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托法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信托法研究的基础性概念:信托、信托法律关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2、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托制度的产生根源与在实践中的扩展运用;3、使学生了解我国信托市场的概况;理解信托制度在金融市场发展中特有的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信托法律关系的架构;2、信托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信托的功能1.1.1 信托的定义与性质1.1.2 信托的起源与发展1.1.2 信托的功能1.1.2 信托的种类第二节信托法概述1.2.1 信托法的价值取向与原则1.2.2 信托法的功能1.2.3 信托法的体系1.2.4 信托法律关系第三节国外信托制度简介1.3.1 英美法系1.3.2 信托制度在大陆法系的发展概况1.3.3 日本信托法:引入信托制度的典型案例第四节发育发展中的中国信托制度1.4.1 中国信托制度的发展历史1.4.2 培育发展中国信托市场的问题复习与作业要求:1.思考:什么是信托?对信托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解。
2.思考:信托的功能有哪些?2.结合参考资料和指定科目,综合比较信托制度与赠与制度、代理制度、遗嘱制度、公司制度相比功能上的特殊性,理解对信托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财产管理制度的特性。
3.对信托法的体系形成初步认识。
考核要点信托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第二章信托的设立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设立信托的条件和形式,掌握信托成立的要件;2、使学生理解信托的无效和委托人的撤销权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信托设立的形式2、信托条款第一节设立信托的条件1.1.1 设立信托的条件1.1.2 信托当事人第二节信托设立的形式1.2.1信托行为的种类1.2.2信托文件的内容1.2.3 信托公示第三节信托目的及其限制1.3.1 信托目的1.3.2 信托目的的限制第四节信托的撤销与无效1.4.1 债权人的撤销权1.4.2 无效信托的概念和种类复习与作业要求1. 重点掌握课堂讲解内容;2. 从正反两个角度考察就某项财产设立信托的利弊,理解委托人的撤销权制度;4. 结合合同法相关知识,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尝试模拟以合同或遗嘱形式设立一信托。
考核要点:能够结合实例,掌握信托行为的有效要件。
第三章信托财产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信托财产的概念、范围和种类;2、结合信托本质,理解掌握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同一性、追及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托财产的特性,以及该特性在信托法中的体现。
第一节信托财产的概念1.1.1 信托财产的定义1.1.2 信托财产的特性第二节信托财产的范围和种类1.2.1 信托财产的范围1.2.2 信托财产的种类第三节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第三节对信托财产的强制执行复习与作业要求:1.思考信托财产保持独立性的意义。
2.如何理解信托财产权的法律性质?3.结合民法其它相关制度,理解对信托财产的强制执行。
考核要点:1.掌握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含义;2.明确受托人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特殊性。
第四章信托关系人教学目的和要求:1、信托体现为一种法律关系,信托关系人是参与其中的人,其中委托人和受托人是信托行为的当事人。
通过授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信托监察人制度,掌握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资格、权利和义务;2、通过对信托关系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考察,理解信托制度的灵活性;3、通过学习,掌握受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因此教学重点也较多:1、委托人的资格;2、委托人的权力和义务;3、受托人的义务与责任;4、受托人职责终止的情形和法律后果;5、受益人的资格和分类;6、受益权。
重点把握信托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平衡机理,理解信托法律制度设计的初衷和要点。
第一节委托人1.1.1 委托人的概念1.1.2 委托人的资格1.1.3 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受托人1.2.1 受托人的概念1.2.2 受托人的资格1.2.3 受托人的义务和责任1.2.4 受托人的权利1.2.5 受托人的职责终止第三节受益人1.3.1 受益人的概念与资格1.3.2 受益权1.3.3 受益人的义务第四节信托监察人1.4.1 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建立1.4.2 信托监察人的选任、辞任与解任1.4.3 信托监察人的地位、权利与义务复习与作业要求:1.全面掌握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监察人的概念、资格和权利义务。
2.掌握受托人的义务与责任,理解其在信托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受益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合同法有关知识,思考信托合同与为第三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有何不同?考核要点:1. 理解信托法对信托关系人权利和义务的架构;2. 重点掌握受托人的忠实义务;3. 掌握受益权安排的灵活性。
第五章信托关系的变更与消灭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了解信托关系变更的概念和主要情形;2. 重点理解信托关系变更的法律效力;3. 使学生了解信托关系消灭的情形和法律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信托变更的主要情形2. 信托合同变更和信托关系变更3、信托关系消灭的法律效果第一节信托关系的变更1.1.1 信托关系变更的概念1.1.2 信托关系变更的主要情形1.1.3 信托关系变更的法律后果第二节信托关系的消灭1.2.1 信托关系消灭的事由1.2.2 信托关系消灭的法律后果复习与作业要求:1.回答:信托变更的法律效力2.思考:信托合同变更和信托关系变更2.思考:信托受托人辞任是否导致信托关系消灭?考核要点:理解信托变更的特殊性,能够结合民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第六章商事信托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1. 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商事信托的特点和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2. 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法律设计、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结构以及企业年金制度;3. 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和研究商事信托机理,初步培养学生对信托产品设计中的法律可行性进行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商事信托在现代社会的运用2.商事信托产品的法律结构。
第一节商事信托概述1.1.1 商事信托简介1.1.2 商事信托的特点和分类1.1.3 商事信托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运用第二节商事信托在我国的运用1.2.1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1.2.2 集合资金信托产品1.2.3 资产证券化1.2.4 企业年金复习与作业要求:1. 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2. 分析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结构;3. 针对我国集合理财市场的问题,结合法学知识分析具体相关案例以及立法中存在的障碍,深刻理解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法律设计和优势所在。
4. 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本章所学知识,思考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考核要点:通过对主要商事信托产品的学习,理解信托法基本法律关系和信托制度在商业社会中的运用,了解各类信托产品的特点和相关法律规定的重点之处。
第七章信托业监管的法律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理解信托监管的必要性;2. 了解我国信托监管体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3. 掌握我国信托市场准入制度;4. 掌握信托业务监管制度的具体规定,理解其立法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信托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理解信托监管制度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信托业监管的必要性第二节信托业监管主体1.2.1我国信托监管体制的沿革1.2.2信托业监管主体第三节信托业监管的内容1.3.1 信托市场准入制度1.3.2 信托业务监管制度第四节信托在我国的发展与前景复习与作业要求:1. 了解我国信托监管体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思考现行我国信托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前述各章的学习论述对信托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3. 理解各信托业务具体监管制度的立法背景。
考核要点1. 信托监管体制2. 信托监管的内容第八章公益信托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了解公益信托的意义;2. 理解公益信托的信托目的,在此基础上掌握公益信托的分类和法律关系;3. 了解对公益信托的监督制度;4.掌握近似原则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公益信托的信托目的2. 近似原则第一节公益信托概述1.1.1 公益信托的意义1.1.2 公益信托的信托目的第二节公益信托的成立与法律关系1.2.1 公益信托的设立1.2.2 公益信托的法律关系第三节公益信托的监管1.3.1 对公益信托进行监管的必要性1.3.2 公益信托监管主体1.3.3 公益信托监管内容第四节公益信托的无效:近似原则1.4.1 公益信托的无效1.4.2 近似原则复习与作业要求:1.理解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的区别;2.思考:公益信托监管制度;3.思考和探讨我国公益信托品种;4.掌握公益信托的无效与近似原则。
考核要点:1. 公益信托的监管2.掌握公益信托中的类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