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 录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明显,应用有望进一步打开 (1)
人脸识别优势明显,未来有望成为生物识别主导技术 (1)
人脸识别流程及分类 (3)
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率超越人眼,场景应用成熟 (4)
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人脸识别最具期待 (5)
深挖人脸识别产业链,寻找核心驱动力与机遇 (8)
上游产业趋于成熟,带动人脸识别快速爆发 (10)
中游人脸识别技术的进步,推动下游场景应用发展 (12)
下游主要依赖对场景的深耕,以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16)
三大阵营纷纷布局人脸识别,规模化应用大势所趋 (16)
初创公司:四大独角兽技术领先,产品涵盖应用领域广泛 (16)
上市公司:拥有传统渠道优势,打造软硬件结合一体化解决方案 (19)
互联网巨头:C端影响力强大,探索B端 (24)
人脸识别应用领域遍地开花,关注三大应用 (27)
安防市场规模巨大,人脸识别用武之地广阔 (27)
金融领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成为最大驱动力 (31)
移动智能硬件终端:苹果引领人脸识别应用新增长点 (33)
行业评级及投资建议 (35)
风险因素 (36)
表 目 录
表1:五种生物识别技术性能对比 (2)
表2:人脸识别的优势 (2)
表3:人脸识别三种不同的识别模式 (4)
表4:LFW测试中人脸识别精度超过人眼识别第一档部分公司 (5)
表5:2015-2017年人脸识别相关政策 (8)
表6:人脸识别产业链及代表公司 (10)
表7:国内外巨头深度学习开源平台 (12)
图8:3D人脸识别与2D人脸识别数据对比 (13)
表9:人脸识别四大独角兽对比 (17)
表10:人脸识别上市公司比较 (19)
表11:涉及人脸识别领域的上市公司 (23)
表12: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人脸识别布局 (26)
表13:人脸识别技术在部分机场应用情况 (30)
表14:银行部署人脸识别相关衍生市场规模 (32)
图 目 录
图1:人脸识别过程 (4)
图2:人脸特征点提取向量化 (4)
图3:2007-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亿美元) (6)
图4:2015-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6)
图5:2002-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亿元) (6)
图6:2015年生物识别各细分领域所占市场规模比例 (7)
图7:2020年生物识别各细分领域所占市场规模领域比例 (7)
图8:2017年上半年刷脸支付用户满意度 (7)
图9:人脸识别产业链 (9)
图10:人脸识别三大要素 (10)
图11:不同识别模式的ID置信度、计算成本、数据源成本对比 (11)
图12:AI芯片产业生态图 (12)
图13:不受环境光影响的近红外人脸图像 (13)
图14:主动近红外成像设备 (14)
图15:3D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15)
图16:3种3D成像模式 (15)
图17:四大人脸识别独角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 (18)
图18:海康威视人脸识别系统抓拍示意图 (20)
图19:海康威视ATM智能防护视频分析 (20)
图20:大华股份人脸网络识别技术原理 (20)
图21:汉王科技人证合一人脸仪架构图 (21)
图22:汉王科技人脸识别门禁应用场景 (21)
图24:首都机场旅客自助通关查验系统 (22)
图25:深网视界人脸识别系统 (23)
图26:百度人脸识别机器人“小度” (25)
图27:百度AI开放平台人脸识别产品功能 (25)
图28:腾讯优图天眼解决方案 (26)
图29:阿里巴巴人脸识别支付 (26)
图30:人脸识别应用领域结构比例(%) (27)
图31:2011-2018E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亿元)及年增速(%) (28)
图32:2015年安防各产业分布占比 (28)
图33:人脸识别在安防市场的应用推进进程图 (29)
图35:人脸识别在门禁系统应用优势 (29)
图36:中国农业银行“刷脸”取款 (32)
图37:IPhoneX人脸识别相关传感器.
(34)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明显,应用有望进一步打开
人脸识别优势明显,未来有望成为生物识别主导技术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技术。

与传统的密码检验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基于人的生物特性,具有易测量、排他性以及终身不变的特点,拥有检验快速、结果更准确的优势。

目前主流的生物识别方式分别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

每个人的指纹均不同,同一人的十指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不同身份的鉴定。

目前指纹识别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其技术成熟且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考勤、门禁等身份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的优势是应用比较方便,应用时间长,认知度高,但指纹是一种容易被窃取和复制的特征,安全性较低,且磨损后影响识别精度。

此外,指纹特征的稳定性较差,脱皮、表皮茧子,干湿状态等都会影响指纹的应用。

虹膜识别
虹膜技术是利用人眼睛虹膜纹理特征的一种识别技术。

虹膜是人眼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虹膜识别利用人眼图像中虹膜区域的特征(环状物、皱纹、斑点、冠状物)形成特征模板,通过比较特征参数完成识别。

该方法识别精度高、不易仿造,但相关设备价格昂贵。

从技术指标上来讲虹膜识别是比较精确的,但使用上需要通过红外光或可见光照射眼睛取得图像,使用者配合程度低,会有较高的心理排斥性,因此不适用于大人群应用。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是通过分析语音的惟一特性进行身份验证。

其设备距离范围大、安装简易,但识别准确度低,可能被录音欺骗,且易受背景噪声、身体状况、情绪等因素影响。

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系统是根据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吸收红外线光的特质,将具近红外线感应度的小型照相机对着手指进行摄影,即可把血管的阴影摄影出来。

将血管图样进行数字处理,制成血管图样影像。

从而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可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并确认身份,全过程采用非接触式。

目前主要包括手掌静脉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及手背静脉识别这三项技术。

目前静脉识别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应用还比较小,该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企业中,像日立、富士通、索尼仍在进行静脉识别技术相关的研究。

此外,此类已有数据较少,不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