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朝历史

夏朝历史


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 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 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 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 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 (或在安邑或在晋阳)[4], 国号夏。并分5年

在位21年
历 代 皇 帝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在位29年 在位29年 在位13年 在位28年 在位21年 在位17年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在位59年 在位21年 在位21年 在位31年 在位11年 在位11年


在位44年
在位18年

在位52年
太康


末代皇帝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 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 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 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夏商 周断代工程中预测为公元前 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 于斟鄩(今河南洛阳)
夏朝的国家制度
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 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 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奴隶 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 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 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 严格区分姓氏。
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 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 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 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 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 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 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夏朝都城:斟鄩 [zhēn xún]
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 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 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 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开国皇帝
•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 便是名的说法),字(高) 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 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 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 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 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 称“崇伯鲧”或“崇伯”.
夏王朝少康中兴为后世埋下了“德政”的种子 先交代下少康中兴发生的背景:夏朝第三任皇帝姒太 康游田百日而不归引起民众的不满,有穷氏首领后羿 利用民众的这种情绪废黜了太康的帝位,篡夺了政权, 这就是太康失国的由来。太康之后,其弟仲康被族人 拥立为帝,实为傀儡,仲康死后其子姒相继位。姒相 被后羿追杀至帝丘,后羿被他的相寒浞杀死并取代, 姒相最终在寒浞的儿子浇攻破其所在都城后自刎。姒 少康作为姒相的遗腹子(当时还未出生)与其母亲得以 逃生,逃到其母亲娘家的有仍氏部落并在那里长大, 并且得到了教育与栽培。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历史沿革
【东汉置县】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涪陵县分为涪陵、永(万)宁、汉 葭、丹兴(因为盛产硃砂、水银而命名)4县,属涪陵郡,迄今已有1812 年的单独建置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丹兴县名,县治一直在 楠木坪(今城东街道南海城居委)。其间由于战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拥 兵自保,中央政权失控200余年,致使郡县形同虚设。北周保定四年 (565),涪陵郡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全郡之地归顺中央王朝,在彭水 置奉州(北周建德三年改名黔州)、丹兴(今黔江)置庸州、恩施置亭州, 庸州辖丹兴县,州、县治所均设在县坝老场,黔江历史上两级机构(州、 县)首度并存。隋开皇五年(585)易丹兴县为石城县,仍属庸州,由于开 皇末年在今酉阳、秀山区域设婺川县,使石城县地域相对狭窄,在隋大 业三年(607),废庸州,并省石城县入彭水县,隶黔州。
后羿本称“司羿”,是“群 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后羿, 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 族有穷氏的首领,也善于射箭。当 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 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 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 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 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 浞」所杀。
夏朝国号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 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 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 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 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 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 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 起来的。
姒少康成人以后,做了有仍氏部落的牧正,寒浞在得到他 长大成人的消息后派自己的儿子浇去追杀他,不得已姒少康逃 到了有虞氏部落,并凭借自己的才能做了庖正,后来又娶得了 部落首领的两个女儿为妻,获得了士兵和领地。 姒少康筹谋复国,他首先与夏朝遗臣伯靡取得联系商量对 策,又收抚整编斟灌氏、斟寻氏逃散的族人,逐渐组建、发展 自己的力量。寒浞的武装力量一直都是远远强于姒少康的,但 是姒少康运用计谋逐步击溃了寒浞的势力,以少胜多以弱峙强, 夺回了夏朝的政权。 姒少康当上皇帝之后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体桖百姓,使得天 下安稳,他得到了大臣及百姓的拥护,让文化得以发展,让夏 朝得以强大,真正让夏朝失国百年后得以回归并繁荣昌盛起来。
夏 朝 历 史
夏朝的简介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 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 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 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 初期。
历十四世、十七王,共约近500年。它 统治的中心区域在现在的山西南部和 河南西部一带。 夏朝建立者大禹是治 水安民的历史英雄人物。
【建置前史】黔江早在60万年前“人猿揖别”后就有 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其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 会。在夏朝属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 属地,秦属巴郡南部地区,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 大融合。西汉沿袭,至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 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 黔彭诸县和贵州东北部),这是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 元封五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