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图像画面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和(d )。
D、结构2、日本信息商业化产业群有多少分支产业构成( 10 )D、10个3、网络信息组织主要有一次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和(c )。
C、二次网络信息组织4、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法、追溯法、顺查法、倒查法和(d )。
D、分类法5、(c )是经济与社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C、电子政务1、( d)的实质是一种试图以启发式教育方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D、专家系统2、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坏境而言商业信息化包含了(a )。
A、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3、信息技术的(a )已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A、发展和完善4、常用的信息展示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现在还有( b)等形式,可有效解决信息展示的时空问题。
B、网络发布5、我国狭义的信息产业结构划分为信息技术及制造业和( b)。
B、信息服务业1、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信息资源的(b )备受关注。
B、配置和共享2、数据类成果以有关课题的各种系统的资料或(c )为主要对象。
C、数据3、信息组织的过程通常可分为序化阶段和( c) C、优化阶段4、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是: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和(c )。
C、逐步切换5、信息化建设是( b)的过程 B、信息技术管理1、信息产业有( b)和高精尖产业之称。
B、无烟产业2、电子货币是一种以( b)流通的货币。
B、数据形式3、( a)是现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带头技术。
A、信息技术4、影像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对象运动特征、颜色和(b )的变化等。
B、光线5、信息经济时代,( c)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A、计算机技术B、网络技术C、信息产业D、软件开发1、信息处理包括整理和( d)两个相辅相成、交替进行的环节。
A、分类B、检索C、应用D、评价2、信息服务业,归根到底要以(b )为核心手段。
A、信息资源的管理B、信息资源的管理C、信息资源的检索D、信息资源的存储3、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是(b )。
A、代码组织法B、字顺组织法C、地序组织法D、时序组织法4、( b)年以后,因特网步入商业化阶段,迅速地在全世界扩展开来。
A、1993B、1992C、1996D、19905、(d )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
A、信息分类B、信息管理C、信息收集D、信息基础设施1、1992年,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是就提出了旨在向21世纪的( a)计划。
A、信息高速公路B、全球反导系统C、信息战D、贸易全球化2、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 c)被称作支撑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三大支柱”。
A、人力资源B、自然资源C、信息资源D、社会关系3、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c )被称作支撑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三大支柱”。
A、社会资源B、文化资源C、信息资源D、科技资源4、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应该对( a)起导向作用。
A、信息化建设实践B、信息化管理C、信息收集技术D、信息检索方式5、趋势外推法是基于(b )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A、消息B、历史数据C、原始状态D、自然现象1、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剪辑出版了哪本书,提出将信息产业分为了两大产业群。
b A、《信息化未来》B、《信息产业前景》C、《数字经济2000年》《信息经济》D、《信息经济》2、我国目前处在产业结构的(c )时期。
A、转型B、创新C、高变换率D、调整3、信息检索系统是为满足信息用户的( c)而建立的、存贮经过加工的信息集合的人机信息系统。
A、竞争需求B、创新需求C、信息需求D、发展需求4、感测技术和(b )是核心技术与外部世界的接口。
A、计算机技术B、控制技术C、通信技术D、展示技术5、信息分析是以与研究课题有关大量的( b)为处理对象。
A、消息B、原生信息C、数据D、文献1、通信技术和( d)处在信息技术的核心地位。
A、检索技术B、控制技术C、感测技术D、计算机技术2、(d )决定产业决策行为的的有效性程度、A、产业规划B、信息资源C、科学发展D、决策机制3、( c)是信息化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A、文化水平B、计算机运用水平C、信息素养D、信息安全4、文献调查主要用于( c)的搜集。
A、传统信息B、档案信息C、文献信息D、文字信息5、市场信息分析可为政府进行( c)提供重要依据A、市场管理B、微观调控C、宏观调控D、国民经济管理•1、在竞争环境分析中,( b)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分析能力。
o A、适应环境B、环境扫描C、竞争性D、应变能力•2、信息分析成果可划分为消息、数据和(a )三种类型o A、研究报告B、收集技术C、应用成果D、快捷的检索方式•3、提出评价意见一般包括概略性评价意见和(b )两种。
o A、省略性评价意见B、详细评价意见o C、定性评价意见D、不定性评价意见•4、信息分析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a )四项基本功能。
o A、反馈B、应用C、指导性D、前瞻性•5、在古代的信息管理中,信息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管”;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 do A、“管理”B、“探密”D、“收藏”1、在竞争环境分析中,(b )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分析能力。
A、适应环境B、环境扫描C、竞争性D、应变能力2、信息分析成果可划分为消息、数据和(a )三种类型A、研究报告B、收集技术C、应用成果D、快捷的检索方式3、提出评价意见一般包括概略性评价意见和(b )两种。
A、省略性评价意B、详细评价意见C、定性评价意见D、不定性评价意见4、信息分析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a )四项基本功能。
A、反馈B、应用C、指导性D、前瞻性5、在古代的信息管理中,信息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管”;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 ( d) A、“管理”B、“探密”C、“保密”D、“收藏”1、要促进信息的利用就必须以完备、科学的(a )活动为基础。
A、信息组织B、社会C、自动化D、信息交流2、(d )强烈地影响着信息产业的部门构成和投资结构。
A、市场需求B、产业结构C、社会需求D、个人消费结构3、信息搜集一般包括文献调查和( c)两种途径。
A、专项调查B、监听C、社会调查D、市场调查4、B2B电子商务是以(b )为交易主体。
A、个人B、企业C、银行D、团体5、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罗哈德和哈默在( c)《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论文提出的。
A、1991年B、1993年C、1990年D、1989年1、信息检索系统是为满足信息用户的( b)而建立的。
A、操作方便B、信息需求C、信息存储D、信息查询2、在传统的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信息资源的利用(b )明显的竞争关系。
A、存在B、不存在C、可能存在D、可能不存在3、( d)是信息产业成长的外动力。
A、社会需求B、信息爆炸C、技术创新D、国际竞争4、信息资源具有( c)的特征.A、确实性B、唯一性C、共享性D、安全性5、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管理,越来越有赖于信息( c)发展水平A、技术B、普及率C、社会化D、容量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供给分析的基础是(c )。
A、检索方式B、数学模型C、均衡理论D、存储结构2、信息检索是有信息组织和( d)两大部分组成。
A、信息维护B、信息存储C、信息安全D、信息检索3、以启发式教育方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是(d )A、办公自动化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D、专家系统4、数据流程图中的( b)表示数据和数据流向,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是各个数据处理环节处理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A、数据处理B、数据流C、外部实体D、数据存储5、100信息分析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c )三大类。
A、指标性方法B、半定性方法C、半定量方法D、非指标性方法1、信息资源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是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d),可以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A、针对性B、操作性C、普遍性D、渗透性2、即便在信息有多种交流途径的信息化社会里,人们仍然感觉到存在着大量的无法满足的信息需求,这就是所谓的(A )。
A、信息饥饿现象B、信息沙漠现象C、信息缺失现象D、信息爆炸现象3、手工检索和( a)是当前常见的两种检索方式。
A、计算机检索B、算法检索C、自动检索D、综合检索4、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活动有:初步调查、( a),详细调查和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
A、可行性分析B、草案C、系统规划D、功能要求5、数据流程图中的( b)指位于系统之外的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用来说明系统数据输入的源点或数据输出的终点。
A、数据处理B、数据流C、外部实体D、数据存储1、持续不断的(a )是信息产业成长的核心动力。
A、技术创新B、信息源C、信息数据D、社会需求2、以下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的是( a)A、运行B、存储C、输入D、控制3、( d)是描绘各种社会、自然现象数量指标依时间而呈“S”型规律变化的曲线。
A、指数曲线B、直线C、抛物线D、生长曲线4、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信息资源既可以投入到生产领域,又可以投入到(c )。
A、教育领域B、流通领域C、消费领域D、金融领域5、电子商务的载体是(a )A、电子商务网站B、新闻网站C、信息数据库D、网上银行1、近代信息组织阶段,信息机构存在的最终目的是(b )。
A、收藏B、利用C、保管D、交流2、(a )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资源配置B、资源共享C、资源利用D、资源补给3、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c )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
A、历史活动B、政治活动C、社会活动D、人文活动4、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检索效果的评价标准主要有:查全率、查准率、收录范围和(b )。
A、表现形式B、输出格式C、传输方式D、普及率5、信息技术的( d)使得我国能够在某些领域成为技术领先者。
A、专业应用B、广泛应用C、合理运用D、自主创新1、信息技术在什么时候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
( d)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2、办公自动化技术兴起于(b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信息资源供需变化的指示器是( d)。
A、科技B、市场C、成本D、价格4、成功的市场开拓活动离不开四个“适当”,即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价格和(B)。
A、适当的对象B、适当的产品C、适当的渠道D、适当的场所5、教育信息化重在( a) A、应用B、建设C、维护D、安全1、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b )两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