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
娄丈子中心小学六年级指导教师:张淑芹、李艳青
【主题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或美妙传说,都具有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

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度重阳的情形。

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既让人们体会丰收的喜悦,又让人们体会团圆的深意,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如今,好多学生分不清“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后,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本次活动力求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时间】:八周
周次活动内容
1—2 课前准备,确立主题
3—4 查阅资料
5—6 分析与整理
7—8 成果汇报展示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和习俗。

2、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与现在节日差异,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
2、形成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探究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

【活动方法】
1、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收集图片(过节时人们的着装和食物)
4、亲身体验,总结交流。

【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第1周
1、确定具体内容,划分活动小组,合理分工,推选小组长。

2、制定活动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一、主题确立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二、确立子课题,制订计划。

(第二周)
1、确定活动内容及子课题
2、成立活动小组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明确各自的分工。

4、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修订小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第二阶段:查阅资料2——4周
1、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1)首先要查阅资料:各小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到微机室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小组同学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局域网传到小组长建立的共享文件里。

(2)了解各班同学对古今节日喜爱程度、都喜欢哪些节日,填写调查表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撰写发扬中国传统节日倡议书。

第三阶段:分析与整理5——6周
分析、整理资料。

在小组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本组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删除,形成清晰的思路,根据最后确定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梳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很好的在班内交流。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7——8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把各自的收获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分组汇报:(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汇报评价
【评价方法】:个人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进行成果展示。

3、成果汇报展示及动手制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1、讨论、交流活动体会。

2、撰写结题报告活动、总结。

3、举办活动成果展
4、倡议发扬中国传统节日
(三)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教师可直接总结,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施计划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比如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实事求是的态度、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