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词解】 词解】 ①厥逆:指手足厥冷。 厥逆:指手足厥冷。 ②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③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提要】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释义】 释义】 ①大青龙汤证治 主症: 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无汗 脉浮紧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烦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 方药】 桂枝二两 ——通阳解肌 通阳解肌 麻黄汤 麻黄三两 走表——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走表 入肺——宣肺平喘 入肺 宣肺平喘 利肺降气 杏仁七十个 ——利肺降气 调和诸药 甘草粉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服药后的转归: 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此寒去欲解也” 服汤已渴者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发汗、平喘、利水。 发汗、 发汗 平喘、利水。 桂枝三两 ——解表、通阳、散寒。 解表、 解表 通阳、散寒。 芍药三两 ——破阴利水,助桂枝调和营卫。 破阴利水, 破阴利水 助桂枝调和营卫。 细辛、 细辛、干姜各三两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敛肺止咳; 姜辛散太过。 敛肺止咳 防麻、 五味子半升——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 化痰降逆止呕。 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化痰降逆止呕。 甘草三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甘缓和中, 甘缓和中 调和诸药。
7.妇科疾病:妊娠中毒症、产后发热不退、 妇科疾病:妊娠中毒症、产后发热不退、 妇科疾病 痛经、急性乳腺炎乳腺管闭塞; 痛经、急性乳腺炎乳腺管闭塞; 8.骨外科疾病:腰椎骨质增生、关节炎、脉 骨外科疾病:腰椎骨质增生、关节炎、 骨外科疾病 管炎、银屑病、荨麻疹、鱼鳞病、冻疮等; 管炎、银屑病、荨麻疹、鱼鳞病、冻疮等; 9.其它: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耳 其它: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其它 炎顽固性呃逆、煤气中毒等。 炎顽固性呃逆、煤气中毒等。
二、大青龙汤
(一)方证辨析 【原文】 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 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 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① 筋惕肉瞤② 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①,筋惕肉瞤②, 此为逆也。( 。(38) 此为逆也。( )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③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③ , 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 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
②大青龙汤禁例 脉微弱 —里阳虚,鼓动无力 表里俱虚 里阳虚, 里阳虚 表阳虚, 表阳虚 汗出恶风 —表阳虚,肌表失固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 “不可服之”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误服则表 不可服之”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 阳气更虚, 里 阳气更虚, 误服变证: 误服变证: ——过汗亡阳,阳气不达四末。 过汗亡阳, 过汗亡阳 阳气不达四末。 厥逆 阳虚阴伤, 阳虚阴伤 筋脉失养。 筋惕肉瞤 ——阳虚阴伤,筋脉失养。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释义】 【释义】 主症: 主症: 指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 伤寒表不解—— 指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 伤寒表不解 寒饮射肺,肺失宣降。 咳喘—— 寒饮射肺,肺失宣降。 咳喘 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干呕不渴—— 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干呕不渴 或然症: 或然症: 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口渴—— 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口渴 下利—— 水饮下趋大肠。 下利 水饮下趋大肠。 饮阻气机。 噎—— 饮阻气机。 水饮内停,气化失职。 小便不利,少腹满—— 水饮内停,气化失职。 小便不利,少腹满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方药: 方药: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生姜三两 杏仁四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 ——清解郁热。 清解郁热。 清解郁热 大枣十枚 炙草二两 和中以资汗源。 和中以资汗源。 辛散表邪。 辛散表邪。
煎服法及护理: 煎服法及护理: 1、先煮麻黄去上沫; 、先煮麻黄去上沫; 2、分三次温服; 、分三次温服; 3、温服取微似汗,切勿过汗伤阳; 、温服取微似汗,切勿过汗伤阳; 4、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5、若一服汗出邪解,停后服; 、若一服汗出邪解,停后服; 注: 若复服过汗,乃至亡阳,可出现恶风、烦躁、 若复服过汗,乃至亡阳,可出现恶风、烦躁、 不得眠等变证。 不得眠等变证。
三、小青龙汤 (一)方证辨析 【原文】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① 干呕,发热而咳,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①,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或噎②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或渴,或利,或噎②,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40) 小青龙汤主之。( )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1) 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词解】 词解】 ①心下有水气: 指里有水饮。 心下有水气: 指里有水饮。 ②噎: 咽喉部有气逆阻塞感。 咽喉部有气逆阻塞感。
(二)现代研究 本方可明显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本方可明显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哮喘 速发症状,具有平喘作用。同时本方还具抗炎、 速发症状,具有平喘作用。同时本方还具抗炎、抗 过敏、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并能降低血流阻力、 过敏、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并能降低血流阻力、有 利血液循环。 利血液循环。
【释义】 释义】 主症: 主症: 汗出—— 热蒸液泄。 汗出 热蒸液泄。 喘—— 热壅于肺,肺失降肃。 热壅于肺,肺失降肃。 指表无大热,而热郁于里。 无大热—— 指表无大热,而热郁于里。 无大热 病机:误用汗、 病机:误用汗、下,致邪热内传,肺热壅盛。 致邪热内传,肺热壅盛。 【治法】 治法】 清宣肺热。 清宣肺热。
(三)临床应用 1.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 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 感冒 道感染、肺心病等; 道感染、肺心病等; 2.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由于寒邪闭阻 脉管炎; 脉管炎; 3.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水肿 4.小儿银屑病; 小儿银屑病; 小儿银屑病 5.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 6.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
【方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药】 麻黄四两—— 宣肺气 麻黄四两 清宣肺热而平喘。 清宣肺热而平喘。 石膏半斤——清肺热 石膏半斤 降气定喘。 杏仁五十个—— 降气定喘。 杏仁五十个 调和诸药,和中缓急。 甘草二两—— 调和诸药,和中缓急 甘草二两
(二)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具有镇咳、祛痰、平喘、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具有镇咳、祛痰、平喘、 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对 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轻度抑制的作用, 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轻度抑制的作用, (对正常平滑肌无效)。因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对 对正常平滑肌无效)。因此, )。因此 支气管病变引起的咳喘有效。 支气管病变引起的咳喘有效。
(二)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具有解热、抗炎、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具有解热、抗炎、 镇咳祛痰、缓解平滑肌痉挛而平喘的作用;对寒 镇咳祛痰、缓解平滑肌痉挛而平喘的作用; 冷应激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有较明显的对抗作用; 冷应激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有较明显的对抗作用; 并能明显提高动物抗毒素抗体水平。 并能明显提高动物抗毒素抗体水平。
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①先煮麻黄去上沫: 先煮麻黄去上沫: 减其悍烈之性,以免发生心烦。 减其悍烈之性,以免发生心烦。 ②覆取微汗: 覆取微汗: 微汗使太阳经气始得周遍而病解。 微汗使太阳经气始得周遍而病解。 过汗必致津气大伤,病必不除。 过汗必致津气大伤,病必不除。 ③不须啜粥: 不须啜粥: 本方具有直接发汗作用。 本方具有直接发汗作用。 余如桂枝法将息: 服后无汗可续服, ④余如桂枝法将息: 服后无汗可续服,汗出邪解 止后服等。 止后服等。
(三)临床应用 1.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炎、百日咳、 炎、胸膜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胸膜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2.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3.慢性肥厚性胃炎属阳虚水停者; 慢性肥厚性胃炎属阳虚水停者; 慢性肥厚性胃炎属阳虚水停者 4.其他:肾炎、自汗症、多唾症、遗尿症、见水 其他:肾炎、自汗症、多唾症、遗尿症、 其他 欲尿症、失音等。 欲尿症、失音等。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一)方证辨析 【原文】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提要】 提要】 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