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住宅设计调研报告姓名:院系:班级学号:农民工住宅设计调研报告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今却面临着种种尴尬和窘境,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
农民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这次我们设计的主题就是围绕农民工展开的,随着城市建设中的农民工群体大量涌入,农民工住宅设计仍是一个较为冷僻的项目,在现在住宅高端化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更要应该多投入一些关心在农民工群体上面,因此在设计之初我们小组前往国基城邦附近工地进行了一定的调研,主要以问卷形式展看,问卷如下农民工居住环境调查问卷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民工兄弟的生活现状,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为国家制定相关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措施提供参考。
特组织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不记名,我们不会透露被访者的相关信息,请您放心。
真诚地感谢您的合作!1、您现在居住在()A、农村B、城市C、郊区2、您觉得您的居住环境()A、很好B、较好C、一般D、很差3、您的居住处存在环境问题吗?()A、不存在B、比较轻C、较严重D、很严重4、您的居住地面积有多少?()A、10平米以下B、10—20平米C、20—30平米D、30平米以上5、您的居住地是()A、单位提供B、自己租房C、临时搭建的工棚D、其他6、您的子女在哪接受教育?()A、民工小学B、在老家上学C、辍学打工D、其他7、您觉得以前的居住环境好还是现在的好()A、以前的好B、现在的好C、一样8、您每月的生活开支是多少?()A、200元以下B、200—400元C、400—600元D、600元以上9、您所居住的地区的社会治安好吗?()A、很好B、一般C、不好D不清楚10、您一般跟谁居住?()A、孩子和配偶B、工友C、老乡D、自己一个人11、您的居住地周围居住的是哪些人?()A、同乡B、工友C、各行各业的打工者D、当地居民E、其他12、您平时的娱乐活动有哪些?()A、看电视B、睡觉C、打牌D、找老乡聊天E、其他13、您的文化水平是?()A、文盲B、小学C、初中D、高中以上14、您的月收入是多少?()A、800元以下B、800元—1100元C、1200元—1500元D、1500元以上15、您能承受的月房租是多少?()A、100元以下B、100元—200元C、200元以上16、您的性别是?()A、男性B、女性17、您认为住房应该提供的哪些基础设施?再次感谢您的合作!查结果显示:居住条件方面大多数农民工不够满意。
除了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大多住在工地的活动房以外,在城市打工的大多数农民工都选择在离打工地点近的地方租房住。
他们所租的房子往往位于城市繁华地带的“犄角旮旯”里,常常是两三个人住着十几平方米甚至更小的屋子。
在这种“城中村”里,农民工租住的房子普遍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有些连上下水都没有,他们大多都使用公用的水龙头、洗澡间和厕所。
而城市里这些由低收入农民工聚居的“城中村”正在演变为“准贫民窟”。
路口的垃圾桶散发着阵阵恶臭,废水和油污将坑坑洼洼的路面浸得湿滑。
一米多宽的小路两边均是低矮的平房,挤挤挨挨地住着几十户人家。
随处可见油漆斑驳的门板、泥灰剥落的砖墙和玻璃蒙尘的窗户。
平房后面是这几十户居民共用的一座公共厕所。
农民工收入低、工作流动性强,很难有好的住房条件。
除了房子条件差,冬天用水也是个问题。
“冬天外面水管冻住了,没水用,就得上房东屋里去接,麻烦不说,水用多了房东也不高兴呐。
”“我们烤红薯的其实东西并不多,就是有些脏乱,人家市里人看不惯,不让你住。
我们都搬了好几次家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近所做的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的住房状况普遍较差,他们对住房的满意程度较低。
进城务工人员中,有半数左右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些人主要居住在工地的工棚和集体宿舍中。
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居民楼地下室、经营场所是农民工自己租房的主要居住地,只有极少部分农民工购买或租住了条件良好的城镇住房。
而在农民工自租的住房中,有80%以上是临建房或简易房,这些房子位置偏远、建筑密度大、安全隐患高。
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低,三人以上合住一间住房的情况十分普遍。
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恶劣,多数房屋缺少阳光、通风、集中取暖、独立卫生间等条件,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
被访者对居住情况表示强烈的不满意。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是未来应当抓紧做好的首要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
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
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0年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所有被调查人员的居住地都有电以外,自来水、煤气等基本生活设施的拥有率在80%左右,电话的拥有率不到15%,而宽带设施拥有率仅5%。
中国经济报告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成的农民工居住条件差,设施不完善。
居住成套的单元房(有厨房和卫生间)的比重低,只有22.7%。
居住筒子间楼房的占6.2%,居住城镇里的普通平房的占16.6%,居住郊区的普通平房的占19.2%,居住简易宿舍的占24.8%,居住地下室的占0.6%,9.9%居住其他类型的房屋。
该调查同时显示,农民工对在务工地改善住房有强烈的期待。
22.9%的人期望政府建设专门的农民工公寓,20.1%的人期望政府放开购买政策性住房的限制,17.1%的人期望单位提供更舒适卫生的集体宿舍,16.3%的人期望单位提供住房补贴,12.6%的人期望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11.1%的人期望政府改善外来人口集聚区的生活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群体,如何让他们能够“住有所居”,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目前,北京、辽宁等地已经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规划当中,让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不再是海市蜃楼,使他们的居住条件彻底得到改善。
但这是一个长远而艰苦的任务,就目前状况来说,享受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于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依然是个梦,在城市里有“家”的归属感依旧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农民工居住问题归根结底还要牵扯到其他很多方面,主要来说有以下几点:1工资水平普遍太低,甚至欠薪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真的很可怜,拿最低的工资干最累的活,甚至工资被拖欠!2.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工伤医疗养老保险没有他们的,这些都不属于他们,一旦出现工伤甚至还要自掏腰包治疗,另外他们不属于城市体系,所以他们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民工子女难以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入学难。
每到开学的时候,各大新闻媒体都会报道这样的新闻,也许那些义愤填膺的家长都是城市人,他们还有这样的机会来诉说自己的困境,那那些外来务工农民们去哪申诉呢?他们甚至连机会都没有,不是他们不追寻机会,而是这个城市连追寻的机会都不给!3.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他们的身份,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他们都无法确定农民工流动的稳定性,这样就谈不到安居乐业了!事实上,有很多专家学者都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法制建设不健全,但是我却不把它当作一个方面,因为我们有保护每个人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法制不健全,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践踏着宪法,宪法又一次沦为了一个空架子,试想一个不尊重宪法的国家,他什么事情不会发生,说缺少法制建设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对于农民工来说,如何住上经济合适的房子才是解决居住问题的重中之重,参考他们现在所居住的宿舍或者临时窝棚,他们对于住宅高端性能并无太大的要求,同时也综合他们的工时以及社交范围,农民工住宅并不需要过大的交流空间,归根结底该次设计仍是小户型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最小住宅设计,争取获得居住利用率最大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居住的更加啊密集的日本和香港地区,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多变性以及对某些经济实力较为突出群体的户型设计,可借鉴一些相关合住住宅的典型性设计,更好的优化农民工群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附录: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为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于意见》(国发[2006]5号)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监督,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农民工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二)基本原则。
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一要因地制宜,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二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三要政策扶持,用工单位负责。
二、多渠道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三)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
要积极主动,广开渠道,妥善安排,为招用的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并逐步改善其居住条件。
(四)用工单位可以采取无偿提供、廉价租赁等方式向农民工提供居住场所,具体方式可在劳动合同中予以约定。
农民工自行安排居住场所的,用工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住房租金补助,并可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
(五)招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自有职工宿舍或通过租赁、购置等方式筹集农民工住房房源。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
(六)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承租后向农民工提供,或由农民工直接承租,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或出租。
(七)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建设用地不得采取以租代征方式供应,建设项目不得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根据产业布局、农民工数量及分布状况,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九)积极引导和鼓励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用自有住房向农民工出租。