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病例分析
概念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 的、对称性的脱髓鞘病变,进展迅速,主要累及 脑桥基底部。
累及脑桥外的为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 ,EPM), 10%的CPM可伴有 EPM。
概念
Martin R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 Sep;75 Suppl 3:iii22-8
流行病学
CPM 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成人3548 例尸解结果显示发病率为0. 25%。 好发年龄为30 ~ 50 岁,也见于儿童,男性 多于女性。 普遍认为CPM 是某些严重疾病导致的结果。
诊断
CPM 的MRI 表现
位于脑桥基底中央部的对称性长T1 长T2 信号,于 FLAIR 呈高信号;边界清晰,桥脑边缘不受累及。 病灶形状可多样,横轴位可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 或“三叉鱼叉”;正中矢状位常呈卵圆形;冠状位上可 表现多种形态,典型病灶可呈“蝙蝠翅样”改变。 临床症状的出现与MRI上出现病灶并不同步,往往有 1-2周的时间差。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并不能排除CPM, 临床怀疑有CPM的可能时,建议在出现临床表现后2周 左右复查头颅MRI,以免漏诊。
Victor M, et al. Adv Neurol. 1978, 19: 603-617.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有研究总结了1986 年以来442 例CPM,常见 病因是慢性酒精中毒( 39. 8%)、低钠血症纠正 后( 21. 5%)、肝移植术后(17. 4%)。 其他包括肝硬化(4. 8%)、烧伤后(2. 5%)、糖尿病(2. 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 1. 4%)、妊娠呕吐(1. 4%)、电解质紊乱 和渗透压改变(0. 7%)、精神分裂症(0. 5%)、 急性卟啉病( 0. 5%)、化疗后( 0. 5%)、脑 梗死(0. 5%)、低钾血症( 0. 5%)、肿瘤( 0. 5%)等。
精品培训课件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2015.11.4
病例分析
张XX,女,75Y。 既往高血压、腰椎管狭窄。 主因上腹部不适、呕吐2周,嗜睡2天入消化科。 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分,呼吸21次/分, BP165/72mmHg。嗜睡、应答欠切题。心肺腹部 无明显阳性体征。 头颅MRI:多发陈旧性脑梗死。 生化:钾1.8mmol/L,钠100.0mmol/L,氯 62.0mmol/L,ALT50.0U/L,AST43.0U/L, GGT51.1U/L。
病例分析
入院后予以营养支持、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 紊乱等治疗。 入院后2d生化:钾3.97mmol/L,钠130.0mmol/L, 氯97.0mmol/L 。 患者意识状况进行性下降,呈高度痴呆状态,四 肢肌力0- Ⅰ 级。 复查头颅MRI(入院后20d ):脑内多发异常信 号,以桥脑为著,考虑脱髓鞘病可能性大。MRA: 颅内多发动脉局限性及阶段性轻度狭窄。 诊断: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临床表现
低钠血症性脑病 头痛、恶心、呕 吐、意识模糊等
潜伏期
原发病引起 的全脑症状
症状 明显期
髓鞘溶解引起 的神经症状
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 四肢瘫痪、癫痫发作、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症状、帕金森症状
诊断
主要通过影像学
CT 应用前,CPM 患者的生前诊断很困难,往往 通过尸检明确。 CT 表现为脑桥基底中央部的对称性低密度,但 CT 扫描时颅底射束硬化伪影会影响桥脑病变的显 示,故极易漏诊。 磁共振成像(MRI)是CPM 具有确诊价值的检 查方法。
鉴别诊断--脑干梗死
患者一般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突然 常有颅神经的损害 病灶符合脑血管分布,一般不出现桥脑中央对 称性病灶 当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偶可引起桥脑两侧脑 梗死,脑干梗死形态不恒定,常不对称,同时 累及灰质及白质,应该有中脑、丘脑、小脑等 范围更广的损害 亚急性梗死病灶可见强化,CPM 一般不强
概念
1950 年 Lampl 和 Yazdi报道了 1 例酒精中 毒患者 迅速的四肢 瘫痪和假性 延髓麻痹 尸解显示大 部分脑桥基 底部脱髓鞘 损害 1959 年 Adams 首次 提出“脑桥 中央髓鞘溶 解”的概念 病理学上髓 鞘的脱失不 伴炎症反应 主要病因是 代谢性的 ( 如营养不 良) 1962 年 CPM 的概 念扩大到脑 桥外损害, 称为脑桥外 髓鞘溶解
Lampl C, et al. Eur Neurol. 2002, 47:3-10.
病理生理机制
脑内渗透压平衡失调---低钠血症快速纠正 细胞外
H2O
细胞内 Na+
低钠 血症
低渗
渗透活性物质
细胞脱水
快速 补钠Na+Fra bibliotekH2O
髓鞘和少 突胶质细 胞脱失
病理生理机制
脑桥生理结构特点
脑桥部位的轴突和神 经胶质细胞呈格状聚集, 形成紧密的线性结构,使 扩展空间和增大细胞体积 受到限制。因此,在低钠 血症状态时,轴突和神经 胶质细胞只能通过丢失离 子而不是增大容积维持细 胞稳定性。
鉴别诊断--脑干梗死
An infarct in the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鉴别诊断--脑干梗死
Bilateral infarcts in the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鉴别诊断--脑干肿瘤
肿瘤多见于青年人 常常侵犯颅神经 多位于脑干中部,但常引起脑干明显增粗, 占位效应显著,桥前池及第四脑室常受压变形, T2上胶质瘤多表现为均匀性高信号,而不是 CPM特有的形态
MRI 表现--蝙蝠翅样
CPM合并EPM: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对称性高信号
MRI 表现-- “三叉鱼叉样”
MRI 表现--“猫头鹰样”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
诊断
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全身营养不良等基 础疾病的基础 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假性球 麻痹综合征,并很快出现双下肢瘫或四肢 瘫 MRI显示脑桥中央双侧对称性的长T1、长 T2信号,边界清楚、没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