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培训课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培训课件


在2010年国务院发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第七项工作中提出: 全面开展安全达标。要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 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在2011年国务院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 “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中,对安全生产标准化 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有关文件
➢ 《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 〔2004〕62号)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 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安委办明电〔2007〕9 号) ➢ 《关于加强冶金有色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 2008〕42号)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 商贸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52号) ➢ 《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 159号)
《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 总局(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导则》(AQ2007—2006 );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AQ 2007.2 );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露天矿山实施指南》 (AQ 2007.3) ;
时间
国外安全生产发展趋势
事 故
技术、设计和标准


技术、设计和标准+管理体系

技术、设计和标准+管理体系+企业文化
时间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发展趋势
伤 害 发 生 率
自然本能
我国大部分 企业安全管 理位置
法制监督
自我管理
团队文化
总结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绩效优良企业的经验、 回顾国内外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历程,结合我国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需求,我们认为,安全生 产标准化是安全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的创新, 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阶段。 “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
国外安全生产绩效领先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技术及标准

健康、安全、

环境管理制度
发 工程学进步、硬
生 件进步、强化安

全管理、环境和
健康的达标
安全管理系整合、
报告制度、管理
层承诺、能力保
证、危险评估和
管理
员工行为的改变、 显著的领导力及 个体的责任、共 同的目标和信念、 行为与承诺的一 致性
文化的改变
金属非金属矿山;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烟花爆竹; 冶金; 煤矿; 机械制造企业; 建筑材料等。
相关激励政策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许可 证延期换证工作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8〕127 号)中明确要求:
“要结合换证工作,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安全标 准化活动。对已经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 企业,当其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时,可直 接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5. 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 平,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 康发展的需要;
6.有助于实现对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促进安全生 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
7.有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水 平。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1. 是实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
2. 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 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3. 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 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需要;
4. 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 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 本途径;
一、安全生产目标
1.1 目标
制度: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 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具体目标: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 标。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排查隐患治理和监控直达危险源,建 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 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 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 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 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 ☆ 人、机、环境、管理 ☆ 体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
2.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协会组织、机构评审 、政府公告”的原则,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组 织、协调和指导等服务工作;
实施主体是企业 监管主体是安监部门 服务主体是中介机构
3.《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规范、标准》已经或将以 安全生产标准(AQ)的形式来发布的,我国《标准化法 》第七条明确规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 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 准;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2.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有关 工作的通知》(危化函[2008] 51号)中明确要求:
对已取得《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其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换证时可不再进行安全评价,直接 办理换证手续;
对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企业,可以将标准化 考评工作与安全评价合并进行,换证时由发证机关参照标准 化考评报告审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做出是否予以换证的 决定。
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 体现“风险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冶金、机械、煤矿等领域率先开展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先后推行了设备设施标准化 、作业现场标准化和行为标准化。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 标准化认识的提高,特别是在上世纪末,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体系引入我国,风险管理的方法逐渐被部分企业所 接受,从此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为设备设施维护标准 化、作业现场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 活动的标准化等方面。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国家 安监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 产标准化考评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办法》 《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 《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2011版)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煤气)》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铁)》
第三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要内容
n 一、安全生产目标 n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n 三、安全生产投入 n 四、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n 五、教育培训 n 六、生产设备设施
n 七、作业安全 n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n 九、危险源监控 n 十、职业健康 n 十一、应急救援 n 十二、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n 十三、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钢)》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 《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商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乳制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平板玻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啤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涵
1.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 质量和绩效关系到企业全体的安危兴衰,“正人先正己”,必 须首先使其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做出表率。
2.生产班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基层细胞,保持班组安全 、有序、文明、健康的活动,整个车间才能生机勃勃,因而班 组必须要有安全工作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白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山东省蒸压粉煤灰砖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试行)》 《造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目前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行业
➢ 《关于印发2011年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 行业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 15号) ➢ 《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 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 〕208号) ➢ 《总局关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 业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四〔 2010〕169号)
3.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作业场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 位,其作业现场和操作程序等,均可采用预先设定的安全生产 质量标准来加以控制。
4.通过开展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班组、作业现场三个方面 的安全达标活动,逐步实现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生产标准 化。
5.以上各项工作的安全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规章、规程,达到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规范、标准》就是安全生产 领域的技术性法规(AQ) ,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属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无论企业是 否自愿申请考评。
企业自愿申请考评 标准强制执行
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 创造最佳 创造最优 竞争环境 工作条件
降低社 会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