙两个学生报价的策略优劣。

教师讲解:以上过程实际上是按一种机械的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一般而言,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叫算法,对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可以选择比较好一点的算法。

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中,通过游戏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围绕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笔者在讲“集合”这一数学概念时就曾这样提示:“集合就像一个组合,我们班的所有男生组成了男生集合,所有女生组成了女生集合,男女生一起组成了高一(4)班这个集合。

”这样一说使学生对集合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接着笔者再反问:“我是你们高一(4)班这个集合里的人吗?如果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同名同姓,能说他们是同一个人吗?把同学们按年龄、体重排序组成的两个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吗?”一连三问,对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学生很容易就归纳理解了。

4.以已有数学知识为导向创设情境
在讲解正弦定理时可以借助初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先将三角形的面积表示成底乘以高的一半的三种不同形式,再将每个里面的高用三角形的一边及一角的正弦的乘积表示,最后观察整理得正弦定理。

这样利用已有知识推导,不仅容易得到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而且还得到了三角形面积的另外一个求解方法,一举两得。

5.以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导向创设情境
在讲解“向量的数量积”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的物理中的力做功问题,创设情境如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他许多学科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来看一个物理问题,即一个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s,那么该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教师再问:力、位移、功哪些是向量?哪些是数量?这个问题实际上揭示了什么?从而引出数量积的概念,加深学生印象。

6.数学典故为导向创设情境
在数学发展史上,比较著名的数学典故很多,例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中“高斯求数”的故事,等比数列中的“棋盘上的麦粒”,还有我国古代数学算法中的“韩信点兵———孙子问题”,概率中小概率事件的“狄青掷钱”,等等。

情境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情境的作用,因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离不开数学知识本身。

老师要做的就是灵活地利用数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紧张而又刺激,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合作探究中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