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饲养原理与饲养方法
一般而言,体色深的蜜蜂种类比体色浅的应激易感。
这是因为体色深的蜜蜂,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的地方。
应激易感,使
它们能及时防范或躲避危及生存的险恶因素。
中蜂与意蜂在应激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蜂应激性强,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意蛙应激性弱,不容易发生应激反应,通过观察分析,我
们认为,出现此类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种性与蜂性的不同。
中蜂具有敏感性强的特点,并由此衍生出应激易感。
中蜂不仅更接近祖型,而且,至今仍处于半野生状态,几乎没有人工选择作用
的介入。
其各种性状的取舍,仍受自然选择主导。
这样的选择,又
必然以是否有利于种群生存竞争为取舍标准。
轻度应激反应的结果,通常能进一步增强中锋的抗劣能力。
强烈的应激反应,引起严重烂
子后容易诱发飞逃,从而使蜂群最大限度脱离应激原,在新环境中
继续生存。
而自然选择对有利于生存的性状,具有明显的保留与加
强作用。
所以,只要中蜂仍处在某些容易导致恶性应激的应激原作
用下,应激性就得到保留甚至加强。
意蜂食料消耗大,确鲜见饲喂引起应激。
中蜂耐饥性强,节省食料。
但耐饲喂性远不如意蜂,因而容易发生饲喂性应激,出现“饲
喂越忙,效果越反常”的现象。
中蜂鼓风机式的扇风方式,导致箱内湿度大的直接后果。
管理上若处置不当最容易使蜂群受闷。
所以,此后果也容易转化为应激原
之一.导致蜂群的应激性升高。
中蜂感觉灵敏、行为敏捷、对环境变
化极为敏感。
中蜂群受外力振动时会发出“刷”“刷”声,受到严
重刺激后容易上行或离脾,处于应激易感期的中蜂.甚至在受到刺激
后便飞逃。
诸如此类,都是中蜂应激性强的具体表现。
应激生热,
结团又不利于散热,却容易招至中蜂受到热伤害,而意蜂对刺激的
反应较为迟钝,又不喜好结团,所以意蜂不容易遭受热伤害。
现代试验表明:蜂胶具有较强的镇痛、止痒、解热作用;在口腔医学临床应用中,蜂胶表现出很好的局部麻醉作用。
这些都与治疗神经类疾病的一些药物效果相似.即具有降低应激性的显着作用。
但蜂胶若过于陈旧.也会失去这种作用。
由此可知,蜂胶对于提高蜜蜂的抗应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而意蜂善采胶,中蜂不采胶。
所以,中蜂比意蜂容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总体而言,东方蜜蜂又比西方蜜蜂更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
当然,在外界无胶源可供采集.箱内蜂胶又十分缺乏或过于陈旧时,意蜂的抗应激能力也会明显下降,甚至发生与中蜂类似的应激性疾病。
例如,在无胶可采的场地换新蜂箱、新巢框等。
这又提示我们:运用意蜂生产蜂胶时,也要注意适时、适度。
应以不损害蜂群健康为前提。
给意蜂群换新蜂箱、新巢框的时机,一般应选择在容易采到树胶的地方和时节。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
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
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
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其方法有:
①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②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
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
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此法
遇寒流时,经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