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与血管

心脏与血管

一、心脏与血管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1、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2.、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他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3、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不论体循环或肺循环,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的主干行走于心脏的表面,其小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

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

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因此心肌和冠状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很快地进行。

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相互吻合。

正常心脏的冠脉侧较细小,血流量很少。

因此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肌梗塞。

但如果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作用。

二、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心脏病是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栓塞等一组疾病。

他们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各异。

最关键的基础性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浆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动脉内膜损伤,继而出现内膜增生,内膜下胆固醇沉积,逐渐使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窄,从而使血液流通的量和速度下降,使远端的脏器出现氧气、养料供应不足、代谢下降,功能失调,最后引发一系列病症表现。

原因分内因(包括临床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

有家族病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

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大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

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当血脂(主要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过正常值限时,就称为高脂血症,它是富裕生活带来的恶疾,它对人体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并且是全身性的。

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肾的损害。

它的发展步骤是这样的:高血脂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脑供血不足→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心脏病)。

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都有可能合并高脂血症。

因此,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应是我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脂血症病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症状,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因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降血脂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如果任由高血脂状况自然发展,不加以控制,一旦病情加重,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一般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已经形成脂质沉积物,甚至有10%的儿童从十岁就开始了,这种沉积物在医学上被称为粥样硬化斑块。

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长期积存的作用,阻隔了血管对营养物的吸收,血管营养状况每况愈下,使血管慢慢变硬、变脆、变窄,失去弹性,而且,这种不良作用还能引起高血压病或加重高血压的程度。

当血管的截面积的50%被挤占后,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就十分明显了,以致于头晕、头痛、心区疼、憋气时有发生。

当血管的截面积被堵住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条血管被完全堵塞,最严重的后果是偏瘫。

这就是“三高”人群为什么容易得中风的原因。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缺血六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中风发生之后的六个小时内,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严重的中风患者,有90%以上活不过24小时,即使抢救及时得以生存下来的,有一半人将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且三年内的复发率大于30%。

也就是说,得过中风之后,如果不注意康复,还会多次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的后果严重。

三、发病情况资料小辑1、http:// 2001年10月05日17:52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在我国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栓和脑溢血等等,它们的发生无一例外地与血脂异常增高有关。

全世界每年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病和中风。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导致人口死亡占总死因的百分比1997年已上升到39.4%,是导致人口死亡的头号疾病和主要原因。

我国现有600万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重残,每年还有约15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和75万冠心病患者,由此导致的家庭、医疗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

2、http:// 2001年05月18日18:04北京晚报心脑血管病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每13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而致残。

为使在今后10年内,我国的脑中风与冠心病每年减少10%,即每年挽救12万人的生命,使15万人免于残废,中国科学院三年前在北京阜外医院成立了一个中--德分子研究室,对基因功能和心脑血管病新的危险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研究人员还对脑中风新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从1.2万冠心病和1000位脑中风病人中,他们在国内首次发现:大约有9%的冠心病,12%的脑中风患者,与病人自身血液中的一种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10%与血中脂蛋白(a)有关。

通过对抗这些危险因素,则能减少国人脑中风的发病与死亡。

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2、年龄:男>45岁、女>55岁易患心血管疾病。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3、性格: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3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

在我国,男女的冠心病死亡率比例约于2:1。

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粘附聚集。

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5、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度肥胖、20%为中度肥胖、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

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

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肥胖分“苹果型”和“鸭梨型”。

苹果型肥胖者肚子大,俗称“将军肚”,此种体形的人,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心脏、动脉内,所以更危险;“鸭梨型”肥胖者臀部大、腿粗、肚子不大,危险性小些。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

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易患本病。

6、运动过少: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减少35%--55%。

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不可剧烈。

近年来研究证实,体力活动少以及缺乏体育锻炼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成人健身程序对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

这些益处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体育锻炼可以扩张冠状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脏泵血功能。

(2)体育锻炼可降低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继发的冠心病,对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措施,很多冠心病人过于肥胖,而过于肥胖者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较正常体重的人多62%。

(4)体育锻炼可改善骨骼肌代谢,减少运动时的能量需求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增加心功能贮备,并改善体力。

(5)体育锻炼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方法,而高血压又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6)体育锻炼可放松情绪,增加冠心病病人的生活乐趣,这对冠心病病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7、情绪异常:乐观的情绪可使体内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而负性情绪,如悲观、抑郁、焦虑、不安等,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体功能失调,甚至使人生病;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暴怒、恐惧、极度悲伤等,常常成为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病人死亡的原因。

8、饮食不当:如高糖、高脂、高盐饮食方式易导致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常常并发心血管疾病。

9、其他疾病: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开。

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糖尿病者还常有血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性增强。

第Ⅷ因子由动脉壁内的细胞产生,该因子的增高表示内膜的病变,血小板活动增强使其易在动脉管壁上集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