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提出帮助和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认知理解】
三、研究 和学习学 前儿童心 理学的意 义
有助于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有助于教育更合理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
【思考练习】
1 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 给中国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开始讲了一个故事,他的 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里的种子说:“每 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 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 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 多的汗水和心血,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 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读了这个故事,请 用本节所学的内容谈一下如何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 行有效的教育。 2 结合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实践,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 理学的意义。 3 请试着分别接触并观察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的活动,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中各表现出哪些特点
心理学研究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
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情绪情感); 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感知); 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性格);
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民间对心理学的理解
➢猜测他人心理? ➢心理咨询? ➢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家会催眠? ➢分析梦?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幼儿期
乳儿期 婴儿期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现象的本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情境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输 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抢占起跑先机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名牌幼 儿园和小学不惜花重金请家教让孩子学这学那把。一些幼儿园和 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孩子学习很多本应在小 学学习的内容。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认知理解】
倾向性
个性 心理 特征
自我意识
(二)个性心理
【认知理解】
一是个性倾向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如兴趣、 需要、动机、态度等等。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交往需要等等。个性倾向性反映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稳定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关心和热衷些什么事。
【认知理解】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调查法 五、访谈法
六、作品分析法
【认知理解】
一、观察法
(一)定义
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 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 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认知理解】
1
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2
了解到的情况比较真实可靠
心理学是逻辑的一个分支,是对我 们思维的训练,用心去感受,感受 很重要。
内容目录
➢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 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 第四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认知理解】
(二)测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比较简便,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大体上了解幼儿 心理发展状况;测验量表 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 理方便,可以直接进行对 比研究;量表的种类较多 ,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 的需要。
【单元导读】
很多人对心理学还存在很多误解,他们经常会问:“你 是搞心理学的,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或者说“他是搞 心理学的,什么鬼把戏也瞒不过他。”或者“还是搞心理学 的,一点也不了解领导,至今还没一官半职。”更有甚者, 一听心理学,就把它同唯心主义或算命、易经等联系起来, 把心理学视为“玄学”。有一个文化层次还很高的人,要出 远门,心理很不安,给学心理学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要他的朋 友给他算一卦,测测吉凶,搞得这个朋友啼笑皆非。心理学 到底研究哪些内容呢?本单元我们将会学习到心理学的基本 概况及实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等。
心理现象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认知理解】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
认知 情绪情感





记 忆
想 象
意志
倾向性 自我意识

需 要
机 等
兴 趣
自 我 认 识自
我 体 验节 自
我 调
个性特征




气 质
【认知理解】 (一)心理过程
苹果的颜色、形状 苹果的轻重、光滑或粗糙 鼻子可以闻到它的香味 舌头能尝到它的酸、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主讲人:曾昭政
❖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
理论课。该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 的特征,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 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学习要求
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一节的内容 讲完后整理出来,理解知识的逻辑 关系。
点评:以上现象和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是相悖的。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会诉 我们幼儿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了解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特征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促 进孩子的发展。本节内容就来学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认知理解】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 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 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 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 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 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个体从受精 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 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 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 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 对“学前儿童”的界定,狭义上来说,是3 岁到6、7岁,是幼儿园的小天使;从广义 上来说,是从出生至入学前,包括婴儿期 (0、1到3岁)和幼儿期(3到6、7岁)。
两周后,再对两组儿童进行情绪表达 与控制能力的测评,并比较两组儿童 的差异。
得出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认知理解】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
使学前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研究者可 以控制实验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属于实验法,兼 有二者的优点,如上例中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教师控制儿童 看图片的内容、实验进行的步骤和时间等,使实验在预期 中完成,得到想要的结果。
点评:针对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目前做得比较少,但是欺负行为在幼儿园 里的确存在。在幼儿园中教师可通过多观察的方式来了解这一行为,如观察 男女幼儿在欺负行为上出现的不同方式,如踢、打、推等。通过记录一定时 间内欺负行为发生的次数来了解个别孩子欺负行为的状况;谈话法是通过对 幼儿的个别访谈了解这种情况。另外作品分析法如分析幼儿的绘画、沙盘等 投射技术来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
除此以外,在企业当中为考查工人的工作绩效,也常 用自然实验法如霍桑实验。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 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情绪表 达与控制能力进行测评。
接下来两周,控制组儿童进行正常的幼儿园 教育,实验组除了进行正常教育外,每天进 行1-2小时的游戏活动。
【认知理解】
形状 味道
知觉
轻重
气味
【认知理解】
记忆 想象
当我们接触过一些事物后,总 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必 要时还能想起来,这就是记忆。
凭借头脑中己经记下的物体 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头脑中重新 组合成新形象,这是想象
思维
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和概 括的反映,这就是思维。
【认知理解】
(1)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及相互关系的反映。
【认知理解】
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特别设置的实 验室里,利用专门的仪 器设备研究学前儿童心 理的方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或教 育等正常活动中对实验 条件作适当控制进行的 实验。
【认知理解】
1、实验室实验法
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实验
实验证明:儿童 通过在实验室里 观察模仿他人的 行为,习得了攻 击玩具娃娃。
学前儿童心理学则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 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0-6、7岁幼儿,是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 展趋势的科学。
【认知理解】
年龄划分
婴儿期0—1岁
学前初期3-4岁
学前期
学前中期4-5岁
学前学期1-3岁
学前晚期5-6岁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
阐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 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认知理解】
【认(2、自然实验法
教学实验一般都采用自然实验法。如我们实验在语文 教学中,朗读方法与默读方法哪一个比较好些。用一班学 生为对象,每一次以半年为期,先实验朗读方法,后实验 默读方法,然后比较两个实验的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以求 出哪一个方法比较好一些。这就是运用自然实验法的形式 得出出来的结论。
对幼儿图形记忆能力的研究
先让4-5岁儿童在电脑上看15分钟的图片 在电脑上依次呈现图片(一部分看过,一部分 没验前 已让儿童熟悉按键) 根据电脑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4-5岁儿童图形记忆能力的水平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