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第三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第四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一、美乡的醉梦者⏹“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

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

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

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

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

60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

欣赏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宗白华《艺术欣赏指要》⏹如醉如痴的体验与个体生命经验的释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阿炳:二泉映月⏹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王立平:葬花吟⏹艺术的欣赏也是一种对生命宽容的欣赏。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宗教,懂得了欣赏艺术,也就懂得了宽容、悲悯和赎罪。

⏹艺术人生,是一种有福气的生命。

二、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艺术欣赏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艺术作品的结构或组织(章句段落、雕塑形式等)⏹主观性:欣赏和理解的主观性艺术鉴赏作为审美再创造活动(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1. 欣赏主体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大量艺术欣赏的实践⏹培养纯正的趣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篇》“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小,趣味愈纯正”2. 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3. 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4. 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5. 美育与艺术教育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术语;“美学”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指感觉学(Aesthetica)⏹审美和艺术活动都离不开直觉。

⏹夏夫兹博里:“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普列汉诺夫:“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觉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一看见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快感审美直觉的特点:直观性与直接性。

⏹审美直觉的直观性是指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必须亲自去感受,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审美直觉的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无需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审美直觉中的通感所谓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审美直觉所把握的只是艺术初感,然而,初感虽然宝贵,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此时,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马斯洛“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它使人如痴如醉、消魂落魄。

“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人的潜能和价值》) 审美体验中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与审美直觉相比,审美体验由于更加侧重于鉴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想象、联想和情感在其中更加活跃,发挥着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审美升华中的理解⏹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中,同样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活动,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复杂作用,但其中理解因素最为活跃。

⏹审美升华阶段中的理解已经不同于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阶段的理解,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审美升华中的顿悟在鉴赏艺术作品最深层次的意蕴时,既不能依靠直觉,也不能依靠体验,甚至不能依靠单纯的理解。

由于艺术意蕴大多是将无穷之意蕴含在有尽之言中,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要把握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就必须通过哲理的顿悟和理性的直觉。

审美升华中的共鸣所谓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审美升华的本质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一、艺术批评的作用1.艺术批评不是批评艺术,而是为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或者说,为欣赏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个创作者思考的过程。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好的艺术批评常常需要艺术史的宏观训练,艺术史是从事艺术批评的基础。

⏹艺术史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史料、史观和美学。

⏹史料是艺术史讨论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有一部分可能会和考古或人类学重叠,也可能与文物鉴定学重叠,像是一种冷静的科学分析。

⏹现代艺术史的史料鉴别,常常借助于考古上碳十四的测定,用化学反应的分析来断定文物的年代。

⏹史观的意义在于使得艺术史研究不再是纯粹客观、科学的史料分析,而是将机械的艺术史料联系起来,研究其内在的发展规则。

⏹史观意味着要有能力去定位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意义,或历史与人类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影响关系。

⏹好的艺术史往往在史观的讨论方面提供很多元化的思考,而不是立刻使读者陷入在一种固定的观点中。

因为,史观的讨论是可能修正的,也为艺术史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史观的健全,也往往帮助一个从事艺术批评的人获得更全面的观照,而不使艺术批评的工作流于太过个人情绪化的好恶。

⏹美学是为了制衡“史料”、“史观”,使艺术史永远遵循“美”的主题,以“美”为核心。

⏹美的理论研究者、美的批评者,也同时是美的创造者。

⏹再好的理论或批评,也无法代替艺术本身,最好的批评,本身必须具备美的潜质。

(二)艺术批评的科学性与艺术性1、艺术批评的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做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2.艺术批评的艺术性⏹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应该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

⏹尤其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艺术概论总复习艺术批评的标准⏹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一、关于课程的梳理⏹二、关于各章重点和难点的解读⏹三、关于复习的要领⏹四、关于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方法一、课程的梳理⏹艺术总论⏹艺术种类⏹艺术系统第一部分:艺术总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发生)⏹艺术的社会功用⏹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艺术起源于“模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于“游戏”(德国哲学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席勒--斯宾塞理论”)⏹·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艺术起源于“巫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位的信》)⏹·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科学第二部分:艺术种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园林艺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阿拉伯园林中国园林⏹北方大型皇家园林⏹江南小型私家园林–造型艺术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第三部分:艺术系统⏹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作品·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艺术传达活动⏹自然论和中国艺术的精神(p176)⏹(1)天人统一观⏹(2)心物统一观⏹(3)神形统一观⏹(4)文质统一观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审美共鸣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批评的特征关于各章重点和难点的解读⏹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2、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三种)?(理解识记)3、为什么说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行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