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艺术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艺术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吴兴画派对吴门画派的影响专业美术学班级09美本(1)姓名李晓飞学号09065142指导教师2012年 12 月 27 日艺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名班级论文题目李晓飞09美本(1)吴兴画派对吴门画派的影响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对于一名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学生,研习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及流派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早已提出了这种学习方法。

在谢贺六法中就应提出了“转移默写”,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的是临摹作品。

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

模,法也;通摹、摹仿。

写亦解作摹。

在汉朝,当时的人已经开始重视研究前人作品的重要性了,善于传写,不闲其思”——《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

”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

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

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可见其研习前人艺术成就的重要性了。

二、选题的依据中国绘画史上的画派的衍变轨迹、内涵形态、传统承续对后世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与独有价值。

在背后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影响对我们当代文化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在元代画坛,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中国的南方,杭嘉湖一带,湖州为中心崛起了一个以钱选、赵孟兆页、元四家为代表的“吴兴画派”及其“高尚士夫画”画风,他们创作的作品明显迥异于前代。

那末作为南宋遗民的钱、赵究竟为何在元初突然变法,他们的绘画,既迥异前代南宋风行的“院体画”画风,也不同于苏轼、米芾的“士夫画”画风呢?这恐怕不是简单的问题。

元初“吴兴画派”开倡的“贵有古意、以书入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的“高尚士夫画”画风,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主流文人画发展的审美取向,并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吴门”的称谓最早始于吴王阖闾建都在苏之时。

历朝历代这里不仅是文人荟萃的渊数之区,也是文苑艺林画家辈出之地。

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唐代张噪、张洽、五代腾昌祐、宋代丁渭元代黄公望等名列画史的著名画家就有1200余人。

到了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苏州,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更是声震中国画坛,影响海外。

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两个画派都是中国绘画史上十分重要的画派,对中国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门画派受吴兴画派的影响深厚,而吴门画派又深深影响到后世绘画的风格和思路。

而追溯源流则是以赵孟頫与“元四家”为代表的吴兴画派所提倡的“贵有古意、以书入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的“高尚士夫画”画风,对整个中国画坛审美情操与思想的整体改变。

所以研究好这俩个画派之间的关系就能把握整个中国文人画的进程,也就更能深入在文人画的根源,从而加深自己对其认识,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概括“吴兴画派”及其“高尚士夫画”的内涵与意义"Wuxing Painting School"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Tasteful Literati Painting"李之河《美术大观》2008-09-08元代画坛,以钱选、赵孟頫、元四家为代表的江南湖州"吴兴画派"及其"高尚士夫画"画风,明显迥异于前代。

本文拟通过对"吴兴画派"及其画风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文人画发展史的脉络中“吴门画派”名实辨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10-11元代画坛,以钱选、赵孟頫、元四家为代表的江南湖州"吴兴画派"及其"高尚士夫画"画风,明显迥异于前代。

本文拟通过对"吴兴画派"及其画风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文人画发展史的脉络中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杨振国美苑2006-02-20元朝绘画史的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

这不仅表现在材料来源的扩大,作品体认的加深,而且表现在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于元朝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史或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整体把握。

在这几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

已故北大教授金克木先生说过,元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秦~隋两代类似。

一如秦~隋的统一全国开出汗~唐两代之盛,元代的统一也开出明清两代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进一步,他表述这样一个看法,即元代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时代。

当然,这个有价值的论点论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On the Aestheticism of the Four Greatest Painters in the Yuan Dynasty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百家》2004-08-30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的作品中,逸格画品得到最纯粹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了这种美学思想吴门画派成因及其历史贡献李维琨《新美术》1991-04-02晚明评论家顾凝远曾指出:“自元末以迄国初,画家秀气已略尽。

至成、弘、嘉靖间复钟于吾郡。

名流辈出,竟成一都会矣。

”他明确地将沈周、文征明、唐寅、周用、刘珏和仇英都归为“士大夫名家宗匠”之列。

后人还有如此溢美的:“书至董赵、画至文沈唐仇,天地精英尽矣,何必唐宋哉!”可见作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地方艺术流派,吴门画派于明代中叶在江南吴门画派及“吴门四家”The Wu Painting School and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School李凌鹏《美术大观》2006-12-08画史上的“吴门画派”这一概念是明代后期董其昌明确提出的,因为其核心人物沈周、文徵明都是苏州吴县人,吴县在春秋时为吴王建都之地,又称吴门,故称此派门“吴门派”。

此画派最盛时的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09年左右。

吴派画家各具风貌,但总体上属于文人画派体系。

这些画家大都通过师生、姻意立趣,高闲清旷——浅谈吴门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王新胜《东方艺术》2005-06-15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末周初,苏州因吴王建都在苏,历史上即沿用“吴门”的称谓,苏州是历朝历代画家的辈出之地,其中在明朝中期崛起的“吴门画派”,更是名震海内外。

“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及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后人誉为“明四家”。

绘画上卓有成就,既得晋唐神韵,又继承发扬了元代四家(吴、倪、黄、王)的绘画风尚。

以文人画的特色,强调写意笔墨韵味,有“笔纵潜思,参予造化”之誉,同时他们主张“书画同源”。

他们才华横溢,往往自作题画诗以点清画面主题或寄寓的思想情感。

有“布意立趣,高四、研究内容1.吴兴画派的风格,思想,代表人物,美学观点,时代背景。

2.吴门画派的风格,思想,代表人物,美学观点,时代背景。

3.从两个画派中找到关联性,重点是对吴门画派对吴兴的继承与发展。

4.从发展中找到现代画派的根源所在及中国画的审美继承和风格变化。

五、研究方法、思路通过分别研究分析吴兴画派与吴门画派的时代背景,特点,思想,以及美学上的不同观点。

找到之间的关联性,并就此关联性就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隐藏其中的中国文人画的整体发展脉搏从而对现代国画的风格进行一次追源的,根本的,透彻的重新认识和评估。

六、预期研究结果从对吴门画派对吴兴画派的继承与发展中找到中国绘画的发展脉搏,从而达到对现代中国画审美倾向的把握以及未来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七、创新点1.第一次将吴兴画派与吴门画派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着眼他们的与发展。

2.第一次在血缘上和师徒上进行联系,而不是只是在风格上的继承。

3.不只是研究这两个画派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文人画的发展,还将其发展规律引入现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与风格发展,从而更加科学的有序的将现代中国画的未来变化进行前瞻性预测和把握。

八、论文工作进展安排1. 收集整理资料 2012、01——2012、022. 收集整理资料 2012、01——2012、023. 完成报告书 2012、12——2013、014.写论文初稿 2013、02——2013、035.论文定稿 2013、03——2013、04九、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资料不够丰富导致我无法更加全面的,系统的进行总结分析,国内外并没有将俩个画派进行联系分析比较的研究,所以没有先例提供借鉴.解决办法:通过分别将俩个画派的资料进行分析,在经期整合来解决对办法进行资料收集.资料大多数来源于美学类杂志.十、参考文献“吴兴画派”及其“高尚士夫画”的内涵与意义"Wuxing Painting School"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Tasteful Literati Painting"李之河《美术大观》2008-09-08“吴门画派”名实辨单国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10-11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杨振国美苑2006-02-20论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On the Aestheticism of the Four Greatest Painters in the Yuan Dynasty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百家》2004-08-30吴门画派成因及其历史贡献李维琨《新美术》1991-04-02吴门画派及“吴门四家”The Wu Painting School and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School李凌鹏《美术大观》2006-12-08注:报告于写作论文前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交系上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