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视唱中的运用【摘要】视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视唱“跑调”是很普遍的现象,将科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视唱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视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以及乐句划分混乱等问题,有效提高视唱能力,使视唱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视唱音准科学发声
视唱即视谱即唱,简单地说就是看着谱子用嘴巴进行演唱。
具体地说,视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
通过视唱大量的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养料,积累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水平,增加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视唱就是要运用发声方法出声,同时控制音准、节奏并完整表达乐曲所要表达的乐思。
科学的歌唱方法是指歌唱发声符合人体生理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能使歌唱达到通畅、统一、集中、稳定、优美的发声方法。
没有科学的歌唱方法往往会造成视唱过程中音准出现偏差、跑调,甚至没有调等更严重的情况。
因此,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是视唱的关键。
在视唱教学中应注重发声训练,以提高视唱能力。
一、正确的呼吸习惯
正确的呼吸习惯是科学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一条视唱实际上就
是一篇小的音乐作品,学生在视唱时往往对呼吸换气有很大的随意性,什么时候没有气了才知道换气,乐句的处理比较凌乱,唱起来毫无句法可言,也就破坏了乐句的相对完整性,从而无法表达乐句要表达的基本乐思。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换气习惯是视唱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进行视唱教学中的气息训练呢?初学者练习视唱时可慢速练习,视唱的曲目相对地也要平缓些,对气息的要求始终要饱满,在有呼吸支持的状态下进行。
在练习中要遵循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样,在练习了基本的音阶音程的同时也掌握了乐句的划分和正确的呼吸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每一条视唱练习的效果和学生的视唱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在练唱有点难度的视唱时,要以乐句为单位画出换气的记号,并做严格训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换气的习惯,同时也保证了乐句的相对完整,并可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视唱既准确有章法,也增加了歌唱意识。
二、正确的咬字吐字对于视唱训练有很重要的作用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我们将这四个声调放慢拉长读出后,只有第一声也就是阴平声可以读出(或唱出)固定音高。
第二声拉长后为上滑音,第三声则是先向下滑后向上滑,第四声为下滑音。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让学生唱第一声,避免学生因为语言习惯致使音准出现偏差的现象。
同时要求学生用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方法(即圆、空、竖的发声状态)咬准唱名,且用第一声来唱视唱,
坚决避免只换唱名厕音高没有区别的读谱现象,这样便能使得视唱音准而不跑调。
三、歌唱中积极的发声状态在视唱训练中的应用
音准出现偏差是视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训练中应让学生坚持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视唱,避免大喊大叫,同时强调呼吸和发声的位置要求,以避免因发声方法错误导致视唱出现音准偏差或者跑调现象。
例如视唱中出现声带过紧会导致视唱总体音准偏高、低音下不来,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视唱,也就是要做到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八字方针中的“松”,而声音发虚、不集中、没有亮点、位置不够,多会导致视唱缺少穿透力:高音上不去,音准偏低;低音下不来,音准偏高。
女生的视唱训练要特别注意用真假混合声来练习视唱,特别是换声区音准的训练尤其要注意,要多带着吸气打哈欠的状态上去,然后保持住同样的状态再下来,反复训练学生控制换声区音准的能力。
因此,在视唱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呼吸习惯和积极的发声状态,同时还应注意每一条视唱的歌唱性,力求完整地表达每个乐句要表达的乐思,准确把握每条视唱的旋律性,以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
总之,视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视唱“跑调”是很普遍的现象,只要将科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视唱中,对于视唱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对症下药,注重基础,相信学习者的视唱能力一定能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08) .
[2]俞子正,郑世连.视唱练耳与声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