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h
6
2、张从正:提出凡病皆因“邪” 而生,“邪去则正安”,主张以 祛邪为主,反对滥用补药,被后
世称为“攻下派”。
h
7
3、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 病由生”治疗主张补脾胃为主, 被后世称为“补土派”或“脾结合江南地土特点,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主 张滋阴为主,被后世称为“滋阴派”。
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 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
h
1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
1、《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 笔)
内 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 《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 篇。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 的一部百科全书。
h
4
4、《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 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 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药学专著。
h
5
五、金元四大家简介
1、刘完素:发展了《内经》病机 和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治疗 主张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 凉派”。
┕ 脑——女子胞 (2)基本物质:
(3)机能活动:
h
12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1)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 (2)一天之内昼夜的变化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h
13
(二)恒动观念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 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 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而不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
h
15
1、辨证的概念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 收集的内容(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 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h
16
2、论治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 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 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 程。
h
17
3、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 “辨病治疗”的关系
(1)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h
18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h
19
(二)阴阳的特征
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 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凉的、 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h
30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1、直接归类
凡事物具有木、火、土、金、水类似的特 性的,就将其分别归属
于木、火、土、金、水五行。
2、间接推衍
对有些事物无法直接归类纳入五行中者, 采用间接推衍法归入五行。
h
31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3、五行制化 4、相乘、相侮
h
29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稼”指播种, “穑”指收获。所谓“稼穑”,指土地可供 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延伸而言,凡具 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均可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 潜降、收敛等。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 现象,皆可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所谓“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 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 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三)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
和可分性
h
20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1)截然相反的属性 (2)对立的双方相互制约 (3)一方的太过不及可引起另一方 的亢盛或减弱
h
21
2、阴阳的互根互用
h
22
3、阴阳的消长平衡
( 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 2)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 ( 3)阴阳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 质及其运动变化
h
28
(二)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所谓“曲直”,是 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 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 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 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 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因此, 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均可归属于“火”。
h
2
2、《难经》
成书年代:秦汉时期 作 者:扁鹊(秦越人) 内 容:医学理论专著,《内经》之辅翼, 涉及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 等,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
h
3
3、《伤寒杂病论》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 者:张仲景
内 容: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并 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诊治原则,可谓 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
1、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 动中。
2、人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也有赖于恒动不休 (1)生理上的恒动观 (2)病理上的恒动观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h
14
(三)辨证论治
症、病与证的区别 症:即症状,如头痛、腹痛等。可由不同的病 因引起,基本性质可以完全不同。 病:即疾病的全过程。 证:有“证据”之意,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 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
h
9
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h
10
(一) 整体观念
整体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 联系性。整体观念就是强调在观察 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须注重事 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
联系性。
h
11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三大方面)
(1)形体结构:
肝系统:肝—— 胆—— 筋—— 目——爪 心系统:心——小肠— —脉— 舌——面 脾系统:脾—— 胃—— 肉— —口——唇 肺系统:肺——大肠—— 皮— —鼻——毛 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
h
23
4、阴阳的相互转化
h
24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h
25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h
2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h
27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