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0期现代园艺
浅析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以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为例
刘咨含
(江苏华新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城市雨水和径流管理项目的设计,全面有效地探索景观设计手法和技术解决方案,不仅对既有成规进行了检视、改良与发展,而且不乏独特创意的新构思。
生态系统将城市转变成具有调节和运用水资源能力的巨大绿色海绵,往往超越了单纯的技术与功能目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大幅提升景观和环境的品质。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湿地;园林设计
1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
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2]。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2实施方案
2.1项目基本概况及特点
2.1.1双湖生态湿地景观区。
环岛生态湿地环月牙岛一周,狭长的河岸线构成了月牙岛特有的生态景观——
—环岛生态湿地。
环岛生态湿地景色秀美,蔷薇河、东站引河波光粼粼,芦苇遍布、水鸟成群。
亲水沙滩位于南湖与北湖湖岸宽阔地带,铺上沙滩,修建草亭,上有大树遮阴,下有柔软沙滩,是游客避暑乘凉的绝佳之处。
2.1.2花草观赏区。
薰衣草园占地面积约27万m2,包括“心”形园区和蔷薇河西园区2个园区,园区以代表爱情的紫色为主色调,以种植薰衣草为主,搭配种植马鞭草、二月兰、千屈菜等开花植物,着力营造一片紫色的海洋。
波斯菊园位于新浦大桥西南,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m2,园区以种植波斯菊为主,园内园路纵横交错,配以木屋等景观小品,营造别样景观效果。
向日葵园位于月牙岛中部,占地面积约10万m2,园区以种植向日葵为主,同时种植莲藕等观花植物。
2.1.3东夷文化文化展示区。
位于北湖湿地公园东侧,面积约2万m2,场地内建有仿照东夷部落的茅草建筑,并设有烧烤美食区、购物区和文化娱乐区,是集烧烤美食、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体验中心。
彰显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体现城市的文化延续。
2.1.4滨河景观廊道漫步区。
沿环岛路两侧打造11000m 滨河景观廊道,补种适宜树种,林间种植波斯菊、马鞭草、大花金鸡菊等各类草花,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月牙岛品位。
在天然的林带间行走,静谧安闲,感受自然。
2.1.5休闲垂钓区。
位于新浦大桥西侧,占地面积约13万m2,其中水塘面积约3万m2,是集欢乐垂钓、休闲采摘、水域观光、度假娱乐、健康美食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
2.2技术方案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实施建设,各类项目都对应了“渗、滞、蓄、净、用、排”的不同措施。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的“海绵”建设就是要完善湿地公园内水的动态过程——
—一个蓄水、净水、用水的动态过程。
在设定指标体系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定程度上约等同于多年平均雨量径流系数)作为核心指标进行分解至地块,作为刚性约束条件。
其他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作为辅助指标同时提出。
对能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典型项目进行监测或模型分析,分析其径流系数值的合理区间和范畴,避免指标之间存在逻辑的悖论,从而使指标相互衔接、互为支撑、可实施性强。
本项目选取的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基于如下3点考虑的:(1)2014年10月建设部颁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连云港位于分区图的第四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85%,通过多连云港近30年逐日降水量统计分析,得出连云港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水量为25.0~44.4mm。
(2)连云港建设局主持编写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初稿,要求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不低于75%,作为连云港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目标。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不小于29.7mm。
(3)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虽然作为开放型多功能雨洪管理示范区的目标建设,但是由于海滨淤质地表,盐含盐量较高、适耕性差,以及连云港降雨时空不均衡等客观特点。
因此,最终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定为80%是较为稳妥的。
它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6.0mm。
3结语
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完善水的动态过程。
降雨通过地表径流、绿地下渗、园路雨水收集等方式汇集到中央湖体进行存蓄。
连接给水管网系统对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绿化植物进行浇灌,实现雨水的利用。
只有结合生态学和美学将其合理融入到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才可以将生态园林建设的更加美好,给人们创造一个稳定舒适、景色优美的生活场所,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法)巴尔波.海绵城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毅.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困惑分析[M].建设科技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王曼)
生态绿化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