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 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1、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2、影响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3、战后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4、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基本面貌?5、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第三章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2、两大时代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4、请谈谈国际旧秩序的消极影响?5、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6、如何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特点。

3、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4、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两重性。

5、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实质。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如何?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4、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5、试述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对20世纪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2、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3、分析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4、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独联体的形成和影响?2、东欧国家社会制度转型的原因?3、俄罗斯经济政治的基本走向?4、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评价?第八章中国与当代国际社会1、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是怎样发展的?2、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全面调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是什么?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5、怎样看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 D )A,里根 B,卡特 C,尼克松 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 D)A,贸易自由化 B,外汇自由化 C,世界贸易组织 D,跨国公司3、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 ,2002年4、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应当是( B )A,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世界各国平等合作D,充分联合国的作用5、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B )A,莫斯科 B,上海 C,东京 D,墨西哥城6、欧联盟的正式建立是在( C )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7、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A )A,遏制战略 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 D,和平战略8、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B )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B,独立自主 C,友好与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解决南北问题,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D )A,积极开展南北对话 B,进一步发展南南合作C,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步伐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A,1972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71年11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 D )A,16个 B,10个 C,5个 D,15个12、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 C )A,纽约 B,巴黎 C,旧金山 D,雅尔塔13、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 C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14、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A )A,尼克松政府 B,福特政府 C,卡特政府 D,老布什政府15、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是在( D )A,1990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16、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 C )A,1989年 B, 1982年 C,1991年 D,1992年18、欧盟的前身是( D)A,欧洲经济体 B,欧洲共同市场C,欧共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1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 C)A,新德里 B,开罗 C,万隆 D,贝尔格莱德20、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 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21、属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 ABE )A,联合国大会 B,秘书处C,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国际法院22、第三世界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是( ACD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 D,七十七国集团 E,坎昆会议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 CD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老挝 B,泰国 C,印度 D,缅甸 E,越南24、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提出的外交决策是( ACD )A,另起炉灶 B,自力更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E,独立自主25、邓小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时提出的我国外交方针是( ABC)A,冷静观察 B,稳住阵脚C,沉着应付 D,有所作为 E,等待观望26、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 ABDE )A,香港 B,新加坡C,马来西亚 D,台湾 E,韩国27、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有( ABD )A,两德统一 B,华约解散C,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 D,苏联解体E,日本和西欧成为经济中心28、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BDE )A,东盟 B,欧盟C,非洲统一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E,亚太经合组织29、雅尔塔体制是在下列哪几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ADE )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E,波茨坦会议30、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有( ABDE )A,1947年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B,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1949年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D,1950年中苏结盟E,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2、第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位于亚、非、拉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一大批发展水平较落后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由于共同的遭遇和所面临的共同任务,逐步联合起来,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股整体政治力量。

对这支新兴力量,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三世界”。

法国经济学家索维最先使用“第三世界”这一概念,6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广为流行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标志。

33、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的,在南斯拉夫举行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基本原则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

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34、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特别是近30年来在全世界日益增强的一个重要趋势。

但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利弊兼而有之。

从利的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推动和造就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

(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3)经济全球化提升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促进了世界范围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从弊的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消极影响,主要有:(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增大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外在压力(3)加剧了全球性问题大规模地恶化。

35、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由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缅甸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五国发起,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

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确定了和平共处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的胜利召开及最后通过的会议公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自发组织和参与的国际会议,它排除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干扰,显示亚非人民已经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殖民主义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还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和主要标志之一。

(2)、亚非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反对殖民主义,事实上也起到了推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

会后,新一轮民族自决、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殖民统治加速瓦解。

(3)、亚非会议确立了“亚非各国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团结、合作、保卫世界和平而进行斗争”的“万隆精神”,促使各国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障碍,彼此求同存异、团结合作、携手反对霸权主义,对于建立平等、和平、公正的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亚非会议确定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是中国、印度和缅甸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对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6、简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1)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首先,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影响。

其次,中国重视在跨国家、超国家机构机制中发挥影响力,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世贸组织、地区合作组织等。

第三,中国对国际政治的长期发展发挥了影响力。

第四,中国加强了对国内外突发事件的反应与处理能力,对大国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应具有的物质、心理承受能力在加强。

第五,中国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在增强。

3)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五、分析题(共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从邓小平作出两大问题的判断以来,又是将近20年的风云翻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注视炽烈的冲突,冷眼强权者霸道的嘴脸,怒对靖国神社的黑色幽灵……有人不禁提出疑问: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两极格局终结10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国关系互动频繁,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调整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