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周熹
夏秋季在山区养蜂,常遇到各种敌害,胡蜂可推为第一大敌害。

笔者曾在本县济村乡长坊村亲眼目睹大胡蜂攻击一中蜂群的状况,5只大胡蜂在中蜂群周围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时而捕食归巢的工蜂,时而逼近巢门,企图攻入箱内。

而中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振翅示威抗击。

但胡蜂还是占了上风,它不仅严重扰乱了蜂群正常的采集与育虫,而且该群蜂尸满地,最终被胡蜂攻入而举群逃亡。

因此,山区要发展养蜂,必须加强对胡蜂的防治。

一、胡蜂的种类及危害情况
胡蜂属于胡蜂科(V espidae)胡蜂属(Vesp a L in-naeus),种类很多,宁化县常见的有三种:墨胸胡蜂(Vesp a nigr ithor ax Buysson)、金环胡蜂(Vesp a man-dar inia Smith)和黑盾胡蜂(V esp a bicolor Fabr icius),当地人分别俗称油箩蜂、土地蜂和黄蜂。

11黑胸胡蜂:营巢于高大的树干上或树洞里,巢大如竹笼。

蜂体长25毫米左右,头、胸背板黑色,腹部深黑色,间有金黄色的环带。

夏秋,它们常鼓翅悬空守候在蜂箱前方,拦劫采集回巢的蜜蜂,将捕获蜜蜂掳到附近树枝上啮食其蜜囊中的贮蜜,把蜜蜂肌体带回巢哺喂幼虫,甚至还会冲入蜂箱劫食,使蜂群被迫逃亡。

21金环胡蜂:常在土洞或坟穴中营巢,蜂体比墨胸胡蜂肥大,体长30~40毫米,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

此蜂性极凶猛,食量大,上颚发达锐利,能咬开木巢门,大肆地残杀蜜蜂。

它们常结伙攻占蜂群巢门口,连续咬杀守卫蜜蜂数十至数百只,经常咬坏巢门,攻入巢内,洗劫一空。

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

31黑盾胡蜂:喜欢在屋檐下营巢,巢较小,蜂体也较前两种蜂小,体长15~20毫米,几乎全身黄色,腹面尤其黄,中胸背板黑色,腹节间有黑色环节。

它飞行敏捷,能在花间追击蜜蜂,也常在蜂群上空劫杀归巢的采集蜂。

二、胡蜂的主要生活习性
胡蜂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

它们营巢于地穴、树干、树洞、壁洞或建筑物下,巢房六角形,比蜜蜂的巢房大得多。

胡蜂喜肉食,以蜂类、小昆虫为主,但也取食花蜜和花粉。

所以,当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时候,胡蜂很少侵犯蜜蜂。

到7~9月山区蜜源枯竭,胡蜂正处于繁殖的高峰期,由于食源缺乏,便全面转向蜂场危害蜜蜂。

10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胡蜂逐渐减少。

下霜后,胡蜂的雄蜂和工蜂均被冻死,唯有受精发育的雌蜂潜伏越冬,这时蜂场上的胡蜂便绝迹。

待翌年春暖花开,顺利越冬的雌胡蜂开始外出活动:觅食、修筑新巢、产卵、育儿等。

每只越过冬的胡蜂都能筑造一个新的胡蜂巢。

三、胡蜂的防治方法
发现胡蜂危害时,养蜂员首先要做到坚守蜂场,持苍蝇拍或木板条进行人工扑打,来一只拍杀一只。

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

但单一采用拍打法费工。

若能结合以下几种措施,将会成倍地提高效益。

11更换巢门:胡蜂上颚锐利,能咬开蜂箱巢门,所以应把木巢门换成竹巢门或拉上铁丝网,胡蜂便无法攻入巢内。

21引诱捕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把每天打死的胡蜂集中到胡蜂喜欢攻击的几群蜂附近,来犯胡蜂容易扑上,在它扑食尸体的时候,再用木拍消灭它们。

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胡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螫人。

也可把胡蜂的尸体集中在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或养蜂员住处前,进行诱杀,这样不致于影响蜂群的正常活动。

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多时一天能消灭数百只胡蜂。

31携药毒杀: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

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体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我们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当地蜂农,很容易被接受。

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0,通过/人工敷药法0或/自动敷药法0进行防治,效果更显著。

使用这些方法,虽不能直接看到胡蜂死亡,但蜂场周围的胡蜂明显地减少。

41巢穴薰杀:捣毁胡蜂巢,可采用烧、毒、薰等方法。

由于当地集体蜂场、养蜂专业户少,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家庭副业的一部分,所以很少养蜂员专门来寻找胡蜂巢穴,但可以鼓励放牛的孩子和砍柴、竹的农户来寻找胡蜂巢。

许多人还喜欢取食胡蜂幼虫,土洞中的胡蜂巢用烟火薰杀后,便可取其幼虫,美美地享受一餐。

养蜂员发现胡蜂巢穴后,也可入夜时将农药撒到巢内或巢口,毒死整群胡蜂,但这样毒死的胡蜂幼虫不可吃,以免食者中毒。

树木或建筑物上的胡蜂巢,可用
15
1999Vol.50No.5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 E OF CHIN A
农药液喷巢,也可将5~10毫升的敌敌畏吸入小棉球内,绑在竹竿一端,将带药棉球插入胡蜂巢内,几分钟后即见效。

这种方法在夜间胡蜂集居巢内时使用效果最好。

防治胡蜂重点应放在3~4月和7~9月,前者消灭1只越冬的雌胡蜂,等于消灭当年的一个胡蜂巢;后者胡蜂集中危害蜂场时,容易捕打或毒杀。

我们的经验是:严密捕杀3~4月胡蜂王,全力对付7~9月的胡蜂侵害蜂场。

收稿日期:1999-06-11
饲养中蜂的几项蜂具改革
由于中蜂不采树脂(蜂胶原料)以及中蜂性情比较暴躁等问题,故中蜂以定地饲养为宜。

我定地养中蜂30多年,在蜂具上采取了一些改革,给我在养蜂操作中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改革巢框材料
众所周知,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作茧化蛹,繁衍生息,危害蜂群。

从1995年开始,我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四根均为楠竹料)。

由于竹质比木质坚硬得多,巢虫无法打洞藏身,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这就很容易将幼虫扼杀在/摇篮0之中。

我使用竹质巢框近5年时间,还未在巢框上任何部位找到一个虫洞或虫道,因此我的蜂群巢虫很少,群势发展较快。

使用竹质巢框,必须将框耳/一0字形改为/凸凹0形,即改成:
竹质巢框比木质的容易加工,整个过程可以不用刨。

二、改革巢框形状
我将巢框改为上宽下窄,下梁比上梁短20毫米,加上两边蜂路16毫米,实际巢框下梁比箱体内径小36毫米,因此在抖蜂或还脾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巢框下梁碰撞箱壁而造成压死蜜蜂、螫人等现象。

蜂巢的整个外形为半球形,即上宽下窄。

巢框改为上宽下窄状,对巢脾面积基本上没有影响,但给操作带来了便利。

三、改革箱底结构
固定式箱底在清扫蜂箱时需要换箱过脾,给操作带来较大麻烦,一则费工,二则严重干扰了蜂群的正常秩序,影响出勤,散失巢温。

活动式箱底(也叫抽动式)虽然清扫蜂箱容易,但由于箱底与箱体结合部留有较大缝隙,这给巢虫滋生带来了藏匿之地,如清扫次数相隔较久,又容易被巢虫结网作茧,将箱底与箱体固定而难以将箱底抽出。

且箱体易被巢虫蛀蚀而缩短使用寿命。

在多年实践中我将它改为分离式箱底,即箱底只是单独的一块板,将箱体放回箱底上即成整个蜂箱。

在清扫蜂箱时,只要将箱体(连蜂带盖)挪到一边,用漆匠用的宽刮子刮掉底板上的脏物及巢虫,再将箱体放回原箱底上即可。

整个清扫中,蜂群正常出勤和归巢,每群蜂只需1~2分钟就可完成,缩短了工作时间。

四、改革通气窗的位置
由于蜂群定地饲养不需转运开窗通气,我便将箱体前后壁窗改为箱盖开顶窗,这种顶窗对比之下有如下好处:
11顶窗给饲喂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顶窗宽33毫米,长要根据你使用的蜂箱大小而定,一般窗孔左右两端约离箱盖内边140毫米即可,原则是在最少三脾蜂的情况下,可以从顶窗中用壶洒蜜水到饲料槽中就行。

饲料槽用楠竹做成,饲喂时只需揭开防雨盖,移开小木片就可喂饲料,快捷便利,不滴蜜汁。

21顶窗加强了通气和排潮。

壁窗在强群中往往被工蜂用蜡糊严而起不到通气作用,顶窗由于不用窗纱,工蜂无法用蜡糊严。

不需开窗时,用木片将窗孔盖住,要用时,要多大将木片移至多大,由于箱盖上被防雨盖盖住,因此在开窗情况下也无需担心敌害、盗蜂从窗孔进入侵扰,本群蜂也不会从窗孔出进。

尤其是在采蜜旺季,顶窗抑潮性能明显地优于壁窗,只见防雨盖下面顶窗附近被工蜂扇风而排出的水气显出湿漉漉的一片。

31顶窗较之节省材料,且易于加工。

因箱盖上没有防水盖(最好是杉树皮上加彩条塑膜),故顶窗无需设置铁丝纱或塑料纱,并且不要用来固定壁窗推板那样的四根木条,因此节省了材料,缩短了加工时间。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以上几项改革在定地饲养中蜂中是行之有效的,具体表现为,巢虫危害大大减少,群势发展大大加快,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湖南省攸县柏市信用社(412311)张庆余
16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E OF CHINA1999年第50卷第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