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票据法》第十条

试论《票据法》第十条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试论《票据法》第十条第十条: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下简称《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它的制定和颁行,对于规范票据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障票据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是,票据活动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票据的性质和票据行为的性质比较复杂,使得仅靠一部《票据法》是很难规范的。

并且,《票据法》也存在着不严密的地方,中间的一些条文也是值得商榷的。

下面,我们就《票据法》第10条作一下探讨。

一、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归根结蒂,票据行为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因为它同样是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涉及到双方或者是多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所以,票据行为应当符合民法上对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基本要件;票据行为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还必须符合票据法的特别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

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利润为诱导的、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市场经营主体追求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商业投机行为、商业欺诈行为蔓延,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市场呼唤诚实信用,票据市场也不例外。

江平老师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善意、诚实和信用。

其中“善意”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不能有恶意:“诚实”要求人们在进行市场活动时实事求是,不欺诈:“信用”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讲究信誉,恪守诺言。

这一原则,是指导民事活动的基石。

《票据法》第10条第1款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票据活动的民事性。

它的立法目的,在于反对一切非道德、不正当的票据行为,纯洁票据市场。

所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一款规定,是在目前我们票据市场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规定。

毕竟来说,我们的票据市场相对于西方来说,还是很幼稚的,因此,有必要规定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存在。

但是,这样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票据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首先,票据为无因证券。

票据作为设权证券,作成票据即创设了权利;作为完全有价证券,持有票据即可主张票据权利;而持票人取得票据的原因或者作成票据的原因概所不问。

换句话说,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发行、转让关系是分离的,也就是说票据关系和原因关系是分离的。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票据行为均是基于一定的原因而产生的,即票据行为要有票据原因。

所谓票据原因,是指票据当事人接受票据的实质关系或基本关系,如买卖、借贷、赠与而接受票据。

票据行为虽然是基于一定的原因而产生,但是票据一旦制作完成并交付,票据的效力就与其基础行为或实质关系完全分离,不因其基础行为或实质关系无效或因有瑕疵被撤销而受影响,即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于其基础行为或实质关系而存在。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也叫做“中性”、“无色性”、“抽象性”等。

王保树老师认为,票据的无因性主要表现在:除票据接受的直接当事人之间和出于恶意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之外,不能以原因关系为理由抗辩票据债务的承担。

也就是说,票据行为与制作票据的原因行为是相互独立的。

票据行为人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票据行为的当事人必须有票据能力;其次,必须要有意思表示。

票据行为较一般的民事行为更多的采取表示主义,在票据行为的意思表示欠缺或者是意思表示有瑕疵时,行为人均不得以其无效或者可撤销对抗善意的持票人。

基于票据的无因性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我们没有必要苛求一定要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因为这些只是票据产生的原因关系,它在票据行为完成之后,是不能影响票据效力的,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出现。

另外,如上所述,票据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最重要的就是“意思自治”。

票据行为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自由的进行票据活动。

只要没有违背社会正义和公序良俗,法律是不应干涉的。

意思表示是票据行为实质构成要件之一。

对于意思表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比较原则,主要规定了因为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而为的意思表示。

对于恶意串通的意思表示必须具备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这一限制条件。

影响票据效力的因素主要有胁迫、欺诈和误解。

票据行为的性质,历来存在单独行为说和契约说之分。

英美法系国家主张契约说,其票据立法都把票据行为定性为契约行为,并把交付规定为有关票据生效的条件。

但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主张单独行为说,尤其以创造说为甚。

但是无论是契约说还是单独行为说,出票人和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对方当事人之间的行为,也要有合意。

三、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是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票据权利的取得,是指持票人合法有效地取得票据的所有权,并享有票据权利。

而票据的取得,一般是指持票人以一定方法取得并占有票据。

可见,票据权利的取得和票据的取得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以合法手段取得并完全享有票据权利。

后者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合法取得,并完全享有权利;非法取得,不享有权利;合法取得,但只享有部分权利。

该条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并且是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对价。

这一规定,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必须给付对价”,指的是与票面金额相等的价格;而“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则可能高于票面金额,也可能少于票面金额,当然也可能等于金额。

另外,这个对价只要双方认可就行了,那何必要在第1款中规定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存在呢?所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这里的“对价”究竟作何解释,还值得商榷。

《票据法》在第11条规定了取得票据不受对价限制的例外,同时又在第12条规定了以非法手段取得票据以及因为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效力问题。

那么,有这样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双方当事人没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但是双方合意后,签发、取得或者转让票据,这种行为又不在第11条、第12条限制之列,那该如何处理呢?四、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立法例我国《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带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别的国家和地区有关票据的立法中,在对价和真实的交易关系上,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台湾《票据法》,它在第14条规定:“以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取得票据者,不得享有票据上之权利。

无对价或以不相当对价取得票据者,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之权利。

”这一规定,与我国《票据法》第11、12条的规定很相似;除此之外,台湾《票据法》中没有提到要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没有提到诚实信用。

可见,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有不适之处。

再如英国《票据法》,该法在第三节规定了“汇票的约因”。

第27条第2款是这样规定的:“票据在任何时间具有对价后,对于在此之前的承兑人和全体汇票关系人,该汇票的持有人视同要求对价的的持有人。

”这也就是说,后手的权利不得优于前手。

并且该法在第29条规定了“正当持有人”,在第30条规定了“对价和善意的推定”。

可见,英国《票据法》也没有必然要求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其次,这种对价,是可以推定的,即可以从外观上表现出来,只要外观上满足对价的条件就足够了。

五、结语我国《票据法》第10条之所以这样规定,虽然是有一定的原因;毕竟说来,我国的市场机制不是很完善,信用机制自然就不发达,所以票据市场规制起来比较的困难。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忽视了票据的无因性和票据活动的无因性,而作出诸多保护性措施。

这样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这种状况,随着我国信用机制的发展,一定会有所改善。

∙血亲不婚,那收养的孩子之间呢?/qdb/913807.html∙腹中的胎儿能否要求死亡赔偿金的份额?/qdb/913806.html∙“弹性工作制”还能要求加班费?/qdb/913787.html∙夫妻忠诚协议真的有法律效力吗?/qdb/913786.html∙劳动者主动提出放弃缴纳社保,吃亏的是谁?/qdb/913767.html∙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会侵犯合法夫妻的共同财产吗?/qdb/913766.html∙在职场中,“不得不向领导低头吗?”/qdb/913759.html∙有外遇就可以冠冕堂皇的离婚?——太天真/qdb/913758.html∙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打官司就赢不了吗?/qdb/913723.html∙过了诉讼时效就不能再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了吗?/qdb/913709.html∙网络造谣后果严重!你还敢在网上乱说话吗?/qdb/913708.html∙单位未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可获得支持吗/qdb/913677.html∙不是亲生父母,就可以不尽赡养义务么/qdb/913676.html∙公司正式成立前就加入,只口头约定了试用期,法律关系怎么算 /qdb/913675.html∙爷爷奶奶们的“探望权”/qdb/913672.html∙追索三费不再适用诉讼时效/qdb/913671.html∙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单位没缴社会保险怎么办?/qdb/913670.html∙浅谈“网络造谣”现象 /qdb/913665.html ∙注意,以个人原因辞职不能领取失业金!详解失业保险待遇/qdb/913664.html∙老赖:“我有房,但我就是不还钱”——债务人唯一住房可以执行么 /qdb/913663.html∙在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全都得劳动者自己承担吗/qdb/913654.html∙参加单位组织的聚餐发生意外事故,算不算工伤/qdb/913653.html∙只是对骂,又没动手,他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qdb/502109.html∙那些闹伴娘的,别拿法律不当回事/qdb/913640.html∙员工对调岗决定不满,怒删客户资料,结果法院这么判/qdb/913639.html∙买家付了款但没有购房资格,卖家能不能解除合同/qdb/913638.html∙劳动合同约定“因劳动者过失造成的工伤责任自负”,合法吗/qdb/913637.html∙婚没结成,钱也没了,咋整/qdb/913636.html∙因为串岗受伤,就不属于工伤了么?/qdb/913635.html∙员工欠债不还,单位能否以此为由将其解雇?/qdb/913634.html∙坐牢就能抵债?别太天真了……/qdb/913633.html∙不能胜任工作会被辞退,那怎样才算“不能胜任工作”呢/qdb/913632.html∙约定离婚时一方“净身出户”,就真得“净身”吗/qdb/913631.html∙辞职竟被判赔单位160多万元!这种情况下就别轻易辞职了/qdb/913630.html∙书面约定了做流产手术,女方后悔,男方是否仍有义务抚养孩子 /qdb/913629.html∙先培训再上岗,培训期间存不存在劳动关系/qdb/913628.html∙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算谁的?/qdb/913627.html∙离婚时能约定债务归属吗/qdb/913626.html∙不用等最终判决也能拿到钱吗?来了解一下“先予执行”/qdb/913625.html∙每个月等着发工资,那么关于工资的这6条法律知识你清楚吗?/qdb/913624.html∙单位能否规定禁止员工在外兼职/qdb/913623.html∙因工致残后,单位能不能单方面调岗降薪/qdb/910109.html∙同一家庭,继子女继承遗产份额天壤之别,竟是因为这样!/qdb/910108.html∙长期分居会导致自动离婚吗?/qdb/910107.html∙因单位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能否主张双倍工资/qdb/910106.html∙维权宜趁早——“诉讼时效”是怎么一回事/qdb/729268.html∙同居闹分手,财产如何处理/qdb/729267.html∙产假可以休多少天?哺乳假又是怎么一回事?/qdb/729266.html∙单位未按实际工资基数交社保,劳动者能否主张经济补偿/qdb/618497.html∙员工试用期怀孕,巧留证据扭转被辞退命运/qdb/618496.html∙员工因坐“黑车”被辞退!法律解析企业规章制度到底能管多宽 /qdb/618495.html∙只有一套共有住房,离婚时如何处理/qdb/618485.html∙渣男隐瞒已婚事实欺骗感情,女子告到法院讨回公道/qdb/618484.html∙合同签了也没用?所谓的实践性合同是怎么回事/qdb/618483.html∙患职业病能否主张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双重赔偿/qdb/618482.html∙“同工同酬”≠“同岗位同薪资”/qdb/618481.html∙所谓的“嘴上说说”有法律效力么/qdb/618479.html∙企业单方面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究竟合不合法/qdb/502444.html∙上下班途中无辜遭遇交通事故,能否主张双份赔偿/qdb/502443.html∙陌生人闯进院子被狗咬伤,责任怎么算/qdb/502437.html∙酒桌上不仅有义气,更有责任/qdb/502436.html∙劳动合同试用期长短有什么讲究/qdb/502435.html∙当婚姻遇到骗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qdb/502434.html∙钱要回来了,人却进去了/qdb/502433.html∙2017未休的年休假,2018还能用么?/qdb/502432.html∙将孩子遗弃的未婚妈妈,你本来可以选择另一条路/qdb/502428.html∙临时工打人,用工单位有没有责任/qdb/502395.html∙发现养了多年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可以主张哪些权益/qdb/502386.html∙熊孩子私自拿钱买手机,家长怎么办/qdb/502372.html∙妻子代丈夫在卖房合同签的字,法律效力如何认定/qdb/502366.html∙在劳务派遣中,社保没交是谁的责任/qdb/502364.html∙产生劳动争议,公司却说双方只是劳务关系,怎么破/qdb/502349.html∙在“自愿不交社保”的协议上签字,有什么后果/qdb/502337.html∙交付的房屋与图纸显示不一致,开发商应承担什么责任/qdb/502335.html∙公司搬家,员工不想跟着过去怎么办/qdb/502305.html∙公司不续签合同,员工只知道打包走人?那可能就亏了/qdb/502299.html∙员工有过错,公司扣工资,这事合法吗/qdb/502278.html∙录用时约定周末单休,单位是否还需要支付加班费/qdb/502272.html∙提前离职能不能拿到年终奖/qdb/502260.html∙值班期间在单位宿舍洗澡触电,算不算工伤/qdb/502112.html∙超过30天就不能退费?可别再被培训机构的伎俩坑了/qdb/502249.html∙取名字这件“小事”,没想到惊动了最高法院/qdb/502248.html∙曝光别人虐待孩子,算不算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qdb/502237.html∙“父债子偿”为什么不是天经地义的/qdb/502226.html∙录用通知书能不能当作维权依据/qdb/502212.html∙【冷知识】“你有权保持沉默”是怎么来的/qdb/502204.html∙离职也有钱拿?不知道这些,你可能损失了一个亿/qdb/502197.html∙自愿加班,前往单位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是工伤吗/qdb/502191.html∙职工未婚先孕,单位不批产假,合不合法/qdb/502184.html∙加班和“值班”有什么区别/qdb/502169.html∙不提出年假申请=自动放弃年休假?/qdb/502121.html∙工伤赔偿能不能私了 /qdb/502122.html ∙离职员工:公司没签劳动合同,违法;公司:合同被你偷走了/qdb/502123.html∙我是“新人”,我也要休年假/qdb/502124.html∙一房二卖,房子应该归谁所有?/qdb/502125.html∙配偶出轨,原配能不能起诉第三者/qdb/502126.html∙被高空抛物砸伤,找不到肇事者怎么办/qdb/502127.html∙车在小区被盗,能让物业赔偿吗/qdb/502128.html∙自家的防盗窗,怎么说拆就得拆了?/qdb/502129.html房价上涨,卖家违约不交房,能不能让他赔偿房屋价差损失?/qdb/502130.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