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S型高压注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月目录一、概述 (1)二、泵型号及性能参数 (1)三、泵的主要结构 (1)四、主要零件材料 (3)五、装配与拆卸 (3)六、安装说明 (4)七、启动、运转和停机 (5)八、维护 (6)九、可能出现故障和原因及解决方法 (7)附一:表一.ZDS高压注水泵参数表 (8)附二:图一.ZDS80-120注水泵结构图 (9)一、概述:ZDS型高压注水泵是专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改造海上采油平台注水泵专门设计制造的高压水泵,用于海上平台油田自海底地层输注高压水。
该泵是消化、吸收我厂高压除磷泵,原油外输泵的基础上生产的,采用对称布置及内流道特殊形式的高压自平衡单吸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二、泵型号意义及性能参数1.型号说明:Z D S80—120泵的总扬程(kg/cm2)泵的设计流量(m3/h)径向剖分式多级节段式高压注水泵2.性能参数:见技术性能表一三、泵的主要结构:该泵为单吸节段式多级离心泵,并采用叶轮对称布置及内流道的特殊形式两端脚支撑水泵。
壳体部份是节段式,泵的传动方式是通过弹性膜片联轴器与电机相联,泵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电机)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结构说明参见图1:1.定子部分:主要由进水段、中段、出水段、内流道进水段,导叶及末级导叶等主要零部件组成。
并用两组穿杠联成一体。
2.转子部分:主要由叶轮、轴、密封环、密封轴套、轴套螺母等零部件组成,且由轴套及轴套螺母对叶轮进行轴向定位。
3.轴承部分:泵的两端由分瓣式的径向滑动轴承组成的前后轴承部件,并由它来承受转子重量和泵工作时产生的残余径向力。
在泵的非驱动端(后轴承部件处)还设有一对进口的背靠背安装的角接触推力球轴承来承受除叶轮互平衡外的剩余轴向力,径向滑动轴承和推力球轴承均采用甩油环稀油自动润滑。
驱动端和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均装配有冷却风扇,用于冷却轴承部件。
4.轴向力平衡机构:本泵采用对称布置的叶轮转子部件,各级叶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不需采用平衡盘或平衡鼓结构就能实现泵腔内巨大的轴向推力达到自动平衡,当叶轮级数为奇数时,在转子部件上设有平衡轴套,用以平衡单个叶轮所产生的轴向力,且在后轴承末端设有一组推力角接触球轴承,以承受泵启停或系统工况发生瞬时突变的轴向力及运转过程中的残余轴向力。
5.密封部分:进水段、中段、出水段等结合部位均采用“O”型密封圈及金属面密封的组合密封形式。
转子两侧轴伸处在填料密封的基础上,采用合成材料添缝料新技术,即KCS-2000进口泥状填料进行密封,可以完全杜绝泄漏,并通过专用工具实现添缝料的不停机添加,使烦琐的轴封维护变得容易和快捷。
定子和转子间采用精密研磨的非接触性反螺旋密封结构,实现泵腔内液体级间泄漏的密封。
在进水段和中段上有中段密封环,导叶上有导叶密封环,叶轮前后均有叶轮密封环,都采用非接触性反螺旋密封。
6.传动部分:泵采用电机驱动,泵和电机间采用膜片联轴器联接,并配有联轴器护罩。
泵、电机均有一个底座,在底座上可以添加机组控制柜及二次仪表控制柜,可按用户要求及合同供给。
四、主要零件材料进水段、中段、出水段、导叶、叶轮等零部件采用ZG1Cr13不锈钢制作。
轴采用35CrMoV铬钼不锈钢制造。
中段密封环、导叶密封环及其相配套的叶轮密封环等零部件均采用Cr17Ni2铬镍不锈钢制造。
五、装配与拆卸:泵的拆装必须参阅泵装配图,装配质量应达到图纸规定的要求。
泵在拆装过程中,要保护好所有零部件的加表面,防止碰撞划伤,泵在装配前,各零件必须清洗干净.装配时,各个叶轮的出口中心须对准导叶入口中心,否则会影响泵的性能,降低泵的效率,此外,泵的转子部件与定子部件间的各个密封间隙均严格规定,间隙过大,容积损失大泵的效率会下降,间隙过小,会引起零件的磨损,降低泵运转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转子装配检查:泵总装配前,转子部件应首先进行装配检查,确认所检查的部位需符合下表规定:转子部件主要零部件的径向跳动允许值表转子部件检查合格后,作动平衡试验,并作好装配顺序标记,每次拆装均不能改变装配顺序,以免破坏转子动平衡。
转子动平衡允许不平衡力矩为M≤1.6×10-3N.m,以上检查测量的基准为两侧径向轴承处。
2.泵的总装配:参照泵的装配图,从出水段开始,按一定顺序及规定技术要求向两端(进水段及内流道进水段)进行装配,在出水段上装好中间密封套,然后装入轴、轴套甲乙,叶轮键,末级导叶、叶轮、中段,再按导叶、叶轮、中段的顺序依次装入直至进水段或内流道进水段,并用轴套螺母及密封轴套,把叶轮的轴向定位固定死,同时注意不要忘记装配“O”型密封圈,在进水段及内流道进水段上装好节流衬套。
用穿杠把紧成一体,(穿杠螺母把紧力矩3500~4000N.m)把紧后检验查转子串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串量不够必须拆泵检查并调整,达到图纸要求后在进水段上装托架及填料函体部件。
在托架上装前后轴承部件,先打好定位销再把紧联接螺栓,装好轴承部件,要求单侧串量为总串量的一半,且转子不能轴向串动。
利用调整后轴承部件轴承压盖垫子厚度的方法来保证推力轴承与端盖的间隙在0.07~0.09mm以内。
装配完成后,在滑动轴承处滴少许油后,用手转动转子,检查泵内是否有单边,摩擦或转动不灵活等不正常现象,要求整个转子能轻松自如转动。
3.泵的拆卸:泵的拆卸按泵的装配顺序的反顺序进行。
注意:①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摆放,装配时按原来拆卸时的零件依次装配,以免破坏原转子的动平衡,引起泵机组进行产生振动。
②填料函内的泥状填料可以回收利用(重新使用)。
六、安装说明泵机组应安装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牢固可靠的基础座上。
1.机组水平度调整将泵机组放在基础座上。
用水平仪找平泵机组水平度。
用楔铁和地脚调整螺钉调整底橇至泵机组水平。
然后在泵机组底橇与斟座间加调整垫片,待机组平稳牢固后,把紧地脚螺栓。
机组水平度要求:0.4mm/m。
2.联轴器对中在没有联接泵和电机及管路前进行机组对中调整。
取下联轴器加长节,调整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端面间距离为180 +0.2mm。
将千分表表座固定在电机(或泵)的联轴器上,用表针检查另一端(泵或电机端)的联轴器最大外圆的径向跳动。
用地脚调整螺钉调整泵和电机的相对位置,保证联轴器最大外圆的径向跳动0.1mm,端面跳动0.06mm。
检查时应检查互成90°转角的四个点,并且要把千分表把合在另一轴端联轴器上重复上述步骤检查电机(或泵)的联轴器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
为了达到上面的标准,需要合理地调整泵和电机的位置以及在泵和电机底脚下加适当厚度的垫片。
对中后,紧固泵和电机底脚的螺栓。
3.安装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应避免急拐弯,管路应牢固。
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应有自己管路支架,管路重量不应加在泵的进出口管法兰上。
4.安装好后,应再次检查机组对中性,检查转子的转动灵活性。
转子应转动灵活、轻快,无卡滞现象。
七、启动、运转和停机1.开车前的准备(1) 检查电机的转向是否正确。
此时,泵和电机必须脱开,启动前将联轴器护罩装好。
(2) 检查泵及电机的外露孔眼是否全堵死。
(3)检查轴承润滑油,看油位是否正常,油质是否良好。
(4) 检查所有的联接螺栓、垫片是否紧固、齐全。
(5) 向泵内灌满输送介质(此时关闭泵出口阀及机组及压力表旋塞),同时,在管路最高处排放空气。
2.开车、运转(1) 打开机组压力表旋塞。
(2) 启动电机(泵),监视泵出口压力表,渐渐打开出口闸阀到规定工况范围。
(3) 运行当中,密切监视泵的进出口压力表,检查压力表指示值是否正常。
(3)检查泵及电机轴承温度,其值不得超过85℃。
检查油位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检查泵的运转情况,内容包括振动、噪声等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
(5)检查泵的密封泄漏,泄漏过大,用加料枪向填料函内加料,使泄漏达到滴漏即可如不能达到滴漏,说明填料或衬套损坏需停车更换。
3.停机(1) 慢慢关小出口阀门。
(2) 停电机。
(3) 关闭出口阀门。
(4)待泵停止运转后,再关闭吸入阀门。
(5)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泵内液体排放净。
八、维护1.泵运行前应将所有管路系统清洗干净。
2.泵在装配前所有零部件应擦洗干净。
3.轴承体内的润滑油应定期补换。
该泵采用30号(T32或N32)透平油。
轴承体上装有油标,油标用于显示轴承体内的油位高低。
当轴承体内油位低于油标的最低油位线时,应向轴承体内补注润滑油。
注油时拧紧下轴承盖上M14×1的螺塞,从螺塞孔向轴承体内注油。
注油时注意油标指示值,最高油位不得高于油标的最高油位线。
润滑油换油周期为:一般半个月补加一次油,三到四个月换一次油,以保证润滑油的质量,确保轴承的良好润滑。
4.泵机组应定期检修。
一般半年小检修一次,一年大检修一次。
九、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原因及解决方法表一Z D S高压注水泵参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