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逻辑学》综合练习题

《法律逻辑学》综合练习题

《法律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

1. 在“有S不是P”中,逻辑常项是,变项是。

2.“如果不以法律为准绳,则不能公正判案。

”这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矛盾律,在同一思想过程中,两个具有_______关系或______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

4.任何词项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和。

5. 如果SAP取值为真,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知,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EP取值为;如果“SIP”取值为真,则“SEP”取值为。

6.对SEP换质,其结论是;对SAP换位,其结论是。

7.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即、、。

8、如果“P∧q”取值为真,则“p∨q”取值为,“p→q”取值为。

9、穆勒五法指、、、、。

10.溯因推理的逻辑模式与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具有逻辑同构性。

11.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是运用推理、推理、推理,在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主要运用推理方法。

12.根据法律规范对当关系,如果“必须p”真,则“允许P”,“允许非P”。

13.法律论辩由、、三部分构成。

14.违反“论据必须是已被证明过的真命题”规则的逻辑错误是____ _或_______。

15.反证法就是通过说明与自己所主张的论点相矛盾的论题假,再根据律确定原论点正确的论辩方法。

16.间接反驳法是先提出一个与所要反驳的论点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并独立地证明它的真实性,然后根据律的原理从反面说明对方主张的论点是不成立的。

二、单项选择题1、“只有p,才q”与“p或者q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①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②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③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④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③定义否定④以比喻代定义3、在直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①全称肯定命题②全称否定命题③特称肯定命题④特称否定命题4、“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①所有的S是P ②所有的S不是P ③有的S是P ④有的S不是P5、当“所有S不是P”为真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

①全同关系②全异关系③真包含于关系④交叉关系6、“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直言命题间具有( )。

①反对关系②矛盾关系③差等关系④下反对关系7、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①主项和谓项②主项和量项③谓项和联项④量项和联项8、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①SAP ②SEP ③SIP ④SOP9、根据同素材直言命题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①由真推假②由假推真③由真推真④由假推假10、“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老张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老张是拾金不昧的人。

”这个三段论犯了( )的逻辑错误。

①大项扩大②小项扩大③两否定得结论④中项不周延11、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①p并且q ②p或者q ③如果p就q ④p要么q12、巳知“p←q”“p∧q”,“p→q”均真,则( )。

①p真q真②p真q假③p真q假④p假q假13、如果同时肯定“SAP”和“SOP”,则()①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③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④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14.某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搞的很好。

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这里的结论是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得出的。

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共变法④剩余法15.违反“论题必须保持同一”规则的逻辑错误是()①论题不清②转移论题③循环论证④推不出三、双项选择题1.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①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②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③具有差等关系的命题④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2.“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是()。

①单独词项②普遍词项③正词项④负词项3.在“证人提供的证词必须是真实的。

”这个命题中,“证词”是()。

①单独词项②普遍词项③正词项④负词项4.违反“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的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①定义过窄②定义过宽③定义含混④同语反复5. 如果“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一定是()①矛盾关系②属种关系③反对关系④全异关系6.“p←→q”为真时,则其子命题的真假情况是()①p真q真②p真q假③p假q真p ④假q假7.违反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①中项不周延②小项扩大③两否定推结论④大项扩大8.以“如果受贿,那么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①受贿②未犯法③未受贿④犯法四、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词项间的关系。

1.A.犯罪 B.杀人罪 C.故意杀人罪2.A.教师 B.律师 C.党员3.A.大学生 B.武汉理工大学法律系学生 C.武汉理工大学4. A.犯罪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5. A真包含于B,C真包含于B,A与C是交叉关系。

五、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的逻辑错误。

1.犯罪行为就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2.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绳。

3.健康就是主观上感觉良好的状态。

4.主刑包括:拘留、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5.法律分为成文法、不成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

6.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构等部分。

六、指出下列命题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有的被告不是罪犯。

2、无论什么人都应该遵纪守法。

3、制定法律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4、如果某人因醉酒并触犯刑律,那么他应当负刑事责任。

5、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七、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

1. 精通国际法的法官是国家的精神财富,某甲是精通国际法的法官,所以某甲是国家的精神财富。

2. 侵犯财产罪是犯罪,抢夺罪是犯罪,所以,抢夺罪是侵犯财产罪。

3. 所有证人都是精神正常的人,有的证人不是说谎者;所以,有的说谎者不是精神正常的人。

4. 凡审判员都不是律师,老李不是审判员,所以老李是律师。

5.一个犯罪或有其主观原因,或有其客观原因,这个人犯罪的确有客观原因,所以,这个人犯罪没有主观原因。

6.如果贪污,那么应受法律制裁,老李没贪污,所以老李不应受法律制裁。

7.如果贪污,那么应受法律制裁;老李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老李贪污。

8.只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才是杀人犯;现巳核实,某甲去过作案现场,所以某甲是杀人犯。

9.只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才是杀人犯;现已查明,某甲不是杀人犯,所以某甲确实没有去过作案现场。

八、请指出下列议论各违反哪条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1.工商局管理员:同志,这里不允许摆摊设点,你违反规定,罚款20元。

小商贩:对不起,今天是我第一次做买卖。

2.我的辩护人已经说得很全面,我只补充两点。

3.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

乙:我看这个案子厂方不会胜诉。

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

《法律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有---不是-- ;S、P;2、如果p,就q;如果--就---;3、矛盾;反对;4.内涵、外延; 5、真;假;假;假。

6. SA非P ;PIS ;7. 大项;中项;小项。

8.真;真 9.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10.充分条件假言11.归纳溯因类比演绎12.真假13.论题论据论证方式14虚假理由;预期理由;15.排中律 16.矛盾律。

三、双项选择题五、1.定义过宽 2.以比喻代定义3.定义含混4.多出子项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以分解代划分。

六、请指出下列命题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特称否定命题;有些S不是P(或SOP)2.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或SAP)3.联言命题;p并且q(或p∧q)4.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就q (或p→q)5.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 (或p←q)七、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

1是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的规则,犯“四项错误”。

2.是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是三段论,不正确,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是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的规则,犯“两否定推结论”的逻辑错误。

5.是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到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6. 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8.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9.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八 1.违反同一律,犯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2.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丙违反排中律,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九、参考答案见《法律逻辑学复习指导》P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