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与大血管

心脏与大血管

根据心脏大血管的轮廓改变来推测,很难从X线上将 肥厚和扩张区别开来,故统称为增大 心胸比率 正常男性0.43±0.04,女性0.45 ± 0.03,平均 0.44 ±0.03 •0.51-0.55:轻度增大 •0.56-0.60:中度增大 •0.60以上:重度增大
T1 T2
T
心胸比率
T1+T2 T
四、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CT表现
(一)心包病变
1. 心包积液:心包腔增宽,其内充填水样密度影,密 度均匀
2. 心包增厚及钙化 3. 心包肿瘤
心包病变
心包积液( *)
*
心包增厚及钙化
分别显示心包增厚(↑) 和心包弧形钙化(↑)
心包囊肿(*) *
*
(二)大血管异常
1. 右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位于气管、食管的右侧, 常伴有迷走的左侧锁骨下动脉
左扩展,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食管吞钡食管左 室段受压后移
左心室增大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 左扩展,左侧位心后间隙消失
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
左扩展,左侧位心后间隙消失,食管吞钡食管左 室段受压后移
2. 右心室增大
a.右心室主要向前、向左、向后增大,心呈二尖瓣型 b.心腰丰满或膨隆 c.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圆隆上翘 d.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变窄 e.左前斜位,心室膈段增长,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肺门搏动增强;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截断现象(肺门残根征), 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截断现象(肺门残根征), 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
(4)肺静脉高压
为毛细血管后肺循环高压
肺毛细血管-静脉压>1.3KPa(10mmHg) X线表现:为肺淤血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肺门增
一、X线检查
(一)普通X线检查
是最基本和首选的检查方法,应尽量在立位下进行 1. 胸部透视 2. 摄影:4种体位,其中后前位是最基本的位置,
要求X线球管离胶片的距离为2米
后前位
左侧位
自后前位向左转450-600 右前斜位
自后前位向右转600 左前斜位
(二)心血管造影检查
经导管用压力注射器注入造影剂,并快速连续摄影, 以显示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的解剖、运动及其血流情况。 分为常规造影和选择性造影
右心造影 左心室造影 主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左心造影
左心造影
右心造影
主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二、CT检查
超高速CT扫描一层缩至毫秒级,可“冻结” 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1. 常规CT扫描:心腔、心包及大血管及其与周围的关系 2. 超速CT扫描:心肌、瓣膜、冠状动脉、先心病 3. CTA:心血管三维成像
检查方法
常规CT 超高速CT 三维CTA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右心偏前、左心偏后,心房位于心室的后方
后前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左侧位
不同体位心脏大血管结构投影示意图
1. 后前位 心影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右缘分为两段:上段为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合影,下段
为右心房 心左缘分为三段:依次为主动脉球、心腰(肺动脉段、
肺动脉主干)和左心室 心膈角、相反搏动点
AA SVC
RA
AA PA
LV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后前位)
2. 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心影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 心前缘:自上而下依次为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
肺动脉、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下端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端为右心房 心前间隙(胸骨后区)、心后间隙(心后区)
心 前 间 隙 心 后 间 隙
右前斜位
LA RA
AA PA RV LV
自后前位向左转450-600
3. 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室间隔与中心X线接近平行,心室大致分为左右两半,
右前方为右心室,左后方为左心室 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下段为右心室 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左心室 主动脉窗
主动脉窗
肺门缩小,纹 理普遍细小、 稀疏,肺野透 明清晰
肺血减少
肺动脉分支的 横断面小于伴 行的小支气管 影(↑)
肺血减少
肺门缩小,纹理普遍细小、稀疏, 肺野透明清晰
(3)肺动脉高压 高流量性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动脉高
压,毛细血管前肺循环高压 肺动脉主干收缩压>4KPa,平均压>2.7KPa 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截断现象(肺门残根征);
心左缘搏动代表左心室的搏动 心右缘搏动代表右心房的搏动
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影像播放 心脏大血管的DSA造影播放
(三)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横位心
斜位心
垂位心
横位心
斜位心
垂位心
(四)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心胸比率,正常成人≤0.5 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 1. 体形 2. 年龄
婴幼儿横径较大, <3周 心胸比=0.55 7岁~12岁心胸比=0.5 3. 呼吸 4. 体位
2. 左上腔静脉:为上腔静脉的胚胎发育异常 3. 上腔静脉梗阻:可为外压性、瘤栓或血栓 4. 主动脉瘤 真性主动脉瘤:主动脉管腔的局部异常扩大,直径
超过4cm或邻近主动脉管径的1/3 假性主动脉瘤:创伤或手术致主动脉破裂,形成纤
维包绕的血肿,并与主动脉相通
大血管病变
双主动脉弓
上腔静脉癌栓

0.5
T1 T2
T
各房室增大X线表现
1. 左心室增大
a.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b.相反搏动点上移 c.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d.左前斜位600时,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
沟向前下移位 e.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
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表现
SVC Te
RV RA AO
LA LIPV
AAO SVC
DAO
RV
SVI
RA
LV
LA LIPV
ARCH主动脉弓;T气管;e 食道;SVC上腔静脉;MPA 主肺动脉;AAO升主动脉; RPA右肺动脉;LPA左肺动 脉;LPV左肺静脉;DAO降 主动脉;RV右心室;RA右 心房;LA左心房;LIPV左 下肺静脉;AO主动脉根部; SVI室间隔
心脏与大血管
普通X线: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轮廓及其搏动, 不能显示心脏大血管壁即心内结构的解剖、 运动和血流情况
心血管造影:显示心脏大血管腔内的解剖、 运动及血流情况
CT、MRI:为断面成像,无影像重叠 超声:时间分辨力高,是心脏大血管检查最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检查技术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仍然为普通X线和超声检查
为肺淤血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肺门增大、 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肺纹理分布倒置
肺淤血
为肺淤血改变,肺野透 亮度减低,肺门增大、 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 肺纹理分布倒置
肺淤血
为肺淤血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肺门增大、 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肺纹理分布倒置
间质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两侧肺野有片状模 糊影,以内中带为 多,蝶翼状
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心影主要向前、向左、向后增大,心呈二尖瓣型,心腰膨隆, 心尖圆隆上翘,心前间隙变窄,食管吞钡左房段明显受压后移
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心影普遍性增大,心腰丰满,心尖圆隆,并见双心房影,心前 间隙变窄,食管吞钡左房段明显受压后移
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心影主要向前、向左、向后增大,心呈二尖瓣型,心腰膨隆, 心尖圆隆上翘,并见双心房影,心前间隙变窄,食管吞钡左房 段明显受压后移
大,边缘模糊;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 肺纹理分布倒置
>3.3KPa时出现
间质性肺水肿:Kerley A、B、C线(见呼吸系统基本病变一节)
实质性肺水肿: 一侧或两侧肺野有片状模糊影,以内 中带为多,蝶翼状
肺静脉高压
为肺淤血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肺门增大、 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肺纹理分布倒置
肺淤血
(一)位置异常
包括心脏移位和异位 心脏的位置依心底与心尖间的最长径线即心脏轴线 的指向而定,因此有左位心、右位心和中位心。胸腹器 官的位置分为正位、反位和不定位
(二)形态异常
二尖瓣型心 主动脉型心 普大型心
二尖瓣型
主动脉型
普大型
二尖瓣型心
二尖瓣型心
主动脉型心
主动脉型心
普遍增大型心
(三)大小异常
主动脉瘤





真性主动脉瘤
假性主动脉瘤
肺充血
肺动脉段膨隆,肺门增大,但边缘清楚, 肺纹理成比例增粗,边缘清楚
肺充血
(2)肺少血 定义:肺血流量的减少
X线表现:肺门缩小,纹理普遍细小、稀疏;肺野透明清 晰,肺动脉分支横断面小于伴行的小支气管 影,严重者肺野内见网状的侧支循环
肺血减少
右肺门缩小,纹理 普遍细小、稀疏, 肺野透明清晰
肺血减少
右心室增大
3. 左心房增大
a.食管中段受压向后移位 b.心右缘出现增大的左心房,心右缘形成弓影,
心底部双心房影 c.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即第三弓影 d.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
后前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左侧位
左心房增大示意图
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心影主要向前、向左、向后增大,心呈二尖瓣型,心腰丰满, 心尖圆隆上翘,心前间隙变窄,食管吞钡左房段明显受压后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