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位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教育部直属,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 9 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 111计划”、“ 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Universitas 21 、21 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4893 亩。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 年(光绪22 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
1921 年改组为交通大学;而后复遭波折,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8 年 ,时任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先生让三所学校再次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至1949 年剔去“国立”二字,径称“交通大学”。
1959 年 7 月 31 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99 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
[4] 2005 年 7 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合作截至 2013 年,学校先后与美国MIT 、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杜克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北欧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挪威科技大学( NTNU ),比利时的鲁汶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GE 、 GM 、Intel 、Honeywell 、 Microsoft 、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
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
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
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
——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校名“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也正是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今人多将其误解为道路交通之“交通(traffical )”,实属讹误。
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1910 年,时任校长唐文治亲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
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最终于1937 年颁定 16 字校训。
知名校友蔡锷: 1898 年考入南洋公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
蔡元培: 1901 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李叔同: 1901 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
以弘一法师名世,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江泽民: 1947 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P1(北一门进停车位置):新体育馆P2(北三门进停车位置):密西根学院前停车位T :卫生间1 :新体育馆(霍英东体育中心)2 :李政道图书馆3:致远游泳馆4:光明体育场5:程及美术馆6 :菁菁堂7 :思源门8:仰思坪、铜鹰雕像9 :思源湖10 :上中下院11 :包玉刚图书馆12 :涂鸦墙13 :新图书馆14 :电院群楼15 :电院大草坪16 :致远湖17 :凯旋门18:庙门合照地点:铜鹰雕塑、涂鸦墙、电源大草坪、凯旋门、庙门【路线一】北一门进【路线二】北三门进1:新体育馆(霍英东体育中心)在我们的前方,看似有一大朵白云飘在空中,它其实是我们交大于2007 年新建成的体育馆,它以奥运为契机,也在呼吁师生们加强身体锻炼,蓝天白云也寓意着保护环境。
这里可举办各类大中型比赛、文娱活动和重大活动,例如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我们的120周年校庆典礼都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体由学生自主经营,经营方式大胆灵活,管理团队年轻活跃,勇于尝试并且富有经验,集合了交大各个学院的精英同学,活动的策划,管理和开展有条不紊,别出心裁。
2:李政道图书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学校于2014 年 12 月 28 日新建成的李政道图书馆了,它其实也是一座科学家纪念馆,由实体图书馆和“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两大部分组成。
该馆开创性地实现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和艺术馆在内的“五馆合一”的功能定位,并承担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理学分馆的功能。
共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地下一层为报告厅,可以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及小型音乐会。
地上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部分区域为展厅,展示了李政道先生一生的求学经历以及获得的各种成就。
第二层和第三层有 2 个阅览室,最大藏书容量约为7 万册书刊,还有 5 个小组讨论室。
第四层为李政道先生办公室、特藏书库和李政道研究所,收藏有各类李政道先生捐赠的珍贵档案藏品8 万余件。
3:致远游泳馆这个造型独特的建筑就是我们学校在 2015 年新建成的致远游泳馆了,总建筑面积为一万多平米,你看它的外形像是在展现冰川消融的形态,这也是在呼吁大家要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此降低全球变暖趋势。
馆内设有游泳池、健身房和一些可以用来排练舞蹈的公用房间。
4:光明体育场这边的光明体育场由交大香港校友会会长、交大校友胡法光先生捐资150 万美元于1998 年 4 月 8 日母校 102 周年校庆正式建成,占地6300 平米,“光明”寓意母校教育事业光辉灿烂。
体育场的看台用不同颜色的座椅拼成“SJTU”字样,颜色鲜艳,十分美丽。
每年的校运会都会在此体育场隆重举行,全校师生都会积极参与,增强体魄。
5:程及美术馆坐落在湖畔的程及美术馆凝聚了美籍华裔水彩画大师程及老先生一生的心血,该馆于1999 年 4 月 8 日交大 103 周年校庆正式开馆,馆中珍藏的程先生的主要作品和一些复制品,价值无限。
它是一所促进艺术教育、开展海内外美术交流的场所。
江泽民学长亲笔题写了“程及美术馆”馆名。
6:菁菁堂在我们身边的就是菁菁堂,它是由我们学校和日本昭和女子大学合资共同建造而成。
1994 年 11 月,两校校长在落成仪式当场宣布:把礼堂命名为菁菁堂,“菁菁”为茂盛之意,取自诗经“其叶菁菁”,祝愿两校友谊和事业都能够茂盛发展。
菁菁堂是闵行校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学校经常在这里举办各式各样的迎新晚会,文艺汇演等,平时也会播放一些电影供师生们观看,它一直是我们学校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
201 4 年,学校决定对菁菁堂进行修缮改造,这也获得了闵行区的大力支持。
2014年12 月30 日,菁菁堂修缮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闵行区出资两千万元支持菁菁堂的修缮。
直到今天,菁菁堂的修缮工作也取得了圆满的结束。
改造后的菁菁堂设施先进,变得焕然一新,它依旧会给我们交大人带来各种各样的精彩表演。
7:思源门交大著名的拖鞋门,之所以叫它“拖鞋门”,是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人字拖,因此而得名。
实际上它叫“思源门”或者“八七门”因,建在校园内的思源路尽头,称为“思源门”;“八”字外形,七根钢索,象征闵行校区始建于1987 年,称为“八七门”。
拖鞋门的美妙之处还在于从侧面看像一道彩虹,尤其是在傍晚黄昏的时候。
8:仰思坪、铜鹰雕像在我们前方是仰思坪,“仰思”二字不仅指它正对着思源门,更指师生们勇于探索与思考。
湖畔旁的铜鹰雕像是我们交大最著名,也是最大的一尊铜像,名为“百年雄风”。
这座铜鹰在徐汇校区留驻十年之后,于 1996 年交大百年校庆之际从本部迁到闵行,坐落在了思源湖畔。
9:思源湖仰思坪旁边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思源湖了,它是我们交大人最爱的地方之一,景色十分优美。
10:上中下院在湖的对面是我们的上中下院。
上中下院是闵行校区最早的三个教学楼,其名称是沿用了徐汇校区的上院和中院。
三院使用了徐汇校区常用的深红色,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从天空俯瞰三院,形似“λλμ”,可以同时容纳12000 名同学上课。
每栋楼二楼以“之”字型云廊相连,便于上下课高峰疏散。
11 :包玉刚图书馆眼前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包玉刚图书馆,1992 年,我们敬爱的“船王”包玉刚先生捐款在闵行校区建造了一座新的图书馆,俯瞰犹如一艘船,坐落在思源湖畔。
但不幸的是,正在学校筹备落成和开馆仪式,包玉刚先生不幸病逝。
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学校特将此图书馆命名为包玉刚图书馆。
2008 年 9 月,随着主图书馆的开管,包玉刚图书馆被定位为人文社科类综合馆,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布局,采用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分类近72 万册书籍,为全校师生提供便利。
12 :涂鸦墙我们现在走的路两旁就是交大闵行校区三处涂鸦墙中的一处,它位于高速公路下方,连接着东区和西区,这里记录着交大人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社团活动,毕业季的留念等等,也有关于这次百廿校庆的专题,比如这里有交大经典校庆logo ,象征着从 1896 跨越到 2016 。
还有这幅创意的涂鸦是同学经过10 个小时的独立设计和 10 小时的涂鸦才完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饮水思源,百廿校庆”八个大字,仔细一看,红色的背景隐约显示莲花庙门,蓝色的背景也随之成思源拖鞋门。
红,代表着校庆“喜”的氛围,蓝,代表着自然之源-水。
13:新图书馆现在大家正前方的高楼便是闵行校区最高的楼之一了,它就是图书信息大楼,高楼是我们的网络信息中心,里面有网络服务中心和诸多会议室,旁边较矮的群楼就是新图书馆了,它位于闵行校区中心位置,于2008 年底开馆。
新馆作为主馆,定位为“理工生医农科综合馆”,座位近 3600 席,内有大量书藏,它不仅为师生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料,还为全校师生提供安静的自习区、小组讨论室、课题研究室、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室。
图书信息楼在总体布局上呈“E”字形,由矩形的公共服务大厅和三幢相对独立的阅览室大楼组成,信息中心宛如一颗橄榄镶嵌在其中。
整个建筑由含有古朴气息的裙房和有现代气息的塔楼组成。
裙房建筑立面采用红砖,灰色石材,白色涂料,体现交大的历史文脉。
塔楼用玻璃幕墙和金属遮阳线条组合,富有现代气息。
体现了历史和未来的对话,思源和致远的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11 月24 日,“交大-京东创客空间”正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它就坐落在我们的新图书馆内,占地逾240 平米,由集装箱拼接修改而成,创意十足。
它既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场所,又是在校师生、校友创客,以及相关企业开展交流的基地。
14:电院群楼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我们学校最大的学院。
电院之所以成为交大最大的学院其实是在于它先后合并了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等大大小小的许多学院,几乎所有与电有关的学院都被交大合并了,电信群楼一共有五幢楼,其中四号楼主要是本科生做电子技术实验所在的地方,而三号楼是导师们带着研究生们进行科研的地方,据说非常厉害的研究生小哥哥在三号楼的实验室里还开辟了一个专门修手机的小空间,帮助同学们修手机,所有的工具都是实验室做实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