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质的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法
7、质的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法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势与不足
1、教育叙事研究信度不高。
不足
2、教育叙事研究主观性较强。
3、研究参与者的声音在叙事研究 报告中可能会被削弱。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1.叙事学 文学研究中的叙事学是教育叙事研究首要的智慧源泉。 2.现象学 现象学是一种强调事实、主张描述、关注意义的哲学思 潮,对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叙事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回到事实本身”、“交互主体性”、“生活世界”和 “悬置”。 3.解释学 解释学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影响也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对“人”的研究不能通过“证实”而只能通过“理解”和“阐释”。再 者,解释学对研究者“倾见”的认可。再次,参与者之间主体间性 的确立。教育叙事研究力求透过叙事,在展现教育真实的同时达 到视域的融合,在对话中获得理解,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解释 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
Field
进入现场, 参与体验
Field Text
从现场文本到研究 文本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骤
(一)发现一个值得探究的内隐教育问题的教育现象。 (二)有目的地选取一个或几个作为研究参与者的个体, 并透过其去认识拟研究的教育现象。 (三)从所选取的研究参与者身上搜集故事。 (四)重新叙说研究参与者的故事。 (五)与讲述故事的研究参与者合作。 (六)撰写基于研究参与者经历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七)检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效度。
三、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之实物收集与分析
(一)实物的含义及特点
实物收集
(二)实物的类型 (三)实物的收集 (四)实物的分析
(一)实物的含义及特点
“实物”是指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物品、文字、 图片和音像等。
1、实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 实物特点 2、实物是有效的佐证。 3、实物是静态的,受研究者的 “倾向性”所建构的。
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
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 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意义理解的一 种质的研究或者研究方法。
(二)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特点
特点
故 事 性 改 进 性
生 成 性
实 践 性
反 思 性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势与不足
优 势
1、为教育研究开辟了第三条道路 2、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和提高的途径 3、为幼育叙事研究法
第九章 质的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师即研究者。 ——(英)斯滕豪斯
第一节 质的研究概述
一、质的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二、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三、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之实物收集与分析
一、质的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一)质的研究的含义 又称作质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 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 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 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注 意 问 题
教育叙事报告又是“叙事”,有明显的文学创作色彩。
4、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受研究者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功底的深刻影响。
的生成性理论问题; (3)发展理论性概念, 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 2、构建研究理论 联系;(4)理论性抽 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 编码;(5)建构理论, 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 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 合性。
质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三 (五)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结果 种:(1)类属型; 质的研究报告通常包括 (2)情境型;(3) 结合型。以下六个部分: (1)效度问题; 1、撰写研究成果 (1)问题的提出; (2)信度问题; (2)研究的目的和意 义; (3)推广度问题; (4)伦理道德问题。 (3)背景知识; (4)研究方法的选择 2、构建研究理论 和运用; (5)研究的结果; (6)对研究结果的检 验。
(二)合作型叙事
合作型叙事主要是专业研究者以幼儿园教师
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或者以幼儿园教师所
提供的“想法”(包括教师的内隐理论、个人
理论)或幼儿园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为“解释”
的对象展开的叙事研究。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过程
北美教育叙事研究专家 康纳利和克莱丁宁
从现场到现场文本 Research Text
(二)质的研究的特点
1、自然性 2、描述性
特点
3、解释性
4、互动性
5、开放性
“质的研究就像一棵苍天大树,下面掩荫着各色各样的方法分。”
二、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
确定研究范围,提出研究问题 了解研究背景,构建概念框架 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 整理分析资料,建构研究理论
(二)
(三) (四) (五)
(二)实物的类型
根据实物 的制作者 非正式个 人类资料 正式官方类 资料
(二)实物的类型
根据其呈 现形式
文 字 资 料
作 品 样 本
影 像 资 料
(三)实物的收集
在心中对自己的研究所要搜集的实物范 围有个大概的规划。
实物收集 的注意事项
收集实物资料要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
收集资料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实物的用 途和价值。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
从教育行为 涉及的内容
教 学 叙 事
管 理 叙 事
德 育 叙 事
生 活 叙 事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
从叙事主 体的多寡
个体叙事
群体叙事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
从叙事主 体的多寡
自传型叙事
合作型叙事
(一) 自传型叙事
当中小学教师既是“叙说者”又是“记叙者”, 而且所叙述的内容涉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及其某些 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 成为教师的“行动研究”,实质是一种“叙事的 行动研究”。这种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作自传型叙 事研究 。 “讲述咱教师自己的故事” 遵循“深描”的原则,即详细地介绍问题、事件 发生、发展与解决的过程,并尽量展示有意义的 细节和情境。
收集实物资料之后,研究者要鉴别实物 的真伪。
(四)实物的分析
实物分析是指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建构所 收集到的物品的意义的过程。
1、考察实物资料的隐喻。 实物分析 注意事项 2、审视研究者自身的倾向性。 3、增加研究问题相关的专业知 识或者求助于专业人士。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过程 四、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四、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探究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注 意 的 问 题
(二)明确研究者在叙事研究中的角色。 (三)教育叙事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四)教育叙事的价值评断标准是多元的。 (五)注意研究伦理的要求。
五、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自传型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 “记叙文+反思”
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结果
(一)确定研究范围,提出研究问题
1、选择研究范围
2、聚焦研究问题 3、界定研究问题
(二)了解背景知识,构建研究设计
1、了解背景知识
2、构建研究设计
(三)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
1、选择研究对象 观察、访 谈、实物 2、进入研究现场 分析等手 段
3、资料收集
(四)整理分析资料,构建研究理论
(二)合作型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
合作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结构
(1)问题的提出
(2)故事的呈现
(3)因素分析
(4)阐明结论
(三)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它通常读来像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既包含研究者 对所搜集到的“故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 “故事”的论述性分析。
2、教育叙事报告又是“研究文本”,应展示研究的过程 和结果。
1.取材于日常生活 教育叙事以教师的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它必须是教师在校 园生活、日常教学、课堂实践等活动中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它必须是真实的、情景的,并具有意义的教学事件 2.“深描”归纳 叙事研究强调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刻完整的描述,描述得越详 细就越能完整地再现事情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 的前后因果关系,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主观性 教育叙事研究无论是“所叙之事”还是“所选之叙”都带有很大 的主观性。研究者对研究材料的取舍,对故事情节描述的详略,现 成氛围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研究者本身的价值信仰、文化背景 有很大的关系。
1、整理分析资料
研究之初是没有研究假设的, 扎根理论的主要操作程序 归档、编 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 是:(1)对资料进行 发现、归纳出概念和命题, 码、分类、 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 然后探索出研究的理论, 生概念;(2)不断地 归纳分析 遵从的是自下而上的归纳 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 的路线,这种方式构建的 理论被称作“扎根理论”。 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
五、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
1.叙事研究的含义 ●“叙事”一词对应的英文是“narrative”,它是由动 词“narrate”变化而来,其含义就是讲故事,或类似
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是“以故事的形式详细地 叙说”,也就是叙说按时间先后顺序所发生的事情或 事件,其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而非理论概括)。 ●叙事研究又称叙述学,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所进 行的一种研究或者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