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审计基础与实务 项目七 开启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基础与实务 项目七 开启计划审计工作
3.熟知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是对 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订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 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 可接受的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6.审计计划的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 划,包括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做出的任何重大更改。
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应当包括为 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向项目组传达重大事项而作出 的关键决策。
注册会计师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应当能够反 映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以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 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需要 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 来考虑。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2.审计重要性的适用范围
(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包括对 被审计单位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年度和非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的审计,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项目七 开启计划审计工作
项目七 开启计划审计工作
1 策划审计计划 2 认识审计重要性 3 审计风险认知
任务一 策划审计计划
1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2 审计计划认知
任务一 策划审计计划
1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2 审计计划认知
7.1.1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1.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2. 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3. 认识审计业务约定书
(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时,如盈利 预测审核等,涉及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时,除非其他法 规和准则有特定要求,应当参照重要性原则办理。
7.2.2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一般要求
审计重要性 水平的确定
两个特征方面确定 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两个层次方面确定 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三个阶段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下 列初步业务活动: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 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认识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 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 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及报告的格 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4.审计计划的编制
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 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审计 计划的文书形式多种多样,表格式、问卷式和文字 叙述这三种主要形式为许多审计组织普遍采用。无 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均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各个被 审计单位的情况和审计目标千差万别,所以计划文 件的格式和内容也都需要酌情调整。
1.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3)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4)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 种: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
1.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 务活动,以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的:
(1)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 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 计师接受或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 误解。
2.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可以就计划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与被 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进行沟通。
任务二 认识审计重要性
1 审计重要性概述 2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
7.2.1 审计重要性概述 1. 解读审计重要性 2. 重要性的适用范围
1.解读审计重要性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汇总起 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 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1.审计计 0 划的内容 1
2.熟知总 0 体审计策略 3
3.熟知具 0 体审计计划 5
认知审 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划
0 2
4.审计计 划的编制
0 5.指导、监 4 督与复核
0 6.审计计 6 划的记录
1.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审计工作开始 时起草,它仅仅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预先规划。在 执行审计计划的过程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常 常会出现预期计划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对审计计 划的补充、修订贯穿整个审计工作过程。注册会计 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审计 业务。
2.熟知总体审计策略
(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 (3)关注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部注册会计师及其他注册会计 师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任何审计业务,都应与被审 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 定,各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 的目的是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使各方 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保护签约各方的正当 利益。
7.1.2 审计计划认知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 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3.熟知具体审计计划
3.熟知具体审计计划
5.指导、监督与复核
按照执业准则规定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 当经审计组织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对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修 改、补充、完善,并在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加以记 载和说明。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还 应就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重点审计领 域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核,找出并 分析差异原因,以便将来制订出更行之有效的审 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