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性识别

岩性识别


频率
H41层孔隙度属于中等水平,且比其上部的
30 20 10 0
0.25 0.35 其他
40.00% 20.00% 0.00%
10
40
0.2
0.3
0.6
渗透率
80
1
3
5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孔隙度对比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20 15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渗透率对比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10000.00 1000.00
A C D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 白云质泥岩
RT*Δ SP >38
GR*CNL ―
RT*Δ SP
100.00 10.00 1.00 0.10 2400
粉砂岩类
B
GR*CNL
≤38
5.32~38 ≤ 5.32
60.00% 40.00% பைடு நூலகம்0.00% 0.00%
频率
80.00%
孔隙度
渗透率
粉砂岩类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频率 累积 %
粉砂岩类
3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统计了H2452井H41层进行了孔隙度分析 的样本点163个和渗透率分析的样本点93个,
频率
60 50 40 30 20 10
其频率分布如右图所示。 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14%~22%,峰 值为16%~18%。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 0.25mD~0.35mD,峰值为0.25mD~0.3mD 。 为中等孔隙、特低渗透储层。
孔隙度较高。
储层性质分析
一、岩性特征
H2452井在H40和H41层内1585.27-1634.61m井段内共连续取心10次, 总取心进尺49.34m,心长49.34m,收获率为100%。其中H40层主要为白
云质泥岩,统计目的层H41层的岩性数据如下表所示:
岩性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中-细砂岩 细-中砂岩 粗砂岩 砂砾岩 长度(m) 3.42 6.7 3.03 4.87 8.51 1.83 2.84 1.05 0.44
岩性过渡带
薄夹层
数据挖掘用于岩性识别
挖掘字段有: CAL、 GR、ΔSP、RXO、 RI、RT、 CNL、DEN、AC等常规九条曲线。 挖掘的岩性有:白云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中粗砂岩等4种岩性。
岩性识别
C5.0决策树方法的岩性识别规则和参数权重分析
每个字段在岩性识别 模型中的权重大小。
决策树生成的模型 以及每种岩性识别 个数和准确率。
>1867
≤1867 ≤ 1867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识别的参数标准表
岩性识别
利用岩性识别图版对全井段 共计238个岩心分析样本点进行判
岩性 识别
别,其识别精度如下表所示:
岩性 样本 数目 53 识别 数目 48 识别精度 90.57%
实际 剖面
白云质 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107
46
86
37
80.37%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2 0.25 0.3 0.35 0.6 1 3 5 10 40 80 其他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频率 累积 %
频率
10 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49.41% 45.65%
油岩心30.32m。其中荧光级
14.98m,油迹级13.84m,油斑 级1.5m。
40.00%
20.00%
4.95%
0.00%
荧光
油迹
油斑
储层物性特征
三、物性特征
H41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岩心分析孔隙度
25 20 15 10 5 0 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2.55
测井密度
储层性质分析
从总体上看,
H40层以白云质泥岩
为主,H41层以粉砂 岩、细砂岩为主。两 层对比发现,白云质
泥岩的电阻率比砂岩
明显要高;自然伽马 值较低;密度值较高;
声波时差较低;中子
0.25 0.35 其他 1 3 0.2 0.3 0.6 5 10 40 80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25 20
频率
频率
15 10 5 0
孔隙度
渗透率
岩性合并命名
H2452井H41层进行了岩性分析的样本点共有171个,包括白云质泥岩、粉砂质 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细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细-中砂岩、中砂 岩和粗砂岩等10种岩性。其岩性定名繁杂,考虑裂缝发育与岩性的关系,将其整 理归纳如下:
80.43%
中粗 砂岩
总体
32
238
25
196
78.13%
82.35%
下一步工作计划
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30.00% 25.00%
20.50%
H41岩性分布图
26.03%
20.00% 15.00%
10.46% 14.90% 9.27% 3.21% 1.35% 白云质泥岩 粗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砂砾岩 细砂岩 细中砂岩 中细砂岩 8.69% 5.60%
10.00% 5.00% 0.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孔隙度
频率
H41储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50 40
120.00% 100.00% 80.00% 60.00%
累积 %
储集层孔隙度更高,而渗透率极低。经调查研究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成岩中的溶解 作用和交代作用,火烧山油田的孔隙度具次生孔 隙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 岩性敏感性:ΔSP>GR>CNL>RT
岩性识别
由于单一的测井曲线所涵盖的地质信息有限,依据之前数据挖掘方法提
取的岩性敏感性参数,采用多参数组合的方法建立岩性识别图版,使得各种
岩性之间的界限更加明显。这里采用深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相对值的乘积同自 然伽马和中子孔隙度的乘积建立交会图。
岩性识别图版
总计
32.69
可以看出,H41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类为主,这两类 岩性是其主力含油岩性。
储层性质分析
胶结程度:
中等
62.75% 64
H41胶结程度
胶结程度以中等和致
密为主。
致密
37.25% 3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二、含油性特征
H41含油性分布图
H41层共计取心32.69m,含
60.00%
井号 岩性 白云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粉细砂岩 细砂岩 中细砂岩 细中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合并岩性 据资料显示,火烧山这 类岩石的岩性主要为粉 砂岩夹泥质微纹层,常 据肉眼大致判断粉砂与 泥质的比例,而粗略地 定名粉砂岩、泥质粉砂 岩或粉砂质泥岩,可总 称为粉砂岩类。实际情 况也的确如此。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H2452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识别
考虑到样本点的丰富性和代表性,从H40层选取若干白云质泥岩样本 点,并对薄层进行测井曲线的重读值,删除岩性过渡带和超薄夹层的点, 最终获得样本点151个(其中白云质泥岩39个,粉砂岩63个,细砂岩34个, 中粗砂岩15个)。以这些样本点为基础,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岩性敏感 性参数的识别。
H2452井岩心归位
归 位 后
归 位 前
H2452井岩心归位
归位效果分析:
30
归位前
岩心分析孔隙度
25 20 15 10 5 0 2.15 2.2 2.25 2.3 2.35 2.4
y = -37.011x + 101.61 R 2 = 0.1538
2.45
2.5
2.55
测井密度
归位后
30
y = -77.597x + 195.96 2 R = 0.5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