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测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测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测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评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

因为阅读测评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

下边先看有关阅读是什么和阅读行为的几个材料 :
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

”(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

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

小学生的阅读行为
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其特点: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阅读能力测评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评价促发展的原则,淡化考试排队,加强诊断和自我评价反思。

其次,全面多维性原则。

既重能力测试,更重视阅读素养—兴趣、习惯、行为的培养。

再有是引导激励性原则重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评价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多激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

另外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加强自评的指导,在自评中学会提高阅读素养。

最后是测试量表化,测试题科学,分布合理,对应阅读能力点,便于对学生做诊断。

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是在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阅读学习紧密联系。

它主要评定学生学习任务哪些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哪些没掌握。

帮助学生通过评价,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应该达到哪些要求,所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学会学习。

实施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由于评价的阅读能力的许多要素(阅读兴趣、阅读
方式、阅读习惯等)无法用测验的方法进行,因此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观察并结合学生对自己阅读行为的观察和反思进行。

2.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各学段的阅读要求制定。

阅读测试题的编制
编制阅读测试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
1.文本的选择
低年级、中年级选故事类的,高年级选叙事类和简单的说明文。

文本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背景知识不宜过多,文本的句子比较简单,生词要少。

2.题型的设置
要有选择题和笔答题。

选择题阅卷方便,误判的可能性小,好的选择题思辨性强。

笔答题分简答(答一句话或以和词语)和分析叙述(答两句以上的话)两种。

一份试卷至少要有两种题型。

3.测试点的分布
一篇文本的阅读测试要有三个以上的测试点。

低年级一般测理解能力,要有信息的检索确认、信息的解释和信息的分析概括。

高年级除测试理解能力外要有鉴赏评价或发散延伸题。

在理解能力的测试上要有信息推断的测试点。

4.题干与选项
题干的语言要简明,不和学生绕弯子,不设陷阱。

考查理解能力就直接问:“对文章正确的理解是什么”,不要问“你对文章是怎么理解的?”。

选项的编制要注意难易度的搭配。

要有一个强干扰项(错
项),这个干扰项编制要合理,要和文本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能力的测试和阅读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可以参考本文,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教学安排及教学进度,合理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测评活动,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公平、合理的形成性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